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场中外商战,你知道有多惨烈吗?

文化   2024-10-15 13:30   安徽  

历史上第一场中外商战你知道有多惨烈吗?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垄断中国蚕丝的出口市场,洋人们拼命压低生丝价格,抬高生丝出货价,从中谋取暴利。

在洋行的剥削压榨下,江浙地区的丝农们苦不堪言,眼睁睁看着丝农们难以维持生计。当时的大清首富胡雪岩下决心要打破这一局面,经过缜密思考,一八八二年胡雪岩开始大量购买生丝,中华民族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拉开了帷幕。

胡雪岩的意图是将生丝定价权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里,为此他不惜投入两千万的资产,还邀请从事生丝贸易的同行组成生丝价格联盟,一举抬高生丝价格。

这一做法果然奏效,那外国洋行急了,他们决定诱惑胡雪岩加入他们,洋行提议和胡雪岩合办丝场,开出的条件是在当时的市价的基础上再加价一千万两白银,一千万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今天二十亿元人民币的纯利润,只要胡雪岩点点头就能到手了,但是面对洋人的诱惑,胡雪岩就咬死了一千两百万两不可,说白了他想要不仅仅是高价,更是为丝农们争取更多的利益。

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就在这场商战进入到决战时刻,欧洲的蚕丝突然大丰收,洋行转而收购了欧洲本土的生丝了,胡雪岩囤积的大量高价生丝无人收购,生丝价格大跌,再加上中法战争爆发引发了国内金融危机,当初与胡雪岩合作的几家大丝行纷纷宣告破产,将丝商的价格同盟也彻底瓦解,短短不到一年时间,胡雪岩就将自己辛辛苦苦建设的金融帝国葬送了,这场民族商业保卫战以我们民族企业的惨败告终。

在这之后,民族企业与外资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市场这块尚未开发的大肥肉吸引了不少外资的注意,而当时不少本土品牌为了跟上外企先进技术的步伐,选择与外资企业合资,结果很多中外合资的国产品牌不仅没有发展壮大,反而还被外资逐渐吞并,甚至最后直接消失,比如当年的中华牙膏、大宝和熊猫洗衣液等等。

面对外资豺狼虎豹般的围追堵截,也有不少中国民族企业顽强抵抗,最终取得了胜利。当时有一家外资看上了我们的白酒这一民族产业,盯上了茅台,后来发现并购茅台不现实,于是就看中了手握茅台菌种的贵常春,想要收购去抗衡茅台,而贵常春又不是茅台,怎么能够拥有茅台菌种呢?

我查阅了资料才发现这跟茅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期试点事件有关,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帮助茅台扩展,由轻工业部和中科院组织了一百多位技术专家,历经多年才从茅台酒曲中分离出来十三株决定茅台口感的核心菌种,后来在有关部门的主导下,

贵州轻工所将这十三株核心菌种交到了资历雄厚的老国营酒厂贵定酒厂手中,贵定酒厂就用这十三株核心菌种,还有与茅台相同的原料红英子糯高粱以及一二九八七酿造工艺生产出了贵常春酒。

在八十年代,贵常春热销到了全国二十多个省份,九十年代更是一举获得了国际名酒节金奖、中国优质白酒精品、全国酒行业优秀企业等多项大奖,酒厂红红火火。

而外资看到时机成熟了,开始逼迫贵常春卖场,据酒厂的老工人回忆,他们还专门弄来了一批洋酒在贵定低价倾销,把贵常春挤压到濒临倒闭,当初厂里也有人坚持不住,提议要不卖了算了,结果遭到了工人们坚决反对,那时候工人把厂看的比命还要重要的时代,贵定酒厂的工人自发组织了起来,恨不得二十四小时睡在厂里边,设备老旧就靠人力盯着力图通过自身过硬的质量打赢与外资的价格战,但最后还是抵抗不住外资的低价倾销战,贵常春自己又不会营销,于是被挤压的逐渐掉队,一直苦苦坚持到了现在。

幸好这两年大家对民族品牌的保护意识起来了,为了帮助鸿星尔克这些老国货品牌,网友们在他们的直播间疯狂野性消费,而拥有茅原菌种的贵常春这么多年坚持没有更改配方,一直采用和茅台相同的菌种、相同的红缨子糯高粱原料和一二九八七酿造工艺,卖的价格比某些贴牌酒都便宜,如今也终于被大家发现重新火了起来,在去年,很多高端白酒大面积的价格倒挂,贵常春却在二零二三年九月以来销售额同比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七点四。最近几年国家提出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的规划,相信拥有国家和民众的支持,我们的白酒产业不会像当初的生丝产业那样被外资垄断,甚至于扼杀。

笑先生闲谈历史
古史杂谈 ,民间野史 看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