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乡土中国》 费孝通 费孝通最知名的社会学著作之一,多年来深受学界和普通读者的一致推崇!如果说《江村经济》侧重讨论社会制度变革,那么《乡土中国》则在探讨与之相匹配的社会道德。这是费孝通对中国进行社会结构分析的尝试,他试图在理论上总结并开导实地研究,以构建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沿着作者的思路,可以一窥中国的基层社会。虽然时移世易,但作者透视社会的眼光、观察社会的方法,在今天仍值得借鉴。但读者需要与时俱进,客观分析当前农村逐步没落的巨大变化。 2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 薄一波 编者对此书要说明一点,薄一波是建国之后许多经济政策的决策参与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回忆并带有研究性质的有关中国当代史的专著。分上、下两卷。分别论述了1949年到1956年间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如农业统购统销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帮助人民更好认识理解建国初中央政策过程。 3 《中国农村改革决策纪事》 杜润生 杜润生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这本书是农村改革前段历程的真实回顾。农民的创造,如何转化上升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某些地方的创新如何经过集中完善推广于全国各地区?本书的撰稿人都是当时的知情者、参与者,他们以其亲身经历,提供了具有研究价值的史料,澄清了一些事实真相。本书近一半作者为省部级领导干部和当时几个农业大省的农口主要负责同志。 4
5
温铁军是“三农问题”的提出者,别称“温三农”,“中国农民代言人”,新世纪初曾受邀多次为中央总书记和常委同志授课。传闻温家宝前总理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对温铁军教授的“三农”研究充分肯定。《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是他的成名之作,出第一版时,他刚因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与被农村基层的草根试验所证伪的那些主张不同的观点而遭到体制内“拆庙赶和尚”的尴尬境遇。于是他说:写此书乃“立此存照”,读此书需“细看注脚”。《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出第二版时,虽然他从本土实践中提出的“二农问题”已经被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发起并推动的当代“新乡村建设”也已经家喻户晓,但他似乎仍未被主流所接受。
6
7
《黄河边的中国》 曹锦清 这是一本深入探讨中原乡村社会的著作,通过作者曹锦清的深入田野调查,记录了正在转型中的中原乡村社会,涉及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民与土地、与市场、与血缘人情网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变化现状。书中涉及农村、农民、农业、收支、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等诸多方面,同时也涉及日益庞大且凌驾于农村社会之上的地方政府与分散经营的农民为争食有限的农业剩余而引发的各种矛盾。 8 《我向总理说实话(新版)》 李昌平 2000年3月8日,李昌平怀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和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对中国农村经济的深切忧虑,以《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为题,用扎实的数据、详尽的材料,向总理反映“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基层情况。中央领导人动情批复,引发了湖北监利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改革,由此掀起“三农”问题关注热潮。本书完整记录事件始末。 9
《新乡土中国(修订版)》 贺雪峰 必读书目应该给华中乡土派一席之位。费老的《乡土中国》出版于1947年,而本书最先出版于2003年,又于2013年修订重版。修订版每篇都在原文之下加上了修订关键词和修订内容,修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补农村新变化;二是增补作者对农村的新理解。新乡土中国真实论述了乡土社会的变化。 10 《破局乡村振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11个思考》 温铁军 陈高威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温铁军教授团队最新力作,通过11个思考,解读了习近平“三农”思想,还把“三农”问题纳入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大框架,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独特的视角论述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此书定位为通俗理论作品,是温铁军团队“三农”观点的集大成者,基层干部和青年学习者若阅读《八次危机》感到吃力,不妨先看看此书奠定理解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江宇认为此书“与一般的学术作品不同,这本书单刀直入、观点分明、直抒胸臆,让人拿起来就难以放下的一本书。”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评价此书“是一部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好作品,影响力应不止于中国,值得被全世界看到。”温铁军在个人抖音推荐此书,说这部书是在各地调查研究过程中学到的经验,不仅有理论阐述,更有许多地方实践案例供参考。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