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是明孝宗的年号,1488-1505年。弘治帝是成化帝之子,在明代历史上,孝宗算是难得的明君之一。弘治时期与民休息,景德镇官窑瓷器生产数量较少。图为弘治黄釉盘,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
弘治一朝,景德镇官窑最负盛名的品种是黄釉瓷和白釉绿彩。成化时期不惜工本的斗彩器基本上已经停止。弘治瓷器胎釉和成化很接近,故陶瓷界有成弘不分的说法。但弘治瓷器底部多闪青色,这是其和成化官窑最大的区别。图为上海博物馆藏弘治黄釉盘底部图片。
弘治彩瓷中,白地绿彩是最主要的品种。其烧制方法是先在胎上刻出花纹,上白釉留出图案部分,入窑烧成白釉露胎器。再在露胎处施加绿彩入窑低温烧成。图中这种青花绿彩云龙纹盘非常少,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
除了白地绿彩器,弘治时期还有黄地绿彩,白地酱彩,青花黄彩等品种。都是延续了永宣时期的工艺生产而成。并不多见。图为上海博物馆藏白地刻填酱釉折枝花果纹盘。白地酱彩又叫白地刻填酱釉,酱紫色是氧化铁的呈色,暗哑无光。
青花配黄彩是宣德时期就有的品种,成化弘治时期最多。到了嘉靖万历时期就比较少了。宣德时期制品,黄釉多深沉,带有一种橙红色调。整个明代,黄釉以弘治时期发色最佳,是一种纯正的明黄色。图为首都博物馆藏黄地青花花果纹盘。
青花瓷是弘治官窑的主流,一般无款识的话,成化弘治二窑的青花瓷区分难度较大。此时青花瓷民窑比较兴盛,有些民窑品种和官窑差别不大。总体而言,弘治青花瓷发色淡雅,釉质滋润,有玉质感。图为弘治青花楼阁人物故事三足香炉,上海博物馆古代陶瓷馆文物。
弘治时期青花瓷,采用的是江西本地所产的平等青,又叫陂塘青。和正德时期的石子青不同,青花发色有明显差异。加上此时采用的都是麻仓土,所以弘治官窑青花瓷是比较容易鉴别的。
这件弘治青花人物楼阁图盖罐,是北京朝阳区出土文物,目前收藏于北京首都博物馆。弘治时期官窑少见大其,而民窑大件器物的水平甚至比嘉靖万历时期官窑还高。所以,就算没有款识,弘治民窑精品的价值还是很高。
弘治时期,除了以上品种,台北故宫还藏有孔雀绿黄釉盘。但此时高温铜红釉不见,蓝釉器似乎也没有传世品。不过不能轻易否定这两个品种的存在。弘治黄釉还有黄釉描金的制品,图为弘治娇黄釉碗,又叫浇黄或鸡油黄。
白地火石红器可能是白地绿彩的半成品,也可能就是一个品种。相比后期明代官窑的杂釉彩纷呈,弘治瓷器比较简单,鉴定起来较为容易,仿制难度较大。民窑器也得重视。图为弘治民窑青花缠枝莲象耳瓶,武汉市博物馆文物。
弘治民窑一般釉色白中闪灰,有的甚至泛青色,器物底足低矮,盘类多塌底。图为南京博物馆藏弘治青花鹤鹿同春纹碗,江苏锡山市弘治九年墓出土文物。这类碗比较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