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发现:如果冠心病人每天遛弯锻炼,比吃药还要管用?

健康   2024-11-20 08:47   山西  

王大叔今年56岁,前几年被诊断出冠心病后,药瓶子就成了他生活中的“常客”。

他是一名建筑工人,平时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天天想着如何按时按量吃药,心脏问题依旧反反复复。

偶尔吃药的副作用让他头晕乏力,甚至有时候胸口依然隐隐作痛。

就在他几乎对药物失去信心时,最近从浙江大学传出的一项研究让他眼前一亮:研究发现,每天坚持散步锻炼,可能比单纯依赖药物治疗更有效。

这让他心中升起了一个大问号:难道走路真的比吃药还要管用?


这项研究并不是凭空而来,它背后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

浙江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对一群冠心病患者进行了长达多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每天坚持散步的患者心脏功能明显改善,突发心绞痛的次数大幅减少。

更令人惊讶的是,部分患者的药物用量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

“我每天吃药,为什么还要锻炼?”这是很多冠心病患者的疑问。

事实上,许多患者在确诊后,往往依赖药物来控制症状,却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

药物确实能在短期内缓解症状,但从长期来看,单靠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脏健康状况。


王大叔的主治医生张医生对此深有体会。张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冠心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如果能配合适当的运动,病情控制效果会更好。

张医生常常对患者说:“光靠药不行,心脏需要动起来,血管也一样。”他给王大叔制定了一个“药物+遛弯”的双重治疗方案。

他解释说,药物可以暂时缓解冠心病的症状,而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每天30分钟的散步——则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弹性。

张医生的建议并不是空穴来风。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都证实了运动对冠心病患者的益处。

美国心脏协会的一项研究指出,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这些运动的效果,往往比单纯依赖药物更持久、更自然。


李女士是张医生的另一位患者,今年45岁,是一家贸易公司的销售主管,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

几年前,她出现了胸闷、心悸的症状,经过检查,确诊为冠心病。

当时她非常恐慌,认为自己还年轻,怎么就得了“老年病”呢?她开始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吃药,但药物的副作用让她非常痛苦。时不时的头晕、乏力让她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女士听说了“每天散步有助于改善心脏健康”的说法,便决定试一试。

每天晚饭后,她开始在小区里散步,最开始只是慢慢走,后来逐渐加快了步伐,时间也从每天的20分钟增加到40分钟。


几个月后,李女士的症状明显减轻,胸闷的感觉几乎消失,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

她回到医院复查时,张医生惊讶地发现,她的心脏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药物的剂量也可以适当减少了。李女士感慨地说:“真没想到,散步比吃药还管用!”

那么散步到底为什么对冠心病有这么好的效果呢?其实,散步属于一种典型的有氧运动,它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强血管弹性。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散步可以在不增加心脏负荷的情况下,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氧,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有氧运动的冠心病患者,其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明显降低。


这种改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

散步作为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尤其适合冠心病患者,它不像剧烈运动那样容易造成心脏负担,反而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脏的耐受力。

作为一名医生,我常常告诉患者,药物并不是万能的。

冠心病的治疗,药物固然重要,但生活方式的改变才是根本。无论是饮食调节、戒烟限酒,还是规律的运动,都是冠心病患者必须重视的方面。

药物只能起到控制症状的作用,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则能从根本上改善心脏功能。


散步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设备和场地,任何人都可以参与。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散步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在无形中提升心理健康。毕竟,走在公园的小道上,呼吸着新鲜空气,远比对着药瓶子发愁要愉快得多。

王大叔听了张医生的建议,开始每天饭后坚持遛弯。

几个月后,他的心脏状态明显好转,头晕的症状也减少了许多。也许他再也不需要依赖那么多的药物了。

但他明白,药不能停,遛弯也不能停,心脏健康是一场长期的战斗。


如果你也有冠心病,或者家人朋友有类似的情况,不妨从今天开始,试着每天抽出30分钟,到户外走一走。也许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远比你想象中更有力量。


小佳说事
预防胜于治疗,养生等于长寿.分享简单实效的健康养生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