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香港《七十年代》月刊,刊登了《访蒋经国旧部蔡省三》的内容。
周总理在1975年的9月4日看到了这部分的内容,不顾自己抱恙的身体,执意起身,在旁边做下批示:请罗省长、家栋对蔡省三四篇评论的真实性加以考究求证,弄清真相,以便..
因为手抖,周总理写下的最后两字实在辨别不出,但是其生病垂危却为两岸统一鞠躬尽瘁的热血之心却让所有人湿润眼眶。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离世,中国同胞自发悼念,十里长街送总理,八亿神州泪纷飞,所有人都不舍伟人的离世,但是在工作人员整理周总理遗物时发现的一项指示,却是让所有人对周总理的崇敬更上一层。那么,指示上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周总理又是为何会将其私藏?革命结缘,携手为国效力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足足有2864人,负责阐述《政府工作报告》的是周总理。
至于毛主席新任的人大副委员长邓颖超,却是丝毫不见影踪。因为在1974年的时候,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身体都先后出现了问题,而人民代表大会却不可耽搁,因此政治局就提议让邓颖超担任人大副委员长,帮助筹备人大会议。毛主席欣然同意,因为邓颖超不仅是周总理的贤内助,在党内,她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精英人才。虽然邓颖超是在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在此之前,邓颖超便已在正义的大道上屡有建树。邓颖超幼年丧父,母亲用当家庭教师所得的微薄费用将她拉扯长大,直至1913年的时候才有机会读书。启蒙虽晚,但是邓颖超却在学校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因为她和母亲住在学校,而在动荡的时局之下,校园里多有的是思想进步的爱国青年。邓颖超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勇为社会主义献身的决心,也让她坚定了自己拥护社会主义的念头。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在全国各地高声呐喊,邓颖超也自然而然的加入进这场时代洪流,壮大学生队伍的力量,捍卫运动的决心。在队伍之中,邓颖超被任命为学生街头演讲队的队长,他们的思想随着运动的进步而随之发展,为了反对政府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他们所有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幸运的是,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卖国贼被严惩,而中国也随之打开了新民主主义的大门。1923年,邓颖超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在心中立下为职业理想奋斗终身的决心。在奋斗的过程之中,邓颖超始终关心中国妇女运动,就连五四运动的时候,邓颖超也大喊“男女平等,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要求大学开女禁”。1925年的时候,邓颖超的身份正式从团员,转化为党员。可在此般艰苦朴素的条件之下,所有的党员却一致怀有“坚信马克思主义,为全人类解放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1925年8月8日,周总理与邓颖超结婚,因为厉行节俭,所以两人并不准备举行什么仪式,只是将两张单人床拼在一起,就正式开启了小两口的生活。
更何况,蒋介石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狼子野心的权利之争。1926年3月,蒋介石公然造谣,制造“中山舰事件”,谣言称共产党要暴动,逼迫周总理等人卸下在国民革命军担任的领导职位。1927年,蒋介石背信弃义在上海大批屠杀共产党人,邓颖超的工作被迫转向地下,在城市进行隐蔽斗争。但是所有人都没有一句怨言,取而代之的是稍显的喜悦。因为他们在实战中摸索出了一套可行的地下工作经验,不仅成功建立了党组织还构建了秘密交通网。从万里长征到14年抗日,邓颖超把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了革命之上。风波稍平,总理却突发癌症
从这一天起,东方巨龙赫然矗立,但是肩负在毛主席和周总理身上的重担却丝毫不见减轻。
因为一些国家僭越的野心依旧不死,也因为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并未做到与时俱进。但是在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举办的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的发言却让世界振聋发聩。本次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但是美国却带头拒绝关于朝鲜的一切建议。在朝鲜战争之上,美国本就难脱其责,在会议之上,他们却丝毫不敛,依旧大放厥词,周总理也决定“不再客气”。虽然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但是在周总理的努力及有理有据的慷慨陈词之下,《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还是实现了印度支那停战,使越南北部完全解放的结果。这是时代之下的一大重要事宜,因为它打乱了美国以朝鲜、台湾、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也加快了三国人民争取独立的进程。在日内瓦的会议之上,周总理让世界各国听到了中国的正义之声,其英姿飒爽、不卑不亢的模样也是让很多人深深折服。但是在1972年,为国事操劳一生的周总理却被确诊为膀胱癌。可病重的是周总理的身体,始终鲜活的却是周总理为人民服务,为国事操劳的决心。1972年2月21日,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日子,这是双方22年的等待,因此周总理不允许出现任何的疏漏。即便自己的身子严重不适,甚至已然出现尿血的症状,但是周总理却坚持亲自登上电梯巡视安保情况。为了表示中方的重视,周总理甚至拖着抱恙的身体在机场亲自接待。如此重要的会面,喝酒总是难免的,虽然医生再三警告周总理要少喝酒,但是为了避免被视作不礼,周总理还是在餐桌上举起了酒杯,恭贺远道而来的客人。中方拿出了十足的诚意,尼克松也是真心希望中美关系破冰,双方携手互助,实现经济和发展的再一次腾飞。于是在1972年的2月28日,中美联合发表公告,宣布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每天早上,周总理都要让秘书为自己读报,因为他要保证自己知道国际上又发生了那些大事。自己写不动字的时候,周总理就会口述,让秘书代笔,批示工作。1973年,张学良胞弟张学铭出狱,为了告慰张学良,也为了给张学铭一个公道,周总理在1974年亲批让其出席国庆招待会,并点名要见报。虽然自己的身体已然十分危急,但是在国家大事的考量之上,周总理却依旧坚持力所能及,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多,总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清廉奉公,隐藏妻子任命令
周总理的一生总是在为党付出,生平唯有一次主动申请想要“被优待”。工作人员甚是忧心,于是便主动询问是不是饭菜不可口。周总理笑着摇头,然后小声地说了一句“我可以跟您商量件事情吗?”工作人员连忙点头,周总理满脸不好意思地说道“下次做饭的时候,能不能把饭做得稍软一点,我牙口不好,太硬的东西咬不动”。这是周总理唯一一次主动提出“特殊要求”,可就是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周总理却也觉得自己占了组织莫大的“便宜”,额外增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他的一生清廉奉公,邓颖超亦是如此,双方都丝毫不在意名利,只是一心一意地为组织工作。
也正因如此,面对毛主席的任命书,周总理才选择了“私藏”。1974年底,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在即,政治局提议让邓颖超担任人大的副委员长,毛主席欣然同意,还特意在文件上做下批示:愿意为邓颖超安排副委员长职务。毛主席知道,如若自己不这样做,周总理极有可能会不同意。但是令毛主席没有想到的是,即便有自己的亲批,周总理还是将这个秘密私藏,把机会自愿让出。但是即便她知晓,她也一定会赞成周总理所做的决定,因为她只想老老实实做事,而从不在意自己在党内职位的高低。与其让邓颖超在职位之事上花费时间权宜,她宁可躬身在为群众解决问题的道路之上。虽然执掌中国大权,但是新中国干部的工资却是老实按照革命资历和任务予以发放。邓颖超党龄颇长,在革命之中又是屡有建树,因此她理应按三级标准领取工资,但是邓颖超却觉得自己用不了这么多,主动申请降成了五级。而至于周总理,也是主动将一级工资让给烈士家属,自己领取二级。面对薪水,两人选择微薄,但是面对工作,二人却是双双选择多多益善。1975年12月,周总理的生命已然垂危,但他却依旧不愿停下自己的工作,在20日的早晨,执意与罗青长相见。因为周总理忧心台湾问题,而罗青长恰是中央对台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主任。“青长,一定不要忘记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也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身体的虚弱让总理没说几句便再次陷入昏迷,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唯有尽快解决台湾问题,总理才会真正心安。于是中方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周总理却没能等到,便在1976年的1月8日与世长辞。悲痛是真,但是为了了却周总理的遗愿,邓颖超在1979年的12月,成为了中央对台工作组的组长。1982年7月,邓颖超看到了一篇蒋经国悼念蒋介石的文章,她在其中品出了蒋经国有心缓解台陆关系的意图,于是迅速委派廖承志在1982年的7月24日,以昔日同窗好友的名义为其写了一封书信,劝谏其接受和谈,助力国家统一。对于顽固的宋美龄,邓颖超也在1988年的5月,为其亲笔写下一封书信,力劝其放下心中的恩怨与执念,接受现实,面对时代之下的大势所趋。因为邓颖超的坚持,因为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因为中国数年来的坚持,台湾当局终于松动了与内陆关系,开放了台胞到祖国大陆的探亲旅游。虽然截止2022年7月,台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但是已经有了探亲旅游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周总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民,邓颖超的一生也都在为自己的同胞躬身,他们都是祖国的好儿女,是吾辈精神之楷模,也是永远的学习对象。虽然台湾问题在某些有心之人的不配合之下,暂且没有达成统一的定论,但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并且统一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