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图谱】2024年江阴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附产业现状、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规划等)

文摘   财经   2025-01-14 07:05   广东  

江阴地处长三角沪宁杭城市群几何中心,是长江下游新兴滨江工业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素有“江尾海头”“锁航要塞”之称。近年来,江阴市始终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聚力打造“345”现代产业集群,推动高端纺织服装、金属新材料、石化新材料三大千亿元级主导产业加快强链、扩大优势,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补链、壮大规模,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健康文旅等5个未来产业有序建链、抢先布局。

01

江阴市产业发展现状

1.江阴市经济发展概况

2023年,江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60.51亿元,比上年增长5.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80万元。2024年1-9月,江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6.69亿元,比上年增长6.1%。

数据来源: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江阴市工业运行情况

江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317.22亿元,比上年增长3.4%;产品销售率96.1%,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51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15.8%,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亏损额22.29亿元,比上年减少16.28亿元。在全市跟踪统计的19种重点产品中,有7种产品的产量实现正增长。全年工业用电量235.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

数据来源: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2

江阴市产业体系

江阴加快现代产业转型升级,构建“3+4+5”现代产业体系:高端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等3个千亿级产业;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5G通信、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健康文旅等5个未来产业。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3

江阴市产业布局

1.江阴市域空间结构

按照“片区统筹、锡澄一体、主城优化、高新整合、临港升级”空间优化策略,重点打造“一心一环一区、三轴四核四片”的市域空间结构。

资料来源:《江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江阴市域产业空间布局

先进制造空间布局:重点产业园区——强化空间集聚、成片开发,提高空间集聚度和边界辨识度;保护和利用好制造业空间资源。特色产业园区——结合园区特色导向设置产业项目准入标准;开展跟踪评价,可视情况可进一步对空间邻近、产业相近的园区进行归并,缩减园区数量。现代服务空间布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结合金融商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创文旅等业态,集聚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物流市场园区——发挥港口多式联运物流优势,拓展保税物流、供应链管理、期货交割等新兴业态,打造百亿级物流市场园区。

资料来源:《江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江阴市重点园区产业布局

江阴坚持“产业集聚+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化、特色化、协同化和品牌化发展,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主阵地。鼓励和引导各镇街(园区)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坚持差异化竞合、精准化发力,明确产业主导方向,坚持项目准入标准,提升载体建设水平,完善精细化管理和各类保障措施,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链集聚度高、核心功能突出、产业承载力强的特色产业园区。

资料来源:《江阴市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江阴市产业创新平台

江阴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高质量创新载体,加快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设,实现了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政府的多方创新联动。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二期)、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霞客湾创智园等一批重大载体建成投用,全市累计建成科创载体168.9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上半年,江阴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众创社区2家。江阴市获评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科创江苏”首个试点县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入选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04

江阴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

(一)主导产业

1.高端纺织服装

(1)产业布局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云蝠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新桥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园、峭岐绿色印染智造园、周庄绿色生态智创园、舜丰纺织循环产业园等提质升级,不断提升园区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水平。

资料来源:《江阴市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业链

主攻纺织品和高档服装服饰制造环节,提升多功能和高性能纺织面料水平,围绕创意设计、数字时尚与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时尚策源地和品牌集聚地。围绕细分产业链开展上下游技术、产品协同攻关以及供需对接,加强资源、技术、装备支撑保障,促进高端纺织服装产业链上新型纤维、先进纱线、高端面料、绿色染化料、高端装备、时尚设计、智能缝纫、市场营销等环节的密切合作,全面提升从纤维、纺纱、织造、印染到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纺织装备、纺织服装面辅料、纺织染化料等的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扩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金属新材料

(1)产业布局

依托金属材料创新园区和特钢新材料产业园,坚持“强优势、促创新、补链条、聚集群”理念,实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立足中信泰富特钢主题产业园建设项目,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园区集中,整合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扩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并吸引长三角区域产业梯次转移,积极承接金属新材料企业及相关产业外溢,加速园区发展壮大,打造世界一流的特钢产业基地。

资料来源:《江阴市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业链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需求,坚持绿色、高端、前沿发展理念,提升发展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产业,加快布局特色前沿材料产业,全面提升新材料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能力。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石化新材料

(1)产业布局

依托临港化工园区、重点化工监测点等载体,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新材料布局,推动产业链延伸,打造优势明显、技术领先、协同发展的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江阴市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业链

大力推动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高端化绿色化。依托海伦石化、汉邦石化、兴业聚化等企业进一步做强PTA、PET、PBT等产业,延伸发展汽车零部件和智能终端用工程塑料、药品食品包装用可降解塑料,链条式发展高性能塑料及树脂产业。瞄准电池、光伏、大气及水处理等市场需求,依托长庚科技等企业探索发展电池膜、光伏用膜、陶瓷分离膜等高性能膜材料。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

1.新能源

(1)产业布局

按照“明确产业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推动错位发展”的要求,建立彰显特色、功能互补、实现共生双赢的产业空间协同体系,打造“1+N”新能源产业总体布局。

资料来源:《江阴市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业链

依托临港碳中和技术产业园等载体,加快风光电能源基础设施和输配设施建设,持续放大远景能源、双良新能源等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用,提升可再生清洁能源装备研发制造水平,打造全国领先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资料来源:《江阴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集成电路

(1)产业布局

坚持“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的发展路径,建设微电子产业园和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园,优先发展芯片设计,稳步提高集成电路制造能力及工艺水平,重点发展先进封装测试,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专用装备及关键原材料,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资料来源:《江阴市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业链

全力提升微电子产业,着力夯实微电子产业支撑业,打造国内领先的半导体材料制造基地。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高端装备

(1)产业布局

立足江阴及周边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创新引领、高端突破、集成应用为主线,巩固提升重大成套设备制造、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长三角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高地。

资料来源:《江阴市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业链

持续夯实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提升江阴智能化装备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重大成套设备制造水平,加快提升江阴智能装备业产业能级。推动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

资料来源:《江阴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生物医药

(1)产业布局

以创新、特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立足优势、突出重点、集聚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江阴市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业链

加快培育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化发展,努力推进健康管理服务业升级发展。

资料来源:《江阴市现代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未来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

以临港片区为核心,布局数字创新港和数字科技产业园,推动5G通信产业实现集聚发展。

资料来源:《江阴市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智能制造

聚焦打造面向先进制造业的若干科创中心,依托顾山科创孵化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力度,突破一批共性亟需技术,夯实智能制造产业基础;开发一批先进的智能产品,打造一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队伍,以智能制造带动先进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探索。

资料来源:《江阴市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节能环保

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紧跟江苏省、无锡市规划,在重点打造双良、华宏等节能环保制造业龙头示范企业的基础上,整合资源优势,向前期诊断、信息咨询、设计研发、在线监测与实时监控、运营服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构建形成以节能环保成套装备生产为主、节能环保生命周期运维服务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临港科技工业园、绿色低碳应用主题园区、周庄环保低碳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打造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资料来源:《江阴市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现代物流

依托公铁水联运的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打造以枢纽经济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对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把江阴建设为港口型省级物流枢纽城市。

5.健康文旅

鼓励临港新城江阴文化产业园、高新区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大力发展数字内容、影视传媒、工艺美术、电子商务等新兴文化业态,争创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园区。围绕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科技等领域,改建新建一批特色鲜明、代表性强的文化产业精品园区。整合园区(基地)、街区、景区周边资源,扶持有条件的文化产业园区向文化创意功能区转换。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集运行监测、用地管理、环境监测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园区管理和服务平台,推进园区感知化、互联化发展。打造霞客湾创智园,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


05

江阴市产业发展规划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坚持能链则链、宜群则群,加快构筑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核心内涵的现代化产业梯次链群,打造产业链中的强集群板块、强节点城市。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

1.构筑三大千亿级特色产业链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筑现代化产业链。优化高端纺织服装产业链。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构建“服装快消—纺织面料—服装制造—时尚设计—在线营销”全产业链高端纺织服装链。放大领军企业带动作用,打造医疗防护、工业防护、应急救援、军警服装等特种服装产业高地。依托海澜集团、阳光集团等龙头企业,推动行业联动发展,探索建立江阴国际时尚设计学院,打造时裳创意之都。到2025年,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超1600亿元。做精石化新材料产业链。依托临港化工园区、重点化工监测点等载体,鼓励企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下游精细化工产业延伸。积极发展膜包装、高端聚烯烃、石墨烯、特种合成橡胶及工程塑料等新型材料产业,重点突破材料性能及成分控制等工艺技术,加强材料化工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到2025年,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超1100亿元。做强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实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依托中信特钢、法尔胜等龙头企业,瞄准汽车、轨道交通、工程机械、航空航天、海洋船舶、军工等领域,打造以高强度钢、合金钢、轴承钢、特种钢绳、精密冷轧板为特色的精品钢材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中信泰富特钢主题产业园,招引整合特钢产业上下游企业,打造世界一流的特钢产业基地。到2025年,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超1300亿元。

2.做强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突出先导性支柱性,加快壮大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做大新能源产业集群。依托临港新能源产业园等载体,加快风光电能源基础设施和输配设施建设,持续放大远景能源、双良智慧能源等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可再生清洁能源装备研发制造水平,打造全国领先的新能源产业基地。积极融入长三角“氢走廊”建设,聚焦氢气制备、储运装备、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加快发展氢能产业。到2025年,实现产值超800亿元。攻关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依托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持续深化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合作,强化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封装测试、系统集成的协同创新,加快核心芯片的设计、开发和产业化。依托长电科技、长电先进、星科金朋等龙头企业,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封装测试基地。聚焦先进材料和终端产品,纵深挖掘市场前景好、应用范围广的光刻胶、感光油墨等特色细分领域,全面融入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链条。到2025年,实现产值超500亿元。做强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以智能制造为引领,以主攻高端、精密提升、拓展服务、智能升级为重点,打造在长三角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产业中心。培育发展机器人与增材设备、智能测控装备、精密仪器仪表、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等智能制造装备,加强海工装备研发制造技术攻关,吸引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向产业链高端环节的服务型制造延伸。到2025年,实现产值超500亿元。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瞄准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前沿,依托扬子江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百桥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重大载体平台,不断强化天江药业、普莱医药、贝瑞森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围绕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医药原料、医疗器械等领域,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智慧型大健康产业攀升,打造省内重要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到2025年,实现产值超300亿元。

3.加快布局五大未来产业

谋划实施未来产业助跑计划,积极布局5G通信、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健康文旅等未来产业。依托神宇通信、法尔胜光通信等龙头企业,加大在光纤通信、射频器件、通信电缆及光缆等5G领域布局力度,支持5G关键技术研发,夯实5G产业基础。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制造研发力度,着力开发一批智能技术和智能产品及装备,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产业链,积极创建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城市。依托双良集团、华宏科技等龙头企业,构建形成以江阴为基地的节能环保装备区域性成套装备产业生态圈。依托公铁水联运的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和环境资源比较优势,推动健康养生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联动发展。加快前瞻性布局,抢先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能源储存、大数据决策等前沿技术领域力争形成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体验经济的先行优势。推动石墨烯和增材制造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石墨烯商业化应用、“3D打印”示范化应用。


附件:江阴市上市公司一览表

数据来源:江阴市上市企业名录、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遗漏与不足,欢迎指正!










中商情报网
汇集产业情报,发现数据价值。中商情报网(www.askci.com)是中商产业研究院旗下云分享平台,聚集产业经济发展,为您推送专业的产业资讯和权威的产业数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