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从“两新”党建到“三新”党建,这是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新要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 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社会变革,新就业群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群体,主要分布在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中,由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构成。如何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党建范围、实现党建全覆盖,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建领域的新课题。
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职工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新就业群体具有分布范围广、流动速度快、群体规模庞大、人员结构复杂等特点。由于新就业群体党建起步较晚,工作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比如,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亟待完善、党组织总体上呈现“弱”“散”“小”的特点,组织覆盖还存在差距、党员管理模式尚需改进、保障激励机制力度不够等,制约了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应当在试点基础上,深化规律性认识,破解深层次问题,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推进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做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无论是对加强党对这一群体的思想引领、政治领导、组织覆盖、关心爱护,还是对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规范行业健康成长、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都至关重要。应从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全面认识和把握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科学的理念和举措应对新的挑战。
建立统一的党建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构建党委负总责、社会工作部门牵头抓总、行业部门和监管部门共同参与、街道乡镇党组织兜底管理的党建工作格局。发挥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把各领域、各系统的党建工作力量整合起来,可依托行业部门成立互联网、快递、交通运输等行业党委,同步推动属地党组织对新就业群体进行全面统一领导,依托行业党委管理相关龙头新业态企业党组织和企业区域党组织,确保党建事务始终有人问、有人管、有人抓。各级社会工作部应加强统筹协同,注重从中央社会工作部到地方各级党委社工部门的上下联动、有效衔接,形成领导合力,指导行业部门、属地基层、有关单位开展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积极发挥行业管理和业务监管部门的职能优势,把抓监管和抓党建、管平台和管人员结合起来,把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抓实。充分调动街道社区党组织,依托街道社区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将分散的个体党员纳入其中管理,最大限度织密党建工作体系。
创新完善组织体系覆盖质量。“我们党历来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组织起来。”突出党组织的组织功能,把分布在新就业群体的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有效组织起来,进一步完善全覆盖的组织体系,提高新就业群体党建覆盖质量。依托平台企业进行覆盖,扭住平台企业这个责任主体,根据产业链、业务板块、项目团队等优化设置党组织架构,让党的领导“内嵌”到平台企业的重要部门。针对规模较大的平台企业,可以单独组建实体性质的党组织,并不断推动党组织向新就业群体企业的项目团队、分支机构、业务板块延伸。组织部门、行业职能部门可指导外卖送餐、网约车、快递物流、网络货运等平台企业成立功能型党组织,以实现组织覆盖。依托标志性楼宇商圈、特色街区覆盖,打造新就业群体组织党建区域综合体。通过“区域化党建”“党建+商圈”等模式,发挥党建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区域内党组织互通相融、形成合力。根据新就业群体的工作半径与街道、乡镇党建网格重合度覆盖,建立党支部或流动党员党支部,吸纳区域内流动党员,发挥区域党支部组织功能。此外,还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全覆盖。打造高效、便捷的互动式党建矩阵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了解党员信息,查看党费收缴情况等。
构建灵活多样的新型党员管理模式。摸排查清新就业群体党员数量,尤其要摸清流动党员底数。建立定期调查摸底、数据更新工作机制,打通所属区域与行业间的壁垒,实时共享新就业群体党建基本情况,实行周期性规律化摸底排查,精准掌握党员情况。建立党员管理平台,实现党员信息线上查询、组织关系线上转接、党员服务线上提供。建立和完善新就业群体流入地、流出地党员教育管理信息有效互通机制,让数据多跑路、让党员少跑腿。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党员管理模式,如快递、外卖配送党员这些服务范围相对固定的新就业群体,尝试在商圈楼宇、村(居)、小区等建立党员“打卡点”,通过开放式组织生活,党员可凭流动党员证参与属地社区(村)、商圈楼宇的党组织生活。对分散性强、流动性强的新就业群体,如道路货运党员、网约车党员,可以尝试通过打造“云支部”的方式建立网上活动阵地。还要建设专业化的党务工作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着力把新就业群体党组织中党性强、业务精、热爱党务工作的企业党员管理人员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着力把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探索建立党务工作者人才库,引导党务工作者努力以有效作为争取有利地位。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新就业群体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做实新就业群体的服务保障是提升新就业群体对党组织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党组织对党员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有力抓手。通过打造服务阵地等多种形式,构建多元化组织保障架构,形成具体可操作的服务项目,营造理解、尊重、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的社会氛围。加强与企业负责人、出资人、业务骨干和普通职工的沟通联系,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新就业群体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党员驿站”,以各种暖心服务凝聚党员群众。开通党员诉求平台,解决政策咨询、工作环境、困难求助、权益保障等烦心事。完善权益保障制度,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安全感。通过评选优秀党员、最美党员等活动,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和鼓励新就业群体党员积极参与行业治理和城市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