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丰小·枫红如故】许美霞:此心安处是吾乡

教育   2024-11-28 16:33   江苏  


如果岁月是一条漫长的河流,那么马丰河一定是我人生长河的起点。关于知识的,关于成长的,关于未来所有想到的、未曾想到的图景,都是从马丰河畔的这所小学开始的。那是我的母校——丰利小学。
今年是丰利小学建校120周年,接到周小娟校长电话的一瞬间其实有些恍惚,时光如沙漏,我有幸在那里度过了人生萌芽的6年时光。
如今已经迁址的丰利小学,我还未曾去过,我的记忆依然停留在三十余年前的那片校园。苏轼词里写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于我,无论离开多久,走得多远,丰利这所古镇都是我的心灵安放之地。每年回去,经过丰利小学的旧址,都会情不自禁地朝里面望一望,儿时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美好得让人心动。
1984年,当我斜挎着军绿色的小书包走进校园,我的求学生涯的齿轮就开始转动了。那个时候,我并不会知道,40年后的今天会坐在一所大学校园里写下这篇文章,任思绪飞扬。而我这一生,也注定无法从校园里走出去了。
丰利小学的学风是很严谨的,我的学生时代能够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得益于母校及师长的教诲和指导。一至四年级,我在4班,班主任是许婉老师。五至六年级,我在2班,班主任是桑乃群老师。两位都是女老师,都是已经当了妈妈的、很慈爱也很漂亮的老师。她们抓学习都很紧,也很负责任,教学上也很有方法。到五六年级时,我的成绩已经是名列前茅了,有一次没考好,桑老师还找我谈心谈话,了解原因。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从那时起,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努力刻苦,就成了刻在我骨子里的东西。
学校倡导大家多读书,读课外书,老师也经常给我们讲名著里的故事。我总是会去镇上的新华书店买书看书,一去至少待半天。新华书店对面,有租售小人书的摊位,那个年代,小人书伴随了我们的童年时光。我也经常会去那里看书。
我经常跟同学们一起出黑板报,那时候,彩色粉笔是唯一的工具,我画画不行,但写字还过得去,所以负责的主要是文字内容的书写。中午时分,我还有个任务,把桑老师布置的作业抄到黑板上去,供同学们抄录下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里也有了很强的集体荣誉感,觉得要跟同学们一起把学习搞上去。
那几年,丰利小学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1988年,我们搬到了新教学楼,印象中在3楼最西边的教室。当时这座教学楼是很现代的,宽敞明亮的教室,同学们都很欣喜,学习起来似乎劲头也更足了。有一阵子,我的座位是在最靠近窗户的那一列,靠后的位置,我常常会在课间远眺,望着车水马龙的街道,教室里虽然喧闹,心却特别安宁。还能看到学校东北侧的丰利大桥,它跨越的就是马丰河,我的6年时光都是从这座桥上穿行而过,无论阳光明媚,还是雨雪纷飞,背着小书包的我们就这样一点一点长大。
丰利小学很重视各类文体活动和启发益智类的活动,开设了课外兴趣班,比如书法的、算术的、舞蹈的、主持的,等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重视素质教育。对于一个当时还没有走出过县城的小学生来说,这里为我开阔了视野,打开了人生崭新的大门。
我很喜欢音乐课,老师弹琴,教我们识谱、唱歌,我有限的简谱认知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后来有一次放学,高年级的一个姐姐拿他们的音乐课本考我,我认着谱子把那几句唱了出来,姐姐还表扬了我。她考我的那首歌名叫《勇敢的鄂伦春》,我到现在还能脱口唱出来。我还报了电子琴的兴趣班,为了支持我的小梦想,爸爸特意给我买了一台新的电子琴。我和3个同学在班级的晚会上,还一起演奏展示过。虽说后来没有继续下去,但音乐对于情操的陶冶却潜移默化在今后的人生里。
有一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合唱比赛,是在当年颇为轰动、壮观的丰利电影院举行的,那是全校总动员、特别欢乐的时光。每个班级都各显神通,从服装到道具,在物质资源有限的年代,尽可能呈现出美的效果,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我记得大家穿着白色衬衫、深蓝色的裤子和白色球鞋,女生的头上还扎着红色的头花。当然,服装没办法像现在这样统一订购,那会儿都是根据自家情况凑起来的,款式可能各异,颜色尽量保持一致。有一幕场景回忆起来甚是有趣,就是大家都会把白色粉笔拿来涂自己的白色球鞋。因为洗久了的白色球鞋有时候会泛黄,不够白,粉笔就真的发挥了“粉饰”的作用。
在丰利电影院出现之前,丰利小学的操场在那个年代还承担了文化宣传的重要任务,我印象中的电影就是在那里播放的。小镇上的人扛着自家的板凳,结伴前来,拉着家常,等待电影开场。我一直觉得自己看过《红灯记》,那个片断在脑子里回放着,不知道有没有记错。但幕布垂下来,放映员手摇卷动电影胶片,通过光源在夜色中投射出影像,现在想来依然很温暖。
丰利小学还很重视实践,重视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我现在有点想不起来春游或秋游去过哪些地方,但外出走向田间地头肯定是有的。此刻能想起来的是二年级左右,班级组织的钉纽扣比赛。我小时候在家里,经常会碰到针线,也动手缝过很多东西,因为当年我的母亲做衣服还是有点小名气的。我还记得我是第二组比赛的,得了小组第一,但后来每组的第一名选拔出来参加班级比赛时,我太紧张,没有最好最快地完成,当时心里还颇为沮丧。
还有一件事,印象深刻,那就是学校也很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概也是到了五年级左右,学校推行“课间餐”,自愿参加,时间是上午的某个课间。那会儿,感觉课间餐是件很新鲜的事情,或者说还是有点超前意识的。课间餐一般是花卷、麻团、包子、烧麦之类的。有时候早餐来不及吃,课间餐就是很好的补给。
当时间轴拉回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仿佛还能看到放学回家时,同学们排着队一起走,很有秩序,谁到家了或者到分岔路了,再分开走。家乡的水系发达,从马丰河跨过去,往东走,一直到我家,也是沿着另一条河流的。现在回去,还是喜欢沿着河边走一走,从家里去小学的路,依然没有变,从前觉得漫长的路程,其实一直很短。有时候,我还会站在丰利大桥上看看,感慨风景如画,人生如诗。
1990年,我从丰利小学毕业了。记得毕业时同学们互赠祝福,写在本子上,都是很励志、很暖心的话;有的还互赠照片,那种一寸的黑白证件照,在艺术照还是稀缺资源的年代,那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印记了。一晃,离开母校三十余年了,时代风云变幻,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也许都不是当年所能预料的。
丰利小学120年了,变的是孩子们的面孔,不变的是母校温暖的怀抱。我们一直行走在各自的人生路上,但魂牵梦萦的故乡和母校始终在那里。
时光浅浅,岁月如歌。百廿风华,无限荣光。祝福母校!
2024年11月21日,于厦门




END


作者:许美霞

编辑:朱  烨

审核:李爱琴

签发:周小娟







如东县丰利镇丰利小学
梦想,从这里起航;成才,从这里奠基;成功,从这里开始。当你踏入百年丰小的校园,这里就是你的家。百年丰小,欢迎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