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宋静云的话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这些年,由于父母工作调动、自己上学等原因,全家人曾数次变换地方。
她从相册中抽出一张照片,拍摄于1996年的国庆节。那一年她6岁,住在解放路的宽银幕电影院附近。
在山西大学读书的表姐和同学相约,要去五一广场逛,宋静云闹着也要去。当时,北侧广场有座名为“晋泉之声”的标志性雕塑,很多人喜欢在此拍照留念。
拍摄地点在五一广场
表姐把宋静云抱上喷泉旁的大理石上,给她拍了照。随后,又以迎泽大街为背景,拍下另一张。照片中,山西龙城国际饭店正在建设中,路上还跑着“黄面的”。
2024年11月8日,宋静云又来到这里,请好友拍照。同样的位置,曾经的雕塑搬到了晋阳湖公园,周围的建筑物、环境也大变样。
五一广场、迎泽大街的整体景观、面貌今非昔比,更加漂亮、大气,已经成了本地人、外地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她仔细对比两张照片,惊讶地发现:现在的天空明显更蓝,建筑物的外立面更整洁。
另一张照片,拍摄于1997年5月1日,宋静云7岁。双塔寺景区的牡丹花开得正艳,父亲带着她,约上了邻居一家,前去赏花。
返程时,路过迎泽公园,几个孩子要去划船、玩大象滑梯,大人们拗不过,只好同意。
“当时公园有围墙,进去要买票。几年后,公园拆墙透绿,免费开放。”宋静云回忆说,“等待划船时,邻居叔叔见相机的胶卷,还剩最后一张,给我们父女俩拍了张合影。”
照片上,她依偎在父亲怀里,手里还抓着一把爆米花,听见“看镜头,笑一笑”,她赶紧将爆米花塞进嘴里。“咔嚓”一声,定格瞬间。照片洗出来,她憋着笑,腮帮鼓鼓囊囊。
时隔27年,同样的地方,再拍一张照片。宋静云发现,尽管已立冬,但背景中的绿意,竟远胜于当年的“繁花五月”。
而且,1997年的太原,公园很少。如今的公园、游园遍布市区,即便是迎泽公园、文瀛公园(儿童公园)等“老一辈”公园内,也是一步一景,“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出门入园”正在成为百姓日常。
相册里,还有几张在太原街头、小区拍摄的照片,宋静云挨个去实地“打卡”。照片中,一幕幕被定格的瞬间,虽然无声,却勾起她儿时的美好回忆。
看着一张张照片,当时的稚嫩小儿,如今已年过而立。而每一处拍照背景,感觉熟悉又陌生,她不禁感慨:“要重新认识这座城市。”
“不知不觉过去了这么多年,道路更宽了、楼房更高了、景点更多了,一切都在慢慢改变着,我为家乡的日新月异而欣喜。”她说,城市面貌虽然一天一个样,但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市井、烟火、风土、人情,在岁月的流逝中,越“煲”越浓。
她决定,数年之后,还要来这些地方再拍一遍,去“认识”更加美丽的太原。
来源 太原晚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End
点亮为太原生态环境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