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10年隐忍,王者归来!

文化   2024-11-09 08:03   北京  

文 | 有书唐适愿 · 主播 | 楚翘


最近关于刀郎演唱会的消息,几乎刷屏各平台。
 
从2013年的“谢谢你”演唱会之后,刀郎消失在公众视野10年。
 
今年9月,刀郎突然举办了他的个人演唱会。
 
没有任何的宣传和造势的情况下,演唱会门票开售即售罄。
 
演唱会当日,1.8万人的场馆座无虚席,场外还堆了将近10万歌迷。
 
线上直播超过5300万人观看,点赞突破6个亿,打破之前周杰伦创下的线上演唱会记录。
 

成都演唱会台上,刀郎几度哽咽,台下观众也泣不成声。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始终在落泪。
 

有人在听完刀郎的演唱会之后说: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看演唱会,我想对刀郎说,‘谢谢你,感谢你的音乐陪伴着我,给了我莫大的精神享受。’”

刀郎则哽咽着说:
“真的感谢大家,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看到下面,好多熟悉的面孔。”

从2004年到2024年,从被歌坛排挤到打破歌坛记录。
 
刀郎,圆了无数人心中的一个“梦”。
 
 

2004年,乐坛“神仙打架”。
 
李宗盛、罗大佑、“四大天王”等人虽不再活跃如初,却也“余威尚存”;
 
周杰伦、孙燕姿、蔡依林等新人风头正盛;
 
庞龙、王蓉、杨臣刚等人带领“网络神曲”“杀”入乐坛。
 
但他们都败给了一位“横空出世”的“草根”乐手,刀郎。
 
那一年,刀郎用他独特的嗓音,唱着“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炮而红。
 
他的正版CD卖出270万张,盗版卖出1000万张。
 
当年刘德华、张学友也不过创造30万张的销量。
 
当时大街小巷都播放刀郎的歌曲:
 
面馆里放着他的《情人》;音像店放着《冲动的惩罚》;路边随便一个人的手机铃声,都可能是那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
 
刀郎真的火了。
 

无数唱片公司向他递来橄榄枝,演出邀约雪片一样向他飞来,想采访他的媒体接连不断。
 
多少歌手求之不得的成绩,放到刀郎身上,却让他感到害怕。
 
歌曲的高度传唱,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梦魇。
 
他说:
“我的目标就是做名二三线歌手。”

他没想走红。
 
因为他最初的理想,是做最纯粹的音乐;
 
他最终的目标,是让他的歌曲被听到。
 
他说:
“我希望我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知道,而不是我这个人被大家知道。”
刀郎最初做音乐,是为了拯救他自己。
 
 

刀郎出生在四川的一个“艺术”家庭。
 
说是艺术,其实是因为父母都在文工团工作。
 
母亲是舞蹈演员,父亲是灯光师。
 
他从小就跟着文工团里的人学琴,听各种新疆的民歌;空闲时帮表哥抄谱,接触各种乐器。
 

久而久之,也展现出了自己的音乐天赋。
 
表哥看出了这一点,就向刀郎的父母提建议,给刀郎买了一台电子琴。
 
自那以后,音乐便成为了他最好的陪伴。
 
刀郎真正将音乐当作“求生出口”,是在他十五岁的时候。
 
那会儿父母长期跟随文工团在外演出,家中只有刀郎和哥哥两人。
 
两个男孩子在家,经常会因为脾气不对付发生争吵。
 
在某次激烈的争吵后,刀郎跪在地上祈求上天:
“让哥哥死去。”

原本只是脾气上头的一种偷偷宣泄,却不料,变成现实。
 

一次,兄弟二人在父母面前发生了争执,母亲心疼小儿子,便拉了偏架,骂了大儿子。
 
彼时已经成年的哥哥心中不忿,怒而离家。
 
就此,再也未归。
 
哥哥离家不到一周,车祸去世。
 
刀郎心中震撼又悲痛,充满了自责。
 
不仅因那一次争吵,更因曾经对上天的祈求。
 
刀郎始终认为,哥哥的去世,全是因为他。
 
他不愿接受哥哥去世的事实,他相信哥哥一定会回来的,每天不关家里的门。
 
因为哥哥离开时没有带钥匙,关上门,哥哥就进不来了,他要给哥哥留着门,等哥哥回来。
 
可哥哥,哪里还会回来。
 
刀郎便憎恨自己,反复在内心责问自己:
“为什么走之前不可以对他好一点?”

在那段岁月里,音乐便成了他缓解内心伤痛的唯一途径。
 
也唯有通过音乐,能够诉说他内心的情绪。
 

就这样过了两年,高中还未毕业的刀郎,给父母留下一张纸条后,离开了家。
 
他要去做真正的音乐。
 
音乐能让他表达自我,那么,也应该能让别人表达自己。
 
 

想让音乐成为表达情绪的通道,就得能够表达大众的心情。
 
最早期的时候,刀郎和几个朋友一起,组成了一支“手术刀”乐队,企图以音乐解剖社会,替大众发声。
 
然而,过程并不顺利。
 
他那时创造的音乐不具代表性,无法引起大众共鸣。
 
乐队发展举步维艰,生活上也难以为继。
 
当时的妻子无法忍受生活上的艰苦,留下出生仅40天的女儿,离开了这个家。
 
与此同时,“手术刀”乐队也解散,成员各奔东西。
 
生活与音乐双重受挫,也未曾击败刀郎。
 
当一个人的精神有所支撑,便什么都不是困难。
 
所谓心怀热爱,可跨山海。
 
此后的日子里,刀郎一边流浪,一边继续做他的音乐。
 
直到遇到第二任妻子朱梅。
 
朱梅是新疆人,两人结婚后,刀郎便跟随朱梅,来到了辽阔的新疆。
 
截然不同的大漠风光,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给了刀郎更多的创作灵感,一年写出上千首歌曲。
 

那段时间,他走穴演出,也做过广告歌曲;赚过几千几万的钱,也有过几天不开张的日子。
 
其实他完全可以靠广告歌曲去赚钱,但他不想为了钱去做违背自己内心的音乐。
 
他说:
“我不想让音乐养活我,我要自己来养活音乐。”

养音乐需要钱,没钱的日子里,他饥一顿饱一顿。
 
刀郎没觉得苦,他会在心里想:
“只要我的身体还允许,我就不会放弃音乐。”

然而,某日他看到与他一同吃苦的家人时,他因自责改变了想法。
 
那时父母到新疆来看他,一家六口挤在不足10平米的屋子里。
 
某天出门工作,他回头看了一眼贫民窟一样的家,想到屋里的家人,忽然落下泪来。
 
作为自己,他可以不顾一切去追求梦想;

可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儿子、父亲、丈夫,他必须得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他可以为音乐不顾一切,但让家人陪他一起吃苦,一起为了他的梦想买单,实在太过自私!
 
所以他想,红一点,一点就好,不要太红,只要做二三线歌手,能够让家人好过、快乐就好。
 
太红,会让他无法专心音乐。
 
 


2004年,刀郎火了。
 
那团火直接烧在了他的身上,烧得他遍体鳞伤。
 
他成功实现了他的音乐梦想:让大众听到他的音乐,让音乐与大众共鸣。
 
群众们喜欢他的音乐,可有些“专业人士”却不喜欢。
 
有人评价他的音乐“土俗”“粗糙”“登不了大雅之堂”。
 
也有人说:
刀郎的歌是没有品质的,根本称不上是音乐。
 
刀郎的歌让流行音乐倒退了15年。”

还有人说:
“刀郎的歌不具备审美观点。”

他被“批判”到体无完肤。
 
但有人骂就有人捧。
 
欣赏刀郎的,也不在少数。
 
如当初的“流行乐教父”级人物罗大佑、李宗盛,也如当年真正的巨星谭咏麟,都曾公开表达过对刀郎的赞赏。
 
谭咏麟更是多次表示,想要结交刀郎,想找他“约歌”。
 
在了解到谭咏麟的想法后,刀郎直接拿出自己的歌曲《披着羊皮的狼》,慷慨相赠。
 

毁誉参半的歌坛经历,让刀郎无法静下心来专注音乐。
 
媒体无孔不入的追逐与窥探,更让刀郎痛苦不已。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想从他身上获利。
 
“真假刀郎”事件、与好友降央卓玛的官司、打着刀郎旗号诓骗歌迷最终让刀郎背黑锅的各种演出……
 
刀郎根本招架不完。
 
当一个人卷入名利场,就一定会随之沉浮。
 
心若不定,便会就此沉沦,再难找回初心。
 
可刀郎始终记得自己最初的想法:做音乐,做最纯粹的音乐,做自己想做的音乐。
 
所以,2013年6月,“谢谢你”巡回演唱会结束后,刀郎消失在大众视野中,长达十年。
 
10年沉寂,有人说刀郎“封刀”了。
 
却不想,他是用了10年时间,专心“磨刀”。
 
 

2023年7月,在这个以宣发和流量“造神”的时代,一首“神曲”毫无预兆地出现,力压众人。
 
刀郎推出新专辑《山歌寥哉》,其中的主打歌曲《罗刹海市》刷屏各大网站,一夜之间占领全平台榜单首位。
 

而后仅一周时间,这首歌曲的播放量就突破25亿。
 
有人说:
“刀郎‘复仇’归来了。”

有人说:
“刀郎变了,他不再‘没文化’和‘土’了,他现在就是乐坛最高雅的人!”

但只有刀郎和他的歌迷知道,哪有什么“复仇”,所谓“十年磨刀”,只是为了做他自己;而音乐,也从来没有“雅”“俗”之分。
 
刀郎,一直在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他自己想做的音乐。
 
在这个流量至上、利益至上的年代,在这个最容易被外界裹挟、最难以守住本心的时代,刀郎始终守着他自己的那份心,做他自己。
 
他唱最初的音乐,表达着大众的情绪。
 
台上,他穿的都是最随意、最日常的衣服,没有任何的包装,似乎就是与朋友的一场音乐交流。
 
熟悉的嗓音在场内响起,那些追随他20年的歌迷流下眼泪。
 
有人说:
“刀郎的歌在我迷茫时救过我。”

也有人说:
“刀郎的歌声,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他们都想对刀郎说:
“谢谢你的歌。”

而刀郎说:
“感谢大家。”

他感谢自己的伴唱、乐队、幕后策划,甚至是保洁工作人员。
 
他将所有无名者一一介绍,也感谢每一位远道而来、始终陪伴他的粉丝。
 
他在台上哽咽到唱不出声,他的伴唱就带领台下万名粉丝共同演唱。
 
一如曾经的那段时光,即使他无声,他们也在陪伴和支持;

即使他无声,他们也知道,他还在坚持。
 

台下那位满头白发、始终哭泣的老奶奶,是刀郎20年的粉丝。
 
20年时间太久,刀郎的外貌已经改变,音乐风格也产生了变化。
 
20年前,老奶奶在成都机场送给刀郎一瓶五粮液,一个光胴胴瓶瓶上面包了两张纸,她说:
“这个酒跟你一样,没得包装,没得宣传,却很受大家的喜欢。”

20年后,刀郎的演唱会之后,她说:
“他的演唱会我每一场都要去。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够活多久,趁现在还能走得出去,我就去追。”

20年时间,变了太多,但追随刀郎的那群人,热爱他的那份心,尚未改变。
 
刀郎对于音乐的心,也未改变。
 
 

有人问:
“为什么刀郎的复出,会有这么高的热度,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追随他?

他的演唱会,为什么唱哭了这么多人?”

我想,答案应该是:

刀郎的复出,让这些被世俗裹挟、被生活胁迫的人,看到了世俗以外的纯粹,看到其实跳出世俗、坚持自我,也会有胜利的可能。
 
刀郎的成功,是对世俗的完美击溃。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

纵使生活所迫,纵使时光流转,唯你坚持最初心念,便无人可撼你半分。
 
坚持做你自己,生活也得向你低头。



有书倾情打造新栏目“点亮城市计划”,愿与你一起领略全国600+城市的风貌,点击#点亮城市-四川 进行阅读。

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今天,有书君精心整理了“名著原创专栏”,希望能帮书友们从书籍中收获成长,点击#名著2024 进行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书每日听
有书每日听,每天20分钟,带你听懂一本书。有书相伴终身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