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一幅珍贵的革命旧照揭开一座尘封88年的革命古堡往事

文摘   2024-12-09 22:05   宁夏  

星/星/文/化/传/媒

斯诺来过我的家

一幅珍贵的革命旧照揭开一座尘封88年的革命古堡往事

李彦杰/文

位于宁夏吴忠市同心县马高庄乡沟滩村的“杨家堡子”,修筑于一百多年前的民国时期。1936年5月18日,为迎接红二、红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北上,扩大西北抗日根据地和更加接近外蒙古与苏联,中央军委签发了《西征战役的行动命令》,以红一方面军主力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等部组成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委,刘晓担任政治部主任,进行西征。

郑文著/摄

杨家堡子由黄土夯筑而成,平面呈正方形,边长70米,曾作为西征红军的后勤部,1936年堡内二十余孔箍窖作为补给仓库使用。现在尚居住在堡子内的老人,是百年前修建杨家堡子的杨廷栋、杨廷辉等杨氏四兄弟中的二哥杨廷槐的孙子杨振华。当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抵达豫旺堡后在欢迎大会上的一段演讲词以及红军支部工作栏、宣传大纲等墙报都曾写在上房内的墙壁上,如今也年已七旬的杨振华老人说:“这堡子,是杨家的历史,也是国家的历史。”

杨振华

埃德加·斯诺1905年出生于美国,是中国人民熟知的国际友人之一。斯诺1928年作为《纽约日报》驻华记者来到中国,定居北京期间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大公报》刊登了范长江深入中国西北采访的通讯,其中报道了“中央红军”抵达陕北的消息。埃德加·斯诺一直期盼深入了解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经宋庆龄的推荐,中共中央同意了斯诺前往采访的愿望。宋庆龄为此行做出了周密的安排,同行的还有一个外国人是乔治·海德姆(即马海德),时任中共北平市学生联合会党团书记的黄华同志担任此行的翻译。

【范长江(1909年—1970年),《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第一任社长。他是第一个进入延安采访的中国记者、第一个在报纸上公开使用“红军”称谓中共军队的人。】

埃德加·斯诺

斯诺一行经西安辗转奔赴陕北,进入陕甘宁边区跟随红军的战斗足迹,对毛泽东等领导人进行了实地采访,彼时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的中央外事处工作的胡金魁等同志负责担负陪同斯诺在陕北期间采访的任务。因红军主力部队当时正在距离保安将近200英里的西部活动,斯诺表示:“自己犹豫不决是否要到前线去看看‘真正的红军’?”,在中宣部副部长吴亮平的劝告下, 8月斯诺从保安出发西行,在骑兵分队的护送下于16日左右抵达豫旺堡,8月22日下午,西方野战军总部在豫旺堡南塬为斯诺和马海德举行了数千人参加的盛大而隆重的欢迎大会,9月1日斯诺随彭德怀向西转移行动,9月7日经甘肃折返陕西。

斯诺(右)胡金魁(中)李长林(左)

斯诺将其笔下和镜头中记录下的红军战士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撰写成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曾译名《西行漫记》)于1937年10月在伦敦出版。全书真实而客观地记录了埃德加·斯诺深入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的见闻,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他亲眼目睹的“真正的”红军,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情况。《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英国的正式出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形象,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被世界所了解,瓦解了国际上歪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种种谣言,成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历程的纪实图书,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轰动性的影响,并在全世界掀起了声援中国抗日、与中国共产党人接触的浪潮。

彭德怀

西方野战军1936年6月16日攻克定边县城(陕西),21日袭占花马池(宁夏盐池),27日占领豫旺县城(宁夏同心)。红军在宁夏同心下马关镇(旧时为豫旺县城)、在红城水(今属同心县下马关镇)等地留下了很多标语,比如“打倒蒋贼救西北,打倒日本救中国,打倒土豪救穷人”,还有“拥护世界和平运动”等标语。至同年7月底,西征战役结束时,红军开辟了环县(甘肃)、豫旺、同心、定边(陕西)、盐池等城镇纵横两百多公里的根据地。1936年8月26日,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派人将斯诺接到豫旺县城(今同心县下马关镇),斯诺在那里进行了为期5天的采访,参观了骑兵团,并为旗手照了像。其中在宁夏豫旺堡拍摄的经典影像《抗战之声》,于战火纷飞的岁月中激励着中华儿女挺身而出,走向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最前线,在山河破碎的危难时刻感染并鼓舞着祖国一代代的热血男儿。斯诺捕捉到了这光辉而坚定的瞬间,并随同《红星照耀中国》传播世界。

照片《抗战之声》中神采奕奕的红军战士,名叫谢立全,是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谢立全当时是红一军团教导营总支书记,因为刚刚率部打了一场胜仗,被奖励了一身崭新的军装。斯诺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就见证了中国红军迎来的胜利曙光。谢立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历任华东军区海军第五舰队司令员、海军学院院长等职。1979年版《红星照耀中国》译本的封面,便是这幅在宁夏豫旺堡所拍摄的《抗战之声》。

斯诺在豫旺堡的时候,由西征军政治部主任刘晓陪同,参加了一军团二师一个连队的政治课。斯诺还为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朱瑞、副参谋长孙毅、二师师长杨得志、政委萧华、政治部主任邓华、参谋长熊伯涛等红军将士拍摄了一些照片,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影像。斯诺先生特地为这些照片增加了详细的标注,其中一幅原始影像的拼音(威妥玛)标注为:“Tao Chu Shi-yeh”,即照片拍摄背景地堡子的匾额上,书写的“陶朱事业”四个字样。并继续注释:“如今,这里是一个强大的红色前哨。大门前是几位杰出的年轻指挥员,从左到右依次是:邓华(原文标注:Teng Hua),聂荣臻(原文标注:Nieh Jung-chen),左权(原文标注:Tso Chuan),第四位未知,第五是陈赓(原文标注:Cheng Ken),接下来是聂鹤亭(原文注释标注:Nieh Ho-t'ing),最后一个身影未知。”经著名文史学者郑文著根据匾额特征、建筑形式以及现存遗迹的多次比对认定,这场景为红军长征时期于豫旺城外杨家堡子(马高庄乡沟滩村)所拍的影像。

“陶朱事业”是一个并非常见的词语,郑文著查阅得知其意为:注重从商之道,是古时商人自勉与期许的体现,但其典故,尚无从知晓。后经我区著名作家闵生裕先生解惑:“陶朱公即为春秋之范蠡,吴越争霸,范蠡为越国大将军。灭吴之后,范蠡功成身退而经商致富,史称陶朱公。范蠡居官则致卿相,居家能致千金……由此故引” 。以此为匾的商家不同一般,既是成功商人,亦当具有很深的文化造诣。郑文著在2023年12月的一次考察寻访时询问杨家堡子第三代传人、年已七旬的杨振华老人是否记得自家牌匾中所题之字?老人说:“匾额上的字,上世纪60年代业已不存。而他彼时年少,依稀只记得其中的两个字”。接着自豪地介绍到:“一百多年前,他家祖上做羊毛贸易,在天津亦有库房,生意兴隆通达四海,鼎盛时期,爷爷和叔伯们于故乡修建了这座堡寨。家中的老辈们都还记得抗战时期家中来过一个外国人,后来才知是位美国的记者(斯诺),当年杨家家境殷实,捐献了很多粮食支援红军。杨氏家族除经商有成以外,历来注重教育,如今杨振华老人的三个儿子亦都学业有成、生活美满,在各自(教书育人、从军报国和国企高管)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新时代下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分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郑文著是我区著名的文史影像研究学者,坚持从事宁夏历史文献的挖掘工作,多年来收集了大量宁夏的珍贵老照片、地图、史料,并著有《河山带砺——百年宁夏影像志》一书。郑文著2023年春节在一则简短的英文介绍中发现,美国犹他州汤姆·佩里特别收藏图书馆里存有斯诺深入中国西北拍摄的大量影像。经过漫长的沟通和等待,郑文著成功得到了近100张斯诺在陕甘宁边区采访的影像复刻资格和版权申请,这其中有40多张斯诺在宁夏采访的原版影像均是郑文著研究史料精心选取的。这批照片记录了1936年陕甘宁边区的人文地貌、生产生活、抗战故事以及民风节庆,很多内容都是国内未曾发布过的原版影像。郑文著说:“作为宁夏人,有责任把这些珍贵影像保存好、解读好。”郑文著依据每张照片背后斯诺的原始标注(英文或拼音),对照《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逐一破解斯诺摁下快门那一刻的时代背景,并开始沿着斯诺影像的足迹,比对梳理斯诺的宁夏采访故事。

红一军团二师:前排右一杨得志、右二邓华、右三朱瑞、右四熊伯涛、右五孙毅,后排右二肖华。

郑文著案头的1979年版《红星照耀中国》,被他翻看了无数遍。按照斯诺的足迹,郑文著沿着豫旺堡、下马关、红城水、包头水、李周沟、吊堡子等地进行了大量的采访,绘制了斯诺行程路线图。这些文字和部分图片后经《银川日报》(2024年1月)、《朔方》杂志(2024年3月)、澎湃新闻(2024年4月)以及更多互联网平台公开发表和报道后,引起了韩畅宇的关注。韩畅宇是我区优秀的医学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49年出生的他与共和国同龄。韩畅宇先生酷爱研究国学文化,是1955年授衔开国中将孙毅的忠实粉丝,2000年代初期孙毅先生在韩畅宇援外(贝宁)出国前,还为其勉励题写墨宝“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细心的韩畅宇在这些图片中一眼认出了“孙胡子”,并发现当年斯诺所拍《陶朱事业》照片中所标注的:左起第一人将“孙毅”,也误写成了“邓华”的错误(其它出处此前被发现并被纠正,下文有述)

孙毅早期参加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通过宁都起义加入红军,这支队伍后来改编为红五军团。后孙毅分别在红三军团、红一军团均有任职,主要任参谋工作和军事教育工作。长征前,李德说孙毅虽然是师级,但属于投诚干部不给于配备马匹,孙毅就用两条腿和战士走完了长征,还得了一个“孙行者”的绰号。其实长征时孙毅已任国家政治保卫局参谋长,孙毅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留着胡子,这本是违背红军条例的,不过孙毅的胡子可是朱老总特批同意留下的,所以后来人们一提到孙毅不是他的名字反而是他的这个新绰号:孙胡子。长征到陕北时,孙毅任红一军团参谋长,相当于副军团长级别。孙毅一向淡泊名利,1955年授衔时,有人嫌低向主席发牢骚,可孙毅高风亮节却提出主动降衔。1982年老人向时任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力辞总参顾问一职。2003年7月4日,孙毅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书中使用的一张照片是斯诺探访延安时期,在宁夏同心预旺城徨庙为红一军团(当时的名称是陕甘支队)所拍摄,照片标注为:从左至右,左权、彭德怀、聂荣臻、陈赓、邓华、聂鹤亭。《红星照耀中国》一版再版,都是按照这个图片说明印刷的。直到有一天孙毅将军的外孙读到这本书时,发现照片中的邓华怎么看都是他的外公,于是赶紧找到外公核实,确认了照片当中的人物是孙毅无疑,是斯诺误记为邓华了。后经聂荣臻元帅作证,1979年以后再版《西行漫记》(又称《紅星照耀中国》)己更正为孙毅。

孙毅将军与韩畅宇

孙毅题赠韩畅宇

此次新发布的这批珍贵照片的标注中又出现了以上同样的“笔误”,由此显见,以上并非“误记”,而是斯诺当年就是把孙毅当成了邓华,所以才在照片冲洗出来以后,后期的整理标记过程中整体出现了孙毅变邓华的“误记”。特别是摄于宁夏同心县马高庄乡沟滩村杨家堡子,经学者郑文著万里拷贝归国、首次亮相媒体的这一张,仍然是标注有误。经韩畅宇先生查阅史料、认真比对,与我区著名学者、宁夏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郑济洧先生共同撰文《有关孙毅将军同时期在宁夏豫旺地区三张历史照片考证》,并于2024年5月在《亚洲华语文旅》平台公开发布,呼吁更正。文中讲到:“这张新发现的斯诺1936年夏采访红军原版照片,未编入《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一书中,此照片是在当时西征红军(红一军团)后勤部驻地,即现宁夏同心县原预旺堡马高庄沟滩村的经商大户杨家堡子门口所拍,斯诺标注为《陶朱事业》的照片(无彭德怀及“未知”2人外),同样从左至右人员注释为:1.邓华、2.聂荣臻、3.左权、4.未知、5.陈赓、6.聂鹤亭、7.未知。应据历史实事、客观公正地予以更正才为正确。”

韩畅宇与孙毅将军的儿子、儿媳

韩畅宇夫妇与杨振华

2024年4月8日韩畅宇和老伴搭乘长途汽车去约300公里开外的同心杨家堡子,以图寻找拜访从未见过面的现杨家唯一掌门人杨振华老人。可能是暝暝之中自有天意吧,刚上车坐定,就见一面善和霭的回族老人,上车后径直就坐在了韩畅宇的身旁。看气相韩畅宇认为这位老人应该是同心本地人,于是便开口询问自己要去预旺马高庄乡沟滩村应该咋走?继儿问到:您认识杨振华吗?回族老人答到:“我就是沟滩村的杨振华……”。

班车上的偶遇

哈哈!您说巧不巧?两位老人长途班车上的偶遇和对话引得同车的乘客们也很觉意外和感兴。一位退休了的学者(韩畅宇为宁夏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和红色革命古堡杨家堡子的守护传人一路上便探讨起了标注《陶朱事业》的照片等情况,杨振华老人看着韩畅宇手中整理的历史文献资料和照片的复印件,兴致高昂地讲述了杨家堡子在不同的革命时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郑文著发掘自美国的这张照片的历史去脉,韩畅宇则向杨振华讲述了有关孙毅将军的抗战生涯故事……那一刻,对革命历史的回顾与承袭触发的爱国爱家之情溢满了整个车厢,就这样在近4小时车程中,两位老人成了一对相见如故、无话不谈的奇缘朋友加兄弟!如今,杨振华同老伴仍然守护着杨家堡子,偶儿在同心和银川的小儿子家来回走动。

2010年,杨家堡子“红军西征遗址”被同心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2020年,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韩畅宇画

1936年9月6日,在吊堡子,彭德怀请斯诺参加了连以上指挥员会议,晚饭后斯诺和大家一起覌看了一军团剧社的演出,次日斯诺离开吊堡子,经甘肃返回陕西保安。斯诺非常庆幸自己接受了中宣部吴亮平副部长要他访问西部前线红军的劝告:他在书中写到:“我要是没有接受他的劝告,我在离开保安时就仍旧不明白红军不可战胜的声誉从何而来,仍旧不相信正规红军的年轻、精神、训练、纪律、出色的装备、特别是高度的政治觉悟,仍旧不了解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

斯诺在1936年8月22日下午,西方野战军总部在豫旺堡南塬为他和马海德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上慷慨激昂的讲到:“你们的斗争不是孤立的,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拥护你们!我要把你们艰苦奋斗的经过,告诉全世界无产阶级。你们应努力用中国的革命模范来推动和领导全世界革命。”演讲结束时,埃德加·斯诺先生激动地高呼:“中国革命万岁!红军胜利万岁!世界革命成功万岁!”1939年—1940年,斯诺为了推进工合运动,再次访问了陕北。这些庄严与神圣的革命记忆,给中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图片提供:

郑文著、韩畅宇

作者简介:

李彦杰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李丛红




REC


星星

马  礼

辑/图片:苏   鑫

稿线13014238000

稿skw555

稿2686900744@qq.com





- 版权声明 -

文章转自:宁夏广播电视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星星文化传媒
摄影影视服务、文化艺术交流、广告制作发布、赛事活动策划、网络建设服务、市场营销策划、会务会展服务、企业形象策划、商务信息咨询、公关活动策划、展览展示服务、室内装饰设计、电脑图文制作\x0d\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