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女人有没有福气,到50岁会很明显,有3个细节藏不住

情感   2025-01-30 10:03   四川  

有一种爱,可以一望一世,相厮相守。
我们都希望与爱人白头偕老,却很少有人愿意去想象。
若有一天,其中一人先走,我们该如何过好之后的岁月。
越是感情美满的夫妻,越怕百年之后的分离。
可是,这世上充满离别,能将独自一人的岁月活得好一些,是一个人暮年最大的幸福。
比如杨绛。
杨绛与钱钟书的相遇和相恋,堪比爱情小说中的经典桥段。
1932年春季,两人在清华大学相遇。
钱钟书当时已经是清华闻名的才子,两人同是无锡人,皆生于书香门第。
他们家世相当,又同样有才华、有梦想。
能够走到一起,仿佛是命中注定。
同一个校园内的纸笔传情,最终定下这段姻缘。
虽然两人并非父母安排,而是自行相识。
但还是在告知父母之后按照当时的习俗“走了流程”,钱钟书的父亲和钱钟书一起来到杨家当面提亲。
先是订婚,之后在1935年,两人在苏州举行婚礼,结为伉俪。
一同出国留学,他们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在英国牛津出生。
1937年,夫妻两人冒着战火回国,一起熬过艰难的岁月,
钱钟书更是写下《围城》《谈艺录》《管锥编》等著作,成为当代著名的学者和作家。
有一种爱,是相互成全。
战争年代,杨绛为了贴补家用,尝试写剧本,却因此大火。可是,她始终认为钱钟书比自己有学问。
当钱钟书表示自己也想写东西时,她大力支持,包揽了所有家务。
“婚姻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钱钟书笔下的婚姻是这样,但自己的婚姻却并非如此。
他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一次,杨绛将自己喜欢的这段话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回答说:
“我和他一样。”
杨绛说:
“我也一样。”
一起走过的很多日夜,成为珍贵的回忆。
留学时钱钟书不会照顾自己,每每惹祸,都要向杨绛求助。
她包揽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平淡与琐碎,却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相依相伴50多年的岁月,对于很多夫妻来说已是很长,杨绛与钱钟书感情再好,也同样有一个人要先走。
更悲伤的是,在钱钟书住院期间,他们的女儿去世了,转年,钱钟书离她而去。
已是暮年的杨绛,转眼之间只剩独自一人。
87岁的她,似乎已经走到生命尽头,只要悲伤几年,追思几年,时间也就过去了。
可是杨绛并没有选择这样的人生,她身体力行地向人们证明着,就算独自一人,也可以有很多事做。
她怀着无限的思念写下《我们仨》。
整理钱钟书的遗稿,结集出版,还在百岁时出版了《杨绛文集》。
她用随时准备离开的心态,平和地迎接每一天,也认真过好每一天。
她不哀怨失去的曾经,也不执着于未来的精彩。
杨绛年轻时身体并不强健,战争年代更是过度透支自己。
她能活到105高龄,与她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是分不开的。
正是下面这些人生智慧,让她能独自熬过失去女儿和丈夫的苍凉暮年。
养身:注意锻炼,生活规律
人在年轻时可以熬夜,可以拼命加班,就算生活不太规律,也不至于很快倒下。
因为年轻的身体就是资本。
但随着年纪增长,身体逐渐衰弱,与其吃药,坚持规律的生活才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杨绛一直坚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少吃油腻,多喝骨汤,保持骨骼硬朗。
她坚持每天早上散步;
百岁过后,因为担心在外面跌倒,改为每天在家慢走七千步;
还会练习钱钟书曾教给她的八段锦;
适量的运动,能保证思维活跃,身体协调。
很多老人因为上了年纪,活动少了,动一动就觉得累,反而减少活动,导致恶性循环。
但杨绛却没有这样的问题。
养心:心态开朗,淡泊名利
一个心浮气躁,遇事焦虑的人,很难活得幸福,也很难真正平和。
就算长寿,若是不快乐,又有什么意义呢?
更何况这样的老人很难长寿。
杨绛的长寿,正是因为内心安宁淡泊。
独自一人的生活,她不觉得寂寞,安静写作,平淡度日,就是她的全部快乐。
人们称赞她是著名作家,她却说“没有这份野心”。
人们恭喜她的作品畅销,她却说:
“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
《杨绛文集》出版之后,出版社准备开展作品研讨会。
杨绛却幽默地回绝了:
“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
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事实上,人到暮年,大多已经看淡名利。
但有的时候,难免想要与人争。
其实,过好自己余下不多的日子,才能让自己的晚年更加平静幸福。
养性:坚持写作,有个爱好
杨绛对于生活没有过多要求,她一直住在原来的寓所。
没有进行装修,也没有昂贵新式的摆设,旧式的桌子和柜子,还有一直陪伴他们一家人的书香。
“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
但每间屋子里都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失去相伴多年的爱人,没有人不痛,杨绛也是一样。
但她将这些痛苦,转移到其他事上。
她去翻译柏拉图对话录之一的《斐多》。
试图做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
如此一来,烦恼也就不会来敲门。
我们总有感兴趣的事,无论是什么,它总能帮助我们抵御内心的悲苦。
事实上,当我们不再需要照顾孩子,赡养老人,这世上只剩下我们自己,与爱好为伴,就是最好的选择。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个道理,我们在百岁的杨绛身上看到,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
想知道杨绛是如何从容淡定地度过自己的暮年吗?
看过这本《杨绛:淡定从容,便是优雅》。
便读懂了杨绛的悲伤与坚强,也读懂一个老人是要如何度过最终孤独的岁月。
我们都会老去,愿你能像杨绛一样,从容赴老,优雅始终。
文末点个在看鼓励下紫翘君!


作者
 | 紫翘·陆一

图片 | 紫翘·摄影爱好者投稿

主编 | 诗雨

编辑 | 李江澜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好文


紫翘书桌
关注紫翘书桌,加入我们。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阅读是更低成本的投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