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1994年,香港的联想集团上市及1997年北京联想将优质资产注入香港联想这几个有争议的事件。
当然,香港的联想集团后面还有许多事情,比如分拆出神州数码,收购IBM、杨元庆入股和天价年薪等,但都是发生在2000年以后,所以暂且不表。
我们再说回到联想的发源地北京联想,也就是现在联想控股的前身。在香港联想集团上市的1994年,北京联想也发生一件大事,那就是倪柳之争。
倪柳之争的核心矛盾就是以发展技术为主还是以贸易为主,就是“技工贸”和“贸工技”之争。
从1984年联想成立到1993年,可以说是柳传志和倪光南的蜜月期,当时柳传志表现出了对倪光南足够的尊重和欣赏,他宣称,只要是老倪说的都对,老倪是有效数字1,别的科技人员都是0,这些0只有跟着倪光南干才能出成绩。
但其实从1992年开始,双方已经有了一些分歧,1992年,柳传志提出“多种经营”方案,但倪光南则提出要加大对技术的研究,两人对公司的发展路线已经有不同看法。但当时因为柳传志一心搞香港联想集团上市,双方矛盾并未激化。
而在1994年,双方的矛盾正式公开。
首先是二人在发展程控交换机项目上的分歧。
这里必须要提一下华为,因为华为就是靠程控交换机起家的,但当时的联想,不管是在资金还是在技术方面,要比华为强大很多。
要知道,1992年,联想已经是一家年收入高达17亿的巨无霸,华为才刚破1亿。
倪光南在汉卡和微机取得了成功后,正式向程控交换机发起了冲击,准备占领通信市场,当时得到了联想管理层的支持。
联想的交换机充分依托联想在PC机上的技术积累,大量使用成熟技术和模块,避免很多弯路,有效缩短了开发周期,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而相比联想,当时的华为可以用捉襟见肘来形容,联想凭借中科院响当当的牌子和强大的上层关系,迅速占领了市场,拿下众多政府采购的单子,甚至连中南海都采购了联想的程控交换机。
可以说,只要联想乘胜追击,给予华为致命一击,背负着高额债务的华为必定无法承受。
但当时有一个问题,就是虽然程控交换机毛利高,但电信行业的汇款比较慢,而扩大市场需要流动资金,因此当时联想程控部门向公司申请款项支持,但柳传志不批。
直接支持不行,倪光南只好曲线救国,要求把程控部门改组成子公司,联想占股51%,员工持股49%,独立运作,自己去争取贷款。
柳传志先是在1994年11月批准了这个方案,但在筹资的关键时刻,他却叫停了这一计划,由此,程控交换机项目开始出现停滞。
兵贵神速,不可有一丝的犹豫,所以华为趁机占领了市场,并开发出新的交换机,由此横扫中国电信市场,94年销售达到8亿,95年销售达到15亿,此后每年翻倍增长。
这里给一个数据,2020年联想营业收入3892亿,而华为已经达到了8588亿,是联想的两倍还要多。
因此,可以说联想的内部矛盾成就了华为。
柳传志与倪光南的另一个分歧是在发展芯片技术上。
倪光南从 84 年加入联想,一直从事芯片研发,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联想当时可以说是国内芯片巨头。
1994年4月,倪光南带队出访上海,同复旦大学微电子中心与长江计算机(集团)联合公司筹划建立“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开发制造计算机芯片,4月26日,三方还签订了 《合作意向书》。
这被称为“上海计划”。
然而,在1994年6月5日,柳传志突然给倪光南写了一张改变联想在核心技术问题上走向的“200字便条”,明确反对了该计划。
当时的香港报纸已经开始报道成立微电子设计中心之事,而柳传志突然叫停,使得倪光南震惊万分。
1994年下半年,倪光南进一步为联想争取到了经贸委《多媒体技术产业化》项目的1100万元拨款和数千万元的贷款,倪光南以为这样联想就不用出钱,应当没什么风险了。
然而在即将签约时,柳传志以“目前没有把握”为理由,将这个项目予以否决。
由此,二人矛盾开始升级。
1995年夏,柳传志在公司内部会议上第一次将公司发展路线由“技工贸”改成了“贸工技”。
柳传志的想法是,高科技产品投入金额大,但不一定能卖得出去,市场前景在当时看来是未知的,是有风险的。当时的联想已经有了资本积累,因此他想要开始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并将目标锁定在了当时的房地产及投资等市场。因为这样联想能够快速地赚到钱,实现更好的市场扩张模式以及更为可观的市场营收数据。
而倪光南对此是有不同意见的,他认为联想当时已经在PC市场中确立了产业技术优势,且有资源和资金优势,因此联想应该发展高新技术,以保持在行业中的领先优势,并加速发展。
柳倪之争后来被认为是代表了中国企业“贸工技”和“技工贸”两条路线的争斗。
由此双方矛盾愈演愈烈。
最终,在1995年6月30日的大会上,计算所所长曾茂朝代表联想董事会宣布免除了倪光南总工程师和董事的职务
从此,倪光南被彻底架空,而联想的众多技术骨干也纷纷出走,大量科研项目也都随之流产。
1999年,倪光南彻底离开联想,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联想已经在实行员工持股计划,但联想没有给倪光南一点股份。
这个是存在比较大的争议的,因为倪光南在联想工作15年,为联想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股份是否合适?
有人说倪光南离开联想了,所以不应该有股份,
但也有人说,离开的人很多啊,比如第一任总经理王树和在1986年就离开联想了,在员工持股平台就有股份,当然他的股份不多。还有已经完全脱离联想的神州数码的郭为等人也有许多股份。甚至前计算所所长曾茂朝的妻子胡锡兰也有股份。凭什么倪光南没有?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