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印本推介|预印本论文目录及内容摘要(十四)

文摘   2024-10-31 10:02   北京  
中国音乐期刊网




预印本推介

预印本论文目录及内容摘要(十四)



按语:

为帮助音乐科研人员迅速公开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开放、自由学术交流,《中国音乐》编辑部特别推出面向音乐学术研究领域的“中国音乐期刊网·预印本”交流平台。
为进一步加快平台上学术成果的传播速度,提升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作者和广大读者。即日起,《中国音乐》公众号除定期全文推送平台上备受关注和讨论、且经修改后有显著提升的热门预印本论文外,还将定期以目录形式(每期15篇,按获得首发权时间排序),陆续推送平台上已发布预印本论文的标题、关键词及摘要信息,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学术动态。每篇文章都附有二维码,方便读者扫码阅读。我们衷心期待并感谢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注、支持与分享。
《中国音乐》编辑部声明:“中国音乐期刊网·预印本”平台发布的预印本论文均为未经同行评审的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文本。因此,其内容不应视为最终发表版本。本平台在保护作为“预印本”每篇论文的知识产权前提下,负责对论文进行推广和宣传,相关观点和内容均由作者文责自负。对于平台上发布的文本,本编辑部不持相关学术立场。
《中国音乐》编辑部希望“中国音乐期刊网·预印本”平台也能成为其他期刊杂志社同行们的选稿平台,让我们并肩努力,共建中国音乐学术研究共同体!



……

预印本论文目录

(排序以投稿时间为先后)






……

内容摘要




南琵与北琵传承比较研究——以指法为研究对象
何湾湾
   要:南琶与北琶分别指流行于闽南语系方言区的南音琵琶和明清以来在我国教育体制传承中形成的琵琶。二者虽然在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和记谱法上有较大差异,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实属同类乐器分支发展的产物。南琶以其深沉内敛的艺术魅力,成为了闽南语系社群的精神纽带;北琶在数次发展高峰之后,以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在中国器乐发展史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印迹。二者在乐器形制、运指方法、指法思维、音乐形态、传承发展生态等方面既一脉相承又各呈异态。从两种琵琶音乐的产生来看,实现乐谱音响化的必经之路即将音响状态各异的指法进行组合、排列与加工,以塑造出理想的音乐形象。指法组合的音响形态万千,即使是同一段乐曲也可能会因为表演主体所选择的指法组合不同,而传递出大相径庭的听觉感受。某个体或群体在演奏传承中频繁、普遍出现且能体现演奏特点或音乐特性的技法套路,可视为其特有的指法思维。于同一指法而言,每位演奏者,尤其是成就非凡的演奏家对指法弹奏方式、音响形态以及教学训练方式等问题往往见解独到。在指法层面,比较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于演奏方法、行指套路、教学重点、指法思维上的异同,一方面可获取该个体或群体音乐风格的“密匙”,另一方面可侧面了解他们对指法语言的认知和发展状况。由此可见,于南、北琵琶的传承比较而言,无论从任何角度和层次出发,都无法回避“指法”问题。本文以指法为核心,深入探讨南琶、北琶与指法相关的演奏和教学传承问题。以探求、研究、类比两种琵琶的演奏行为为目的,通过比较南、北琵琶不同时期的乐谱在演奏法、记谱法、指法组合等方面的异同,探寻二者音乐语汇、旋法等音乐特征;通过观察个人或群体对南、北琵琶指法组合构成和应用套路的差异,揭示音乐表述、音乐结构与个体风格之间的深刻联系,并以此推导南北琵琶指法思维和传承特征的异同。实现南、北琵琶指法传承在“民间”与“教学序列”的“对话”和教学传承在“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互视”。 

关键词:南音琵琶;北琶;指法思维;传承比较

DOI:10.12453/202406.0018 

收稿日期:2024-06-21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朱逢博演唱风格分析——以芭蕾舞剧《白毛女》伴唱为例

韩馥伊

   要:朱逢博是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本论文旨在以朱逢博的成名作与代表作——芭蕾舞剧《白毛女》的伴唱为例,从发声方法、韵味风格以及情感表达三方面出发分析探索,总结出她“中西结合”“灵活多变”“真挚动人”且兼具民族性、科学性与时代性的个性化演唱风格,以及兼收并蓄、因地制宜与继承发展等艺术创作理念与实践方法,从中获得“开放性思维”“守正创新”与“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等启示。 

关键词:朱逢博;演唱风格;芭蕾舞剧《白毛女》;舞剧伴唱;民族声乐

DOI:10.12453/202407.0033 

收稿日期:2024-07-31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乐以礼成:从宴礼“盏制”观宴乐文化之变迁
曹    静
   要:“盏”,或名“觞”“爵”,是宴饮文化予以仪式体制的程式称谓。在中国古代宫廷宴礼文化体制中,盏制体系在历史流变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历史认同,即以“九”为制。立于具体的宴飨礼仪程式,“盏”作为礼仪的最小单位,不仅对行仪进程有所限制,而且对作乐产生不可避免的规范效应。近古宫廷形成了“依盏定制”的宴礼机制,并且在礼的统摄下将宴礼的行乐模式统归于这种预设的固定机制中固化为用,故而盏制的定型孕育且激化了乐制的生成。反之,对古代宴乐机制的研究,还需将其纳入宴礼体制进行试析,以释异类文化环境下的“体制认同”和“文化共鸣”对“用乐模式”的规范。  

关键词:宴乐;盏制;变迁;九

DOI:10.12453/202408.0001 

收稿日期:2024-08-12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西夏古国礼仪制度与礼乐文化研究

杨路英

   要:辽、宋、西夏、金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互惠进一步加剧。北部的辽国、金国以及西夏,汇聚了汉族与众多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杂糅,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始终如一地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连接各民族的精神纽带。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三个政权均不约而同地自我定位为“中国”之延续,而非异国之邦,这种国家与文化上的认同,是中国古代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的重要体现。西夏作为以党项为主的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本民族特有的党项番乐,也尊崇中华传统礼乐,尊孔崇儒的文治教化使礼乐发展成为必然,经过数十年的“番汉之争”最终确立了以汉礼为主导的国家行为模式。本文以西夏礼乐制度的建立和沿革为主体,以文献研究为手段,通过考察西夏对中原礼乐的认同与运用等问题,旨在证明西夏音乐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产物,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延续,是多元一体的华夏音乐文化的独特实践,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音乐文化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 

关键词:礼乐;西夏;中华文明;文化认同

DOI:10.12453/202409.0022 

收稿日期:2024-09-23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陈其钢《蝶恋花》的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

马    建 

   要:《蝶恋花》由法籍华人作曲家陈其钢创作完成,是一部为3个女声、3件民族乐器与交响乐队而作的交响协奏曲。作品意在描写女人的九个不同侧面,其音响的浓淡在一定程度上映射着不同的人物性格与情绪表达。文章以作品的五声性材料为切入点,对作品的调式运用、和弦结构、调性转换与调性布局进行全面分析,力图探究作曲家陈其钢对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创用方式及作品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陈其钢;《蝶恋花》;调式;和弦

DOI:10.12453/202409.0001 

收稿日期:2024-09-04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三善晃合唱作品《王孙不归》中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王晓鹏    王常科 
   要:《王孙不归》为日本作曲家三善晃所创作的反战题材男声合唱作品。这部作品的特点体现在其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现代性表现为西方现代音高组织技术的运用,作曲家通过对[0,1,2]三音集合的纵横扩张,表现出渐进发展与对称结构的创作技法。民族性表现为作品在乐章布局、旋律构成、速度变化等方面运用了日本传统艺术中“序破急”的艺术理念,同时在文本上融合了中日古典文学。通过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结合共同构成了这样一部具有东方意蕴的现代音乐作品。 

关键词:三善晃;《王孙不归》;序·破·急;音级集合;对称结构

DOI:10.12453/202409.0002 

收稿日期:2024-09-09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主动式音乐疗法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干预研究——以海珠区泰宁养老院为例

叶碧君 
   要:本篇文章结合音乐治疗、心理学、音乐教育等学科理论,以70—100岁的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广州市海珠区泰宁养老院的老年人群按照不同组别开展主动式音乐疗法进行干预研究。采用文献法、对比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定量分析法等方法,对主动式音乐疗法的发展和缓解老年人孤独感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对老年人的主动式音乐疗法活动来收集老年人对于主动式音乐疗法的反应,并进行前、中、后期多次的活动评估,总结与反思主动式音乐疗法活动对于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 

关键词:养老院老年人;孤独感;主动式音乐疗法;评估

DOI:10.12453/202409.0004 

收稿日期:2024-09-09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能力倾向测评工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

周迪雅

   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进美育评价,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且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音乐能力倾向测评作为衡量艺术素质的关键环节,在开发学生音乐天赋与保障教育公平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经典测验理论,在西方经典音乐能力倾向测验研究基础上,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开发音乐能力倾向测评工具,经过专家评议与试题信效度检验,形成音乐能力倾向测评工具旋律感知、多声部感知、节奏感知、乐句表现四维评价体系,并通过测评与调查描绘音乐能力倾向影响机制。本研究发展和完善本土音乐评价体系,提出对测评理念、测评内容、测评结果的新思考,紧跟“以测促改”“以评促教”“以美育人”的时代风向标,充分利用音乐教育评价的指导性、激励性、调节性和教育性作用,促进区域音乐教育实现高质量和均衡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评估;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能力倾向测验;以评促教

DOI: 10.12453/202409.0006 

收稿日期:2024-09-12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草原诗韵——论《玛纳斯·序诗》的词曲共生关系

托合那力·吐逊那力    王智翔 

   要:《玛纳斯·序诗》是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史诗的开头部分。其诗行是由7—9个不等的音节组成,语调与旋律线一般呈现出下行的语调特征。在音节与节拍群前置的相互作用下,《序诗》节奏体现出“前长后短”的特点,并且衍化出多种不同的节奏类型;同时,乐节又以节拍群为单位进行规约,从而形成了音乐与唱词的共生现象。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成为《序诗》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玛纳斯·序诗》;词曲共生关系;节奏;节拍群;语调;旋律线

DOI:10.12453/202409.0009 

收稿日期:2024-09-13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苗岭求乐录——民族音乐学家王承祖先生的学术研究

王建朝    陈忠松

   要:民族音乐学家王承祖先生一生持守在苗岭这座蕴藏无穷音乐的宝库中上下求索、探乐不止,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民族音乐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本文在口述访谈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王承祖已发表的学术成果,对其较具代表性研究成果的产出过程、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学术贡献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和阐述,以期彰显其在我国音乐学界的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 

关键词:王承祖;个体研究成果;团队合作研究成果

DOI:10.12453/202409.0011 

收稿日期:2024-09-13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黎英海电影音乐的主题与配器特色——基于手稿与影片对照的研究

边    中

   要:有关作曲家黎英海的研究已涉及钢琴作品、声乐作品、和声理论、文论整理等多个角度,唯独对其管弦乐创作的研究尚显单薄。文中聚焦其主要的影视音乐创作,将创作手稿与电影音乐进行对照。从音乐主题塑造、配器中的协奏化现象、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反差化音色结合的角度对黎英海的电影音乐创作进行一定的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黎英海;手稿;电影;管弦乐;配器

DOI:10.12453/202409.0013 

收稿日期:2024-09-14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理论与实践的失谐与共生——音乐教育艺术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检视

朱玉江 

   要:学位论文写作是音乐教育艺术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的重要环节。现实论文写作中存在着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和实践有余、理论不足及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理论与实践失谐成了音乐教育艺术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理论实用化追求和实践技术化操作的认识误区。然而,理论在论文写作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赘物,它是论文学术性的重要标志,是探寻有价值问题的认识论路径,是概念分析和增强论文论证的逻辑性的重要保障。因此,论文写作中须走向理论与实践的共生,包括研读文献,建构概念、描述事实,学理阐释、立足现场及具身实践。

关键词:音乐教育艺术硕士;学位论文;理论;实践

DOI:10.12453/202409.0017 

收稿日期:2024-09-20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音乐人工智能研究现状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钱    鹏    冒小瑛

   要:在工业4.0时代,人工智能深入到研究的各个领域。在算法作曲、情感识别、人机协作等方面,音乐人工智能技术已步入应用层面,国内30余年的探索积累了丰硕成果。了解该领域的趋势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国内外对于音乐人工智能这一主题发展路径和研究热点的比较分析还处于空白阶段。因此,本文旨在使用CiteSpace,依托CNKI和WOS的数据库,从关键词共现、聚类、突变等文献计量法的角度,对国内外音乐人工智能对比分析,旨在透视学术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的演变轨迹,探索音乐人工智能的学术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讨论差异背后的原因,填补国内外关于此研究的空白,构建我国音乐人工智能的话语体系。 

关键词:音乐人工智能;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法

DOI:10.12453/202409.0018 

收稿日期:2024-09-20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候鸿鉴《乐歌》音乐内容之梳理

刘曾宇

   要:《乐歌》是一部学堂乐歌时期的音乐著作,出版于20世纪初叶,记录了学堂乐歌时期的演唱理论、记谱法和大量的歌谱,反映了学堂乐歌时期的音乐思想和教育内容的发展。《乐歌》记载了作者的音乐思想和歌唱准则,有助于丰富学者们对学堂乐歌时期歌唱艺术的视野,拓展学堂乐歌相关研究的纵向研究。通过《乐歌》所载内容的细致分析,可以发现《乐歌》是一部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兼具的著作,对声乐表演和音乐教育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该书虽存世量少,但蕴含的学科价值丰富,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乐歌》中的成书考究、演唱理论和音乐内容,旨在揭示真实的学堂乐歌时期的音乐特征。 

关键词:候鸿鉴;学堂乐歌;《乐歌》;演唱技术;记谱法;乐谱

DOI:10.12453/202409.0019  

收稿日期:2024-09-20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语境思维下对音乐思潮的线性考察、批判与思辨及其实践——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评述及其他

濮筱旭

   要:冯长春的《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一书,以语境思维方式,深入探讨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中的重要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对该书中所叙述的问题,梳理与探讨近代音乐思潮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在中西音乐碰撞的文化语境下,对贯穿全书叙述始终的“中西音乐关系”相关问题进行叙述,主要包括对于中国音乐不足之处的认识是中国近代音乐开始发展的缘起、“文化相对价值论”对于中西音乐关系的启示、“音乐的古今关系实质上反映了音乐的中西关系”。在历史语境影响下,本书对于音乐思潮的研究展现了鲜明的批判和思辨精神,在历史环境下对音乐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进行历时性分析,还以主线贯穿思维对社会思潮的发展进行批判与思辨,将近代音乐思潮中的因果关系串联起来,找寻到发展中问题的症结。在社会语境下,音乐实践是音乐思潮在实践层面的反映,本书以人物的言论以及社会活动为主,将思潮发展与实践相结合,对于音乐学研究“回归人本”有所启示。此外,作者有着深厚的美学功底,运用美学视角看待各种思想,使全书体现美学思辨性。 

关键词:近代音乐史;中西音乐关系;文化价值相对论;文化语境;音乐叙事 

DOI:10.12453/202409.0023 

收稿日期:2024-09-24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


免责声明:
【照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我们只做分享,不用于商业。】


来源:《中国音乐》编辑部

文字:《中国音乐》编辑部办公室

制作:陈旭

校对:张毅




欢迎订阅


 订阅方式

·可以通过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263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11-1379/J

·国际邮发代号:Q986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9923

·可以通过识别音画书馆二维码在线订阅


 



投稿方式

投稿网址:https://cmj.ccmusic.edu.cn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4887378

电子邮箱:bianjibu7378@vip.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翔路1号中国音乐学院办公楼303室

邮编:100101





《中国音乐》

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

中国音乐学院主办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音乐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AMI 综合评价核心期刊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中国音乐ChineseMusic
主要用于《中国音乐》所刊载论文的宣传,面向人群为各学科学者与大众学术爱好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