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即将到来,新一年的全国高校排名已经出炉。
根据深榜大数据排行榜,2025全国高校排名出现变化,主要反映在南大重返前五,哈工大、人大进入前十,西电超过多所985等。
文末可获取完整100强排名。
深榜大数据排名根据全网大数据,采用端到端神经网络算法,具有更高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
- 采用大数据采集方式,避免了单一数据的权重过高;
- 采用神经网络算法,网络自动赋权,避免了传统的排行榜中,采用人工加权的方式造成的主观性。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排名)
人工加权式排行,是当今商业榜的主流方式,最大问题是每个维度的权重可以任意操纵,导致商业榜可信度低。
同时,目前市面上的商业榜,在逻辑上也存在较大问题。
比如,生源质量常常被作为一个正向参数,但实际上应该意识到,生源质量应该作为减项(或除数)。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为什么是减项了。
A高校:产出100分,生源90分;
B高校:产出100分,生源10分。
那么到底是A高校更好,还是B高校呢?
如果把生源按照加项处理,那自然是A高校更好。
但实际上,同样的100分产出,B高校只需要10分的生源,A高校却需要90分的生源才能达到,这难道不是意味着B高校更强吗?
长期以来,商业榜都存在错把减项当做加项的逻辑混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全国高校2025年度排名情况,看看进步较大的大学都有哪些。
排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清华作为理工科的翘楚,地位稳固。在各项数据上都有较大优势领先。
在AI领域,今年火热的两大AI项目——智谱、kimi,均有清华背景。
排第二的是北京大学。北大是文科、理科、医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工科领域相对薄弱。在本轮AI浪潮中,北大相较于清华,似乎存在感也较弱。
排第三的是浙江大学。浙大是举浙江全省之力打造的顶尖985大学,四校合并而来,学科较为全面,类似北大但是又比北大的工科更强。在部分指标上,浙大进入前两名。
排第四的是复旦大学。复旦是上海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历史悠久,在数学、集成电路、金融、哲学等领域具有强大实力。
排第五的是南京大学。南大前些年一度跌出前五,甚至被唱衰。主要原因在于学科结构缺少分量比较重的工科,传统上大家认为南大主打理科和人文,比如在天文、地球物理等领域全国顶级。
近年南大在工科尤其是新工科领域动作较大,南大苏州校区承载着南大人发展新工科的希望和努力,并已经在人才引进、学术成果上发挥作用。
排第六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校属于中科院系统,资源强,属于比较特殊的高校。一贯而言,中科大在基础科学领域具有强大实力。
排第七的是上海交通大学。上交是“交通大学”支脉而来。学校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实现了快速上涨。
当前,上交在工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产出,但上交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前几届的各项奖项评选中,来自上交毕业的校友数量比同等级高校明显较少。
排第八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属于工信部,是典型的工科为主的大学,在力学、航天、计算机、材料等领域全国顶尖、世界前列。学校一度被唱衰,但近年来得益于校区布局、内部治理等多重举措,实力快速回升。
排第九的是西安交通大学。西交是“交通大学”主体西迁而来。学校以理工为主,兼顾医学、社科,在电气、人工智能、机械、管理学等领域处于顶尖。学校过去20年常被唱衰,随着理念上正本清源、实体上建成创新港等组合措施,这两年重返前十。
排第十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地位独特。在多数商业榜中,人大被排到20以外。这是典型的加权加性排名的典型错误。
老学长此前就指出,以加法为基础的排名,无论怎么加权,必然导致规模致胜。
而深榜大数据AI排名,实际上中间函数是非线性的,不存在加法的问题;反映到结果上,人大的排名就回归到正常的位置。
这是神经网络算法的胜利。
以上是2025年排名前十的高校。
排名第十一到十五的高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
其中,东南大学相较前一年进步2个位次,四川大众则进步一个位次,北航保持不变。
排名第十六到二十的高校是: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
以上就是2025年前20名大学,恭喜这些上榜的院校。
限于篇幅,2025全国大学前100强排名,可主页私信【2025大学排名100强】获取。
今日话题
对于2025年最新的大学排名,你有何看法?跟你预期一致吗?欢迎下方交流,也欢迎在看转发给你身边的朋友们参考、探讨、借鉴,我们每天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