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举丨“硬汉”施云明:独腿撑起“彪悍”人生
文摘
2024-12-20 16:53
浙江
这是施云明右腿截肢以来第二次流泪。如果不是采访,他很少向外人展示苦难。
在员工、客户和家人眼中,他是一条“硬汉”——说话中气十足,即便走路一瘸一拐,身板也挺得笔直。近日,在江北街道横塘小区一处红砖围就的古建材料加工点,堆放着直径如脸盆般大的圆木,还有各种规格板材。工人们握着电锯、凿子等工具,正在进行割、凿、刨等操作。这些木料完成加工后,将运到磐安,安装到一座祠堂里。一旁的简易板房里,施云明正忙着打电话,和客户、供应商沟通业务。施云明出生于1966年,老家在东阳江镇岭下施村。结婚后,迁到妻子老家佐村镇上村村居住。他曾经有着顺遂的人生开端,初中毕业便开始学习木雕,凭借做事踏实、脑子活络又善于沟通的优势,在村里年轻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然而,命运却在后来给他设下重重关卡。2002年前,他在临安开办木雕厂,快过年时发生第一次车祸,致左膝盖粉碎性骨折。因经营压力较大,之后就回到东阳开办采石场,同时承接石雕、青石路面铺贴等工程。但隔行如隔山,由于石矿资源分布和质量不确定性,采石场经营困难重重,在苦苦支撑5年多后,最终以亏损70多万元停业收场。可命运似乎并没有就此放过他,更大的灾难接踵而至。2008年,施云明在骑摩托车时再次发生车祸,致右腿膝盖以上截肢,人生一夜跌入万丈深渊。出院第一天,岭下施村130多位村民纷纷来看望施云明,鼓励他振作起来,好好生活。握着乡亲们省吃俭用送来的5元、10元、几百元、上千元现金,施云明百感交集:“全村270多户人家,一大半都来看我了。有的还曾因为村里事务意见不一闹过不愉快,现在却不计前嫌,让我很感动。我一定要努力活下去,为自己,为家人,也为大家这份无私的关爱。”看着丈夫的断肢,施云明的妻子既心疼,又忧心:“今后该怎么过呢?”凡事报喜不报忧的施云明宽慰妻子:“我还有一双手、一条腿。相信我,以后我们肯定会比以前过得更好。”为了生活,施云明重操旧业,拄着双拐,只身到宁波、杭州、嘉兴、湖州等地跑石材业务。因为截肢断面发炎,浓水经常渗透裤管。有一次,施云明去讨要之前拖欠的8万元石材款,尽管说尽了好话,对方仍以种种理由拒绝支付。悲愤交加的施云明忍不住放声大哭,那是他截肢后第一次流泪。转机出现在2010年。那是很冷的一个冬日,施云明接到一位杭州市余杭区老板的电话:“现在还在做石材生意吗?我这里有800米的石头栏杆业务。”隔日,施云明按约乘大巴车赶往余杭面谈。当他冒着风雪,踩着水坑,拄着双拐奋力走到前来迎接的客户面前时,客户吃惊之余,感动得流下泪来。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就确定了合作事宜。回到东阳城区时,因天色已晚,施云明只能打出租车回家。当时,他已山穷水尽,去余杭时揣着120元钱,回东后就剩下5元了。他只能请村里一位好友垫付车费,并借了一笔钱,作为该项目的启动资金。这个项目,由于客户的关照,施云明小赚了一笔。有了钱后,他就花3万元定做了假肢。当残肢与假肢腔体摩擦时,一阵阵疼痛袭来,传遍全身。一般人要磨合一个月才能适应假肢,而他在没有家属陪同的情况下,仅用一个星期就能脱拐独立行走。其钢铁般的毅力,令医护人员动容,感叹道:“第一次看到适应假肢这么快的人。”能脱拐行走的施云明工作更加卖力,承接的业务范围辐射到全国各地。2011年至2014年,他参与了山东台儿庄古城重建工程的石雕、砖雕、木雕等项目,认识了全国各地做古建的行家,并借机转行进入古建行业。2015年,施云明回乡发展。经过一年零散接活的过渡期,2016年,在残友的帮助下,他在广福东街旁边租下场地,开始自主承接古建项目,发展慢慢步入正轨。今年,因原有场地另做它用,他把加工点搬到了江北横塘小区。因为施云明做的项目质量和交期有保证,在圈内树立了口碑,经常有外地客户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2019年5月份的一天,几位江苏的客户经人介绍找上门,洽谈做仿古凉亭长廊的业务。因工期太紧,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施云明坦言吃不消做。大家聊了不到一个小时,结果天气骤变,下起了倾盆大雨,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多。生意不成仁义在。考虑到客户来东一趟不便,施云明便安排吃饭、住宿,请他们次日再找其他能接活的人。受到悉心照顾的客户感动不已,连声说:“施总,我们就认定你了,哪都不去找了。”施云明诚恳地说:“我出门在外,也经常受到他人照顾。你们过来,就是我的客人,不管合作与否,我都应尽地主之谊。”次日,客户一回到江苏,就给施云明汇来了30%的预付款。既然接了活,不管多大的困难,施云明都会想办法克服掉。为了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他蹲点在工地,每天要走一万四千多步,残肢都磨出了血。他认真负责、坚强努力的精神,感动了甲方客户,促成了后续合作,订单金额从最初的190多万元陆续增加到了2000多万元。除了业务上的合作,他和这位老板也成为了交心的朋友,现在还经常联系。丰富的古建从业经历,让施云明即便不到工地,也能运筹帷幄,只要看一下物料单,就知道当前工期,应当安排哪些物料。在承接贵州一个古建项目时,施云明几次想去现场监工,但客户执意劝他不必舟车劳顿,还打趣说:“你过来我们还得陪你,安排吃住。你在东阳也可以远程指挥团队嘛!”如此,该项目做了半年,施云明除第一次洽谈业务外,就没去过贵州工地。今年,施云明参与了广州街·香港街景区部分古建修缮工程。工程完工后,陆续有不少客户慕名前来寻求合作。今年一年到头,他的业务基本没停过。尝遍酸甜苦辣,看尽人情冷暖,从低谷中走出来的施云明对员工总是宽厚以待。他从不克扣员工工资,而且经常会添一点,凑成整数。对于前来找活的外地匠人,即便技术稍逊,只要努力肯干,他也会留用,并悉心教导:“十个手指头都有长短,何况人的技术水平。”他的宽厚仁慈,激发了员工们的拼劲,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有一回,施云明接到一个300多万元的工程,急需招人干活。消息一传开,大家一呼百应,很快就集齐了100多人的团队,其中盖瓦片的就有50多人。大家加班加点,团结协作,短短16天就完成了整体安装工程,而同样的工作量,业内往往需要两个多月才能完成。施云明在古建业务做得风生水起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反哺家乡。自2022年担任佐村镇上村村党支部书记后,他积极履行职责,把在外面闯荡积累的发展新思路带回了村里,带领干部群众实施系列整治工作,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路走来,我受了很多好心人的恩惠和照顾。现在有能力了我也想尽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还多次资助困难大学生,参与“幸福蜗居”工程,传递温暖。
一审:黄瑶
二审:陈慧倩
终审:马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