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化名陈沙莉,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

情感   2025-02-02 09:03   山西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沙敏  编辑:小希

中共隐蔽战线,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死搏杀。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有这样一群特殊身份的勇士,他们信仰坚定,在敌人眼皮底下工作,时刻要与敌人斗智斗勇,于无声处听惊雷。

康岱沙与邓颖超

北京市档案馆珍藏的原北平市警察局的档案记载,1946年夏天,包含6名女性的109名中共代表团人员化名入驻北京饭店,其中一名是化名陈沙莉的中共党员康岱沙,另一名则是大名鼎鼎的王光美。
被国民党特务连续跟踪多日的康岱沙,真的如同国民党特务在档案中记载的长得“体高、长面孔、嘴上有一颗黑痦子”吗?康岱沙当年为何上了国民党特务的黑名单呢?
这位红色女“特工”如今的状况如何呢?在迎接建党百年之际,笔者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午后,走进了康岱沙的家——位于东交民巷的一栋普通居民楼六楼,静静地听康岱沙老人讲述她亲历的往事。

康岱沙


国民党黑名单上的女青年


下午三点,是与康家亲属约定的时间。听说有客人来访,老人早早就在等待。第一眼望去,端坐在沙发上的老人犹如一颗珍珠般典雅。她身着花色淡雅的棉绒衫,面容白皙,有着一双秀气和明亮的双眸,穿着一双运动鞋,嗓音清脆,无论如何,我也无法将她与我脑海中102岁的老人联系起来。
康老用温柔又清脆的语调问我:“你在哪个单位、哪个部门工作?”
我回答说:“我在北京市档案馆编研处工作”。
老人递给我一支笔,让我写下工作单位、姓名和职务,我又将工作证、一本我写的人物传记图书递给康老,她仔细核实我的部门和职务,用放大镜核对着我的照片。她的家人陈老师笑着对我说:这大概是她多年的职业习惯。
我将准备好的一系列档案里化名陈沙莉上了“黑”名单的记载,一一向康老道来,包括原北平市警察局连续多日一直跟踪和侦缉她的密令。康老戴着助听器,听得聚精会神。
1946年7月初的北平,看似寻常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布满了国民党的密探。7月10日的北平警备司令部“警天安第2615号”档案中,记载了“乙方”在北京饭店的情况,内容为:

据报北京饭店现住有乙方男女约百人,每人均有武器。每日除赴执行部上班外,甚少外出,其中陈沙莉(女)系康岱沙之化名,又王光美参加乙党为期不久……现将住北京饭店,乙党名单抄送一份……


1946年7月10日,北平警备司令部关于侦缉陈沙莉、王光美的密报。藏于北京市档案馆

这份国民党文件中出现的“乙党”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名单是入驻北京饭店的北平军调部执行处中共代表团109名地下党员的名单。
7月23日,一份侦缉大队长李连福呈报的密电,描述了陈沙莉的籍贯与年龄:

查得北京饭店老红楼二二七号住有乙军军调部女工作员陈沙莉。南方人,年二十余岁,每日赴协和医院上班,于下班后回饭店时,有乙方工人员等到伊屋内闲谈,并无每天例会。


1946年7月29日,北平市警察局内三分局长郭忠,呈报了一份关于陈沙莉行动繁忙的密电,电文编号为“警字第3531号”。内容是:

潜伏北京饭店乙方动态情形,经密饬侦防监视有案……据报‘奸党’女高级工作员陈沙莉,体高大、长面孔,嘴巴有黑痦子一个,现住北京饭店,据查陈系康岱沙之化名,在平专在女子中大学活动,每日行动颇行繁忙。


被密探盯上的这名长圆脸,嘴巴上有一颗黑痦子的中共女党员,的确是住在北京饭店,而且是化名入驻北京饭店的六名女性之一。

1946年7月29日,北平警备局内三分局关于侦缉中共高级特工陈沙莉的密报。藏于北京市档案馆

8月1日,北平市警察局长汤永咸,向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部和北平警备司令部呈报一份代电,称:

北京饭店中共方面住该饭店共有109人,内有女职员6人,完全改用化名,均无实姓,无姓名清册,常与店方接头者为高唐和陈雷二人……


109人中,女职员只有6人,凤毛麟角。
报告中提到的北京饭店,在1917年时建有一座7层法式洋楼(即今北京饭店B座),当年被誉为远东唯一豪华酒店,成为当时中外宾客下榻之选,也是中共北平地下党选择的安全之处。
根据电文记载中,入住北京饭店的109名我党工作人员,均无实姓清册,所有人既不会客也不互相谈话,对工友极为和蔼。每日来餐厅聚餐,每晚就寝规律。有无线电台一座,位于新楼一层108号(西南角),不准人进入,男女外出着便服,平时并不佩戴证章。
1946年8月10日,北平市警察局给北平警备司令部的密电称:

军调部中共人员乘1406号车辆及国平字10594号车辆,共有九辆……紧接着,内一分局长张拯、内二分局长萧而啟、内六分局长韩新周、外一分局长张湗、外四分局长张绍华、郊一分局长李襄建、郊四分局长卓慈利、郊七分局长何玉伟、车巡警察大队队长许华……


纷纷报告在本管界里中共特工陈沙莉的行踪。
北平内一分局长张拯的报告引起了上司的不满。张拯在8月19日的报告中称,陈沙莉并未在管界内各学校活动。
北平警察局长汤永咸显然是对这份报告非常不满意,当即在报告上批复说,

查陈沙莉并非学生,惟伊(她)时有赴各女校活动情形,该分局对原令认识不清,仰即饬属侦防为要!


北平市警察局连日发文,屡屡侦缉的女特工是谁?为何能令北平市警察局如此大动干戈,甚至直接打报告给市长熊斌,同时呈报给国民党十一战区司令部,和北平警备司令部?


原来,这名身姿“高大”窈窕的陈沙莉,并不是真名,而是她的化名,她的真名叫康岱沙。

等见到康岱沙时,我才发现,国民党情报有误,康岱沙的长相并非档案所描述的那样。

康老拿过一支笔,在纸上清楚地写下陈沙莉和康岱沙的名字。她打着手势,声情并茂地给我讲述起往事。





投奔延安的二小姐





1919年2月,康岱沙出生于北平的名门望族。
康岱沙的大伯康心孚是老同盟会员;二伯康心如是四川“美丰”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重庆市临时参议会议长;叔叔康心远是“宝丰”公司总经理。康岱沙的父亲康心之排行老三,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结识李大钊,并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投身商界后,曾为抗战办粮食储运。康心之在重庆买下的领事巷10号,也曾是统战工作的据点,国民党要员于右任和邵力子在重庆就在康家居住,周恩来多次来康家就统战问题交流过意见。
康心之曾任四川省银行总经理、中央银行顾问。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康岱沙是康家的“二小姐”。在北平小学毕业后,她到上海光华大学附中就读。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击碎了康岱沙的求学梦。在借读于重庆女二师期间,她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她的出色表现,引起地下党的注意。
“康老,您还记得在哪里加入中国共产党吗?您父亲知道您是中共地下党员吗?”
这时,我看见康岱沙眼中突然一亮,她说:“在重庆女二师读书时,我被吸收入党,我瞒着家里,并没有告诉父亲。当时我非常想脱离这个旧家庭,向往延安,当时的进步青年都向往革命圣地延安,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的,因为需要组织批准和介绍,才能去延安,上延安抗大。”





周恩来派来的红色特使





1941年至1945年6月26日,康岱沙在四川成都光华大学上学,后又回到北京,就读于燕京大学经济系。
1943年夏季,重庆的夏天异常闷热,康岱沙在放学的路上被捕。
特务在审讯时反复问她是不是共产党,康岱沙牢记周恩来的教诲,坚决否认说:“共产党哪里会要我这样的资本家小姐入党,我离开延安,就是吃不了那个苦才跑回来的。”

康岱沙与陈叔亮结婚照

康岱沙后来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女外交官,这是后话。




一段记忆影响一生





康老说,北京饭店不是中共代表团常驻地,只是暂住地,而大部分时间,中共代表团的同志都在翠明庄宾馆入驻。更多好文,请戳“从老故事里,读到那个峥嵘年代”

“康老,北平市警察局档案黑名单上,有您去北平女中四处活动的事情,您都去过哪些女校?您还记得吗?”

她平静地说:“当年我们是公开工作,你看我,个子并不高大,也没有黑痦子,更没有化妆出行。去女校活动,是为了执行中共代表团的任务,并不是频繁活动。”

由此看来,国民党特务的一些情报,有捕风捉影之嫌。

一个档案细节,可以透露出共产党的所有工作,包括情报工作的细致入微,决不让对方挑出毛病。相比之下,当年北平市警察局内七个分局的情报不但有误,而且还以讹传讹。

“康老,您与王光美是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的同事,还一起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你们经常见面吗?”

康老说:“王光美是翻译,我们不在一个部门,但在翠明庄宾馆食堂用餐时会碰到,后来王光美也经常打电话或来我家”。

1946年10月,由于内战爆发,军调部内中共人士陆续离开北平。11月1日,王光美匆匆告别父母,到北平西苑机场登上了一架专为延安航线使用的小型飞机。在北平军调部的经历,也成为王光美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

同是风华正茂,康岱沙与王光美的人生路途,在北平军调部产生交集,并影响了她们各自的人生旅途。(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编研处)

小图大史
透过真实的照片,看到更真切的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