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出身名门士族,早年受过严格的文学训练,擅长律体,创作了大量格律严谨的佳作。
杜甫的律诗堪称唐诗的艺术高峰,所以他被后世称作诗圣。
《秋兴八首》是杜诗的宏伟篇章,这一组诗,不仅展现杜甫卓越才华,也标志着唐代律诗发展的一座高峰。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寓居四川夔州时所作,此八首诗构成了一组完美的组诗,深切表达了诗人“身居夔州,心望京华”的忧君爱国情怀。
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为避安史之乱由陕入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接济生存。765年4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带口沿江东下,在夔州住了两年多,那时杜甫五十五岁。
他晚年多病,壮志难酬,心境凄凉,面对秋风萧瑟,难免触景生情,于是作《秋兴》八首。这是八首中第一首,有起领之意。
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开门见山将时间、地点和秋深之时巫山巫峡的萧条冷落及自己的感受一并托出,对全诗的气氛做了铺垫。
时令到了深秋,诗人当时五十五岁,亦是人生之秋。感叹秋气萧森,也是自我的慨叹。这两句在写作上也很有气势,刘辰翁评说: “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大方家数。”(《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 我们能够想象在秋残景凋之中仍有露白枫红的坚守,在萧森的秋气中仍不乏生命的抗争。
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写江间波浪在地却浪涛连天,塞上风云在天却翻涌在地,一派风云变幻波诡云谲的状况。这是自然界的景象,也是时局动荡不安的暗示。更与诗人内心的忧虑不安交融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时局的担忧。
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抒情。眼看着一丛丛菊花已经两度开放,自己也在这里寓居两年之久,每对菊花而伤心落泪,思念故园心系长安。然而江中的孤舟仍系在江岸迟迟不发,自己也不知道何时能结束漂泊的生涯,回到日夜思念的长安。
这里一个“系”字一语双关,一是说孤舟系而不发,一是说自己的乡思系在这一叶孤舟上。乡思之愁,深沉含蓄感人至深。
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由思乡回到现实:眼前秋尽冬来,一年将尽,在萧瑟的秋风中,人们已开始赶制冬衣。
“催刀尺”,说明时不待人。在高高的白帝城上,直到暮色降临,还听到妇女们在河边石头上捶洗布匹的声音(古时织好的棉布染色后需在水中漂洗捶打,使之平整而不褪色)。
尾联对全诗作结,由白天到日暮,将诗人客居年复一年而不得回乡的凄苦之情和对家国天下的担忧、前程未卜的思虑落在一年将尽的景物描写上,更显出诗人身在夔州、思念故园的焦虑不安。
这是秋兴八首的序曲,以秋起领,以漂泊巫峡,心系家国,思念长安,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兴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这首诗主要是描写夔州秋天夜晚的景色。
首联“每依北斗望京华”,是从第一首故园心而来,诗人身在孤城,从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都是围绕望京华三字落笔。
整首诗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
秋兴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这首诗仍是借“秋”而“兴”,抒发了自己仕途不展,报国无门的情怀。
首联描绘了一幅非常安静祥和的画面。朝阳照遍了夔州山城,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朝晖中。
诗人百无聊赖,天天坐在江边的楼上,在一片青翠的山峦之中闲坐。
本来在朝阳照耀、在青霭如岚的自然美景中是一种美好享受,可是对于有抱负的诗人,日日闲坐打发日子那就不是享受而是厌倦与无奈了。
第二联:进一步用渔人和燕子的悠闲反衬出诗人的郁闷。颈联是借古喻己,表面上是说匡衡和刘向壮志难酬,其实也是在说自己跟他们一样抱负无法实现。
最后一联,诗人讽刺那些一起求学时的伙伴飞黄腾达,只知富贵,不为国家分忧,也是再一次感叹自己壮志难酬和朝廷用人不当表示愤慨。
《秋兴八首》•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听人谈起长安的政局真像在弈棋,百年的世事真叫人抑制不住伤悲。王侯们的朱门甲第都换了新主,朝廷里的文臣武将已不同往时。
正北的关山金鼓震耳,征西的军队告急文书飞驰。鱼龙都那么寂寞连秋江也凄冷,当年在长安的平静生活现在仍堪长思。
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遥念长安,慨叹当年唐朝政治动乱、人事变化以及边境的不安。
《秋兴八首》•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其五主要抒发诗人抚今追昔之感,歌颂了大唐盛世的辉煌和自己当时有幸面见皇上的荣耀比衬今日寄旅山城,老病缠身的凄凉。写得含蓄、沉郁,言有尽而意无穷。
《秋兴八首》•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从瞿塘峡口到曲江池边,万里烽烟联成一片肃杀的晚秋。花萼楼外的御道通向大明宫,边乱的消息传入芙蓉园,令正在游玩的玄宗凄然发愁。
楼台亭阁,天鹅游弋,画舫楼船,白鸥飞翔。回想昔日这笙歌燕舞的苑林,自古就是帝王建业定都的地方。煌煌天朝,岂盗贼可得而觊觎者哉!
这首诗抒发了对昔日繁华盛世的怀念,表达了对如今动荡局势的深切担忧。
《秋兴八首》•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这首诗借汉朝昆明池的景色,抒发诗人对长安的怀念和如今身世漂泊的感慨。
诗人以汉武帝时的雄风喻盛唐的气势,当年唐玄宗攻打南诏时曾在昆明池上演习水兵。(昆明池是汉武帝所建,在今西安西南斗门镇)那时,战船高大宏伟,战旗猎猎,威猛壮观。
当年热闹繁华的昆明池,如今已是另一番景象,织女的织机空对着秋夜的凉月,霜打露冷,菰米漂浮在昆明池,水面黑压压如乌云一般。昆明池早已无人打现,一片败落的景象。如今自己流落江湖,就像一个飘零的渔翁,还有什么前程可想呢!
整首诗借回忆长安昆明池的盛衰变化,抒发了内心深处对长安的怀念,描写眼前漂泊无助的处境,暗喻世事的衰败。诗中无一愁苦字,却发出了沉郁低回的咏叹,堪称好诗。
《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这首诗是诗人回忆在长安时与友人同游渼陂的情形。首联记游踪,即从长安出发,经过昆吾、御宿两地,再沿紫阁峰北面的山路而达于渼陂。
颔联以“鹦鹉粒”写渼陂物产之丰,以“凤凰枝”写渼陂景色之美。颈联记渼陂泛舟中的盛事。
结尾以当年才华横溢反衬今日才思枯竭,总结全诗,言外有无穷感慨。
这八诗如同一部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体现了杜甫诗歌极高艺术成就,也是他一生思想情感,情感深挚而表达雄浑,令人涵咏不尽,意味无穷,为千古传诵的完美组合诗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