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信息|关于预印本价值的再讨论、相关疑问的澄清及未来发展
文摘
文化
2024-11-09 10:00
北京
关于预印本价值的再讨论、相关疑问的澄清及未来发展
预印本作为一种自由传播研究成果的新兴方式,已在西方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以及ASAPbio、bioRxiv.org等组织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预印本作为新生事物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但是有很多学者仍然不愿意以预印本的形式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部分原因是担心被抢先发表,因为预印本并不被普遍认为是优先级的标志。部分原因是一些期刊还没有完全接受预印本这一新生事物。不管是什么原因,预印本平台上发布的文献数量相较于正式刊物文献发表数量,仍然是占据很小的数字。当前,期刊发表流程复杂且充满挑战,作者常需长时间等待审稿反馈,甚至面临诈骗风险。为此,西方医学与生物科学界率先采用预印本来解决这些难题,即在正式同行评审前,将研究成果以公开版本形式发布于专门的预印本平台。预印本概念并非全新,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物理学家社区,并演化为如今的arXiv.org——全球最大的预印本服务器,涵盖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随后,bioRxiv、MedRxiv等专业化平台相继问世,分别服务于生物科学和临床研究领域。面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发表难题,我国亦积极应对,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建立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下的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PSSXiv)成功上线,旨在促进学术交流。《中国音乐》期刊亦在音乐研究领域率先试水,推出“中国音乐期刊网·预印本”平台。关于预印本的优势与价值,已在之前的推文中初步阐述。接下来将进一步对其进行解释。首要优势在于,作者能迅速从同行专家群体以及预印本系统内的读者评论中获取反馈,这些均为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另外,相较于传统的同行评审流程,预印本显著拓宽了科研成果的传播范围。尽管在正式发表前,预印本可能仅由少数专家审阅,但它们却能吸引成百上千名读者的即时访问,使作者能够基于广泛反馈进行快速迭代与优化。即便读者群体中并非全是领域专家,但集思广益的力量仍能为作者提供强大的支持。这一过程不仅加速了反馈与修订的循环,还使得科研成果能够更早地获得公众关注。因此,预印本在提高学术曝光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预印本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话题包容性。它为那些因主题敏感或难以在传统期刊发表但仍具学术价值的研究提供了展示平台,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接近最终出版版本的免费资源。关于预印本的安全性问题,实际上,大多数预印本平台都会为每篇提交的作品打上时间戳并提供DOI,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作者的优先权。因此,上传预印本不仅是对研究成果的一种保护,更是提前占据学术领地的重要策略。预印本要想获得学界的广泛认可与推广,还需解决一些内在挑战。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未经严格同行评审的预印本可能传播不准确信息,尤其是临床预印本,其公开性可能误导患者和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在处理预印本新闻时也需格外谨慎,以避免将未经验证的预印本当作权威报道。历史教训提醒我们,如2018年CRISPR技术预印本引发的股市波动,便凸显了准确区分预印本与正式发表文章的重要性。因此,预印本的发展需在保证信息质量与传播效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预印本面临的另一挑战是“信息过载”。由于预印本平台欢迎并允许广泛投稿,传统期刊出版的筛选机制被削弱,可能导致大量质量不高、缺乏价值的文章涌现。另一个国内学者普遍忧虑的问题是,预印本的发布可能影响到作者在传统期刊上的最终发表机会。尽管多数期刊持开放态度,但是部分作者依然存有心理压力,特别是那些有明确发表目标的作者,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各期刊的具体政策。针对上述挑战,《中国音乐》编辑部采取了多项应对举措。首先,我们实施严格的初审制度,对提交的预印本稿件进行初步筛选,剔除质量不符的稿件,从而有效缓解信息过载问题。随后,通过编辑和审校环节进一步把关,确保发布的稿件无重大错误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不合格稿件,我们将与作者沟通并提供修改建议,必要时进行退稿处理。成功发布的预印本稿件均配备时间戳和DOI号,以保障作者的权益和学术诚信。此外,为了加强公众对预印本平台的认知水平,《中国音乐》编辑部积极展开宣传活动。常务副主编齐琨教授自2024年3月至7月间,已完成了7场高校宣讲,通过学术演讲和现场答疑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界对预印本平台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努力旨在促进预印本平台与传统学术出版体系的融合,减少误解和隔阂。未来,预印本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发布流程和审核机制,确保预印本的质量和学术价值。同时,学术界也应加强对预印本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推动预印本成为学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有助于提升预印本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促进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未来,预印本和同行评审若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会减少投稿者担心传统刊物主编不接受预印本稿件的情况。例如,预印本可以作为同行评审的初始阶段,研究人员可以在公开预印本后收到反馈,并在修改后提交正式稿件。预印本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出版机构在学术传播中的作用。相反,两者之间将形成互补关系。未来,需加快确立预印本平台与传统出版机构的联动机制。一方面,预印本平台可以为传统出版机构提供丰富的稿源和读者资源,另一方面学术期刊可以通过接受经过预印本阶段验证的研究成果作为投稿来源,以缩短出版周期并提高稿件质量。预印本的兴起将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传统的科研评价体系。在传统评价体系中,论文发表数量和刊物级别是衡量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这种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预印本作为一种新型的学术传播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科研成果的实际情况和价值。随着预印本在学术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未来科研评价体系有望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而非单纯的发表数量和期刊等级。展望未来,《中国音乐》编辑部将继续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广泛传播预印本平台的相关知识,收集并积极回应各界反馈,不断优化平台功能和服务。我们期待在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预印本平台能够成为促进学术交流、助力青年学者成长的重要力量,最终实现和谐、高效、温暖的学术生态环境。
【照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我们只做分享,不用于商业。】来源:《中国音乐》编辑部
文字:《中国音乐》编辑部办公室
制作:陈旭
校对:储冀璇
欢迎订阅
订阅方式
·可以通过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263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11-1379/J
·国际邮发代号:Q986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9923
·可以通过识别音画书馆二维码在线订阅
投稿方式
投稿网址:https://cmj.ccmusic.edu.cn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4887378
电子邮箱:bianjibu7378@vip.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翔路1号中国音乐学院办公楼303室
邮编:100101
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
中国音乐学院主办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音乐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 AMI”核心期刊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