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上升,行业对于新型储能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其中,电化学储能产业体系日趋完备,推广潜力巨大。
电化学储能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中游为核心设备制造和储能系统的集成与安装,核心设备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能量管理系统(EMS)四大部分;下游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近年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快速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前景与市场趋势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335万吨,同比增长3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超过400万吨。
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锂电池及其上游材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推动了正极材料行业的快速增长。目前,国内正极材料企业已具备全球竞争力,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受益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市场增长拉动,我国锂电池相关行业发展快速,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增大。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208万吨,同比增长2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出货量将进一步增长至241万吨。
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负极材料企业纷纷加强在国内外市场的布局。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电解液在锂电池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解液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电解液市场出货量147万吨,同比增长32%。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出货量将达167万吨。
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蓬勃发展,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电解液企业纷纷在华东、华南等地区扩建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近年来,中国隔膜企业全球供应能力不断提高,锂电池隔膜出货量大幅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锂电池隔膜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隔膜出货量223亿平米,同比增长30%,其中湿法隔膜出货173亿平米,干法隔膜出货50亿平米。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出货量将达267万吨。
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隔膜企业在近年来积极扩张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这些企业通过自建产能、收购兼并以及与客户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隔膜企业也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产品的全球化销售。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底,国内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25005MW/50864MWh,2024年国内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约为27554MW/56216MWh。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国内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将继续增长,达到34886MW/71250MWh。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锂离子电池仍占据已投运电化学储能技术应用主导地位,截至2023年底,累计投运的锂离子电池项目总能量48.77GWh、占比95.89%,其次为铅酸/铅炭电池占比达2.26%、液流电池占比达1.02%。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分布在26个省(市、自治区),新增投运总装机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是:内蒙古、甘肃、宁夏、湖南、山东、新疆、湖北、安徽、贵州、广西,总装机约15.67GW、占比86.51%,其中内蒙古、甘肃、宁夏新增装机均超2GW,湖南、山东、新疆、湖北、安徽紧随其后,新增装机均超1GW。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电站主要接网电压等级为35kV~110kV,累计投运104GW、占比52.16%;其次为220kV及以上电站,累计投运9.88GW、占比39.50%;并网电压等级6kV~20kV、220V/380V、未并网电站装机占比分别为6.24%、1.23%、0.87%。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中国电化学储能相关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共14家。江苏省和福建省分别有8家和5家,排名第二第三。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电站主要分布在电源侧,总功率12.28GW、占比49.11%;电网侧储能总功率12.02GW、占比48.09%;用户侧储能总功率0.70GW、占比2.80%。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截至2023年底,三大电网累计投运总装机0.95GW、占比3.80%,五大发电集团累计投运总装机9.25GW、占比36.98%,其他企业单位累计投运总装机装机14.80GW、占比59.22%。
2023年,各企业成员单位新增投运电站中,三大电网新增投运总装机0.20GW、占比1.12%,五大发电集团新增投运总装机6.91GW、占比38.17%,其他企业单位新增投运总装机11.00GW、占比60.71%。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遗漏与不足,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