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网嘲笑10年的大冰,正在重回巅峰

文化   2024-11-02 08:03   北京  

文 | 有书今夕何夕 · 主播 | 晏娇


大冰消失了。
 
在突然爆火之后。
 
匆匆忙忙,就好像只是路过停留一样。
 
10月16日晚,大冰在某平台发文:
“泼天富贵,镜花水月;

莫等莫催,暂不开播;

这波流量,无缘承接。”

文字浅短,只言片语,但细细审视,却不难发现言语背后,深沉的思量。
 
今年5月起,大冰在快手开启直播,解锁了主播这一新身份。
 
新快数据显示:
 
过去30天里,大冰直播了29场,场均观看近10万人次,平均在线峰值约7000人。
 
近7天快手账号涨粉超过20万,抖音涨粉超过109万,全网涨粉近130万。
 
疯狂的涨粉,于一些人而言,是老天爷赏饭吃;

而对于大冰来说,却是生命无法承受之“包袱”。
 
意外大于惊喜。
 
他只是随手点了“开播”,像和老朋友叙旧一样,答疑解惑,分享心得,抚平思绪。
 
久别重逢,兴致所至。
 
不带目的,没有蓄谋。
 


 
早些年,大冰曾经是山东卫视王牌综艺《阳光快车道》、婚恋交友类节目《爱情来敲门》、情义援助类节目《惊喜!惊喜》等节目的主持人。
 
尤其是《阳光快车道》,当年在山东省内的认知度很高,收视率连续6年位居山东卫视之首。
 
大冰也因此积累了一大波粉丝。
 

2013年,大冰所在电视台后期换了领导。
 
因为“不懂”人情世故,他被迫从电视台离职。
 
当时,大冰已经32岁。
 
而立之年的他,却窘迫到交不起供暖。
 
他说:
“那一年,济南冬天零下十几度,我暖气费都交不上,我是被冻跑的。”

他跑到了北京,独自北漂。
 

因为交不起房租,他就住在朋友家里。
 
被生活逼到走投无路,便开始尝试出书赚钱。
 
因为“没有名气”,十几个出版社都拒绝了他的书稿。
 
颇受打击的大冰不死心,继续投递,终于碰上一家愿意签约。
 
对方提出要求,让他认识的明星来写推荐序言,为他站台。
 
大冰不想让朋友变成自己赚钱的工具,更不想将友情掺杂上利益,拒绝了这个要求。
 
于是出版方又说,那就找一些卖点,起码让人知道你是谁。
 
所以他挖空心思写了十三个人设的作者栏,给自己贴上了N多标签。
 
之后,大冰的书顺利出版,一路畅销。
 
10余年来,他先后出版了《乖摸摸头》《好吗好的》等作品。

书中描画的“诗与远方”,在社交媒体还不算发达的年代,一度承包了许多人的青春回忆。
 

好的时候,大冰一年版税收入2400万,超过“童话大王”郑渊洁。
 
在此期间,他还在云南丽江、西藏拉萨开了很多酒馆。
 
最热闹的时候,一些明星也会出面捧场。
 
在拉萨开的那间酒吧“浮游吧”,甚至打出招牌:
 
只要你是流浪歌手,流浪到了藏地,浮游吧管吃管住。
 
也是在此时,大冰认识了赵雷。
 
那时的赵雷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歌手,在北京唱了三年歌,没钱也没名。
 
后来,赵雷听朋友说拉萨很美,便想去看看。
 
在朋友的介绍下,赵雷在浮游吧落脚,就此和大冰成为朋友。
 
俩人一起踏上音乐的寻梦之旅。
 
逐梦的过程中,大冰先以“流浪歌手”的身份一夜爆红。
 
他被邀请去演讲。
 
演讲时,大冰提到了赵雷。
 
他说:
“赵雷不红,天理难容。
 
但他注定要输,因为他长得不好看。
 
他输给了这个时代。”

那时的大冰站在聚光灯下,赵雷依然籍籍无名。
 
一个春风满面,一个愁容满面。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选人的标准,在日夜更迭中走向未知。
 
2017年,一首《成都》,赵雷火遍大江南北。
 
曾经定义赵雷的大冰,却在时代的翻云覆雨中,悄然失声。
 
 
 
大冰再次“火遍全网”,不是因他的作品,而是因为他的“简历”。
 
大冰出版作品十数本,曾一度引发热潮,但随着读者对鸡汤文祛魅,便有网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开始审判。
 
他们认为大冰的书,书名不知所云,内容空洞、矫情、做作。
 
他给自己贴的长达十几个的前缀标签,也成为了最大的调侃话题。
 
还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围绕大冰的造梗热潮,简称“冰学”。
 
今年3月,参照大冰自我介绍方式撰写的“冰学简历”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全网阅读量超过千万次。
 
在某平台上,仅是模仿“冰学”撰写简历的笔记,累计获赞数就达到了83万次。
 
曾经被粉丝点评一句都要亲自下场回应的大冰,意外地在这场热潮中,选择了隐身。
 
他将自己藏了起来。
 
面对外界五花八门的声音,大冰开始向内行走,与自己和解。
 
他开始骑行,并分享旅途见闻。
 
今年5月,大冰开始在快手直播摩旅骑行,随后演变为直播连麦。
 
开播的时候,单场观看人次直接突破10万人。
 
其中很多人都是来看笑话的。
 
想看大冰会说什么,看他会如何被网友嘲讽,又如何面对嘲讽。
 
只是没想到,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黑粉或者挑衅,大冰都出乎意料地不卑不亢,主打一个情绪稳定。
 
有网友问:
“善意的提醒不好吗?”

大冰反问
“你怎么知道你的提醒一定是善意的?”

并拿起了他手中一直在吃的黑粒物体举例:
“比如刚刚一直有人提醒我,大冰不要吃槟榔,这个提醒非常善意。

可是我手里这个东西,叫西梅。”


有人问他:
“10万预算怎么装修?”

他非但没有嘲讽,反而还非常认真地给出一整套硬装攻略。
 
甚至还听出了网友的西北口音,进一步给出了装修时间的建议。
 
有黑粉连麦后直接开喷大冰“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很有优越感”“写的书毫无价值”“老是干表演意义大于现实意义的事”……
 
大冰只回复:“你说得对。”
 
并且跟进解释:
“只要你加上‘我感觉’三个字,你说的一切都对。

因为再没有比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大的东西了,基于这个事实,你说得都对。”

被质疑,就耐心解释;被提问,就用心回答。
 
连线的网友睡着之时,他也安静守候,小心聆听,最后还给唱起了催眠曲。
 
一系列操作,令网友大呼:
“意外的真诚,这操作我爱了。”
 
“看惯了套路直播,大冰的认真和负责,我马上路转粉。”

稳定的情绪,专业的控场,不急不徐的节奏。
 
真的像是认识很久的老朋友,在视频当中与你谈心。
 
这和他对自己的定位有关。
 

 
大冰给他的直播定位是午夜树洞。
 
与网友连线聊的话题不拘一格,没有主题,重在倾听。
 
在这里,大冰和粉丝连线聊的话题天南海北。
 
让许多人重新认识大冰的,是关于一些涉及到价值观事件的反应。
 
有一个93年想要轻生的小伙子,连线的时候已经站在了28楼,大冰和他连线的时候说:
“我是觉着即便你决定好了明天立马走,今天晚上的话,最起码到郑州了,这边安排个小兄弟儿过去领你吃碗烩面。”

可小伙子的情绪非常激动:
“我不饿,我不想吃,我想活着,可是我一点希望都没有。”

大冰立马听出少年对生命的眷恋:
“我立马就可以告诉你,接下来你应该去干啥?

上船出海,出海当海员,既然在这个地上不自在不舒坦,咱就出海。”

随后,他和直播间网友不断开导安慰,帮忙寻找出路,给了他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
 

一位17岁的女生,年纪轻轻就陷入突然失业、母亲患病、身无分文、无法回家的人生困境,走投无路的女生选择连麦,她想要快速赚一笔可以过渡的钱,但是她不知道该怎么做。
 
大冰直接给她1000元用作应急,并且明确表示不需要还。
 
他还联系朋友为女生找了一份高薪工作。
 
一位每个月领700块低保的父亲,希望借3000块给孩子买辆电动车,大冰果断出手,定下了五年还钱之约。
 
……
 
一个人的选择,其实是自我认知的投射。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便会做出怎样的行为。
 
历经沉浮,走过无常,大冰开始用一种更广阔的视角和格局,看待自己,对待世界。
 
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大冰除了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从源头上真正帮助需要搭把手的人。
 

 
大冰的真实,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直播中的大冰,褪去往日文艺青年的光环,脱胎成一个充满责任感和同理心的大叔。
 
他的“鸡汤”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心灵慰藉”,而是充满着温暖和力量的“人间清醒”。
 
于是,越来越多人,走进了大冰的直播间。
 
大冰的直播间每天的人数在爆涨,在如此高的流量下,他开始有了隐忧:
“直播流量有点高了,我最惬意的状态其实是三四千人的时候。

停两天,热度降一降。”

过犹不及。
 
凡是过了,就变味了。
 
清醒如大冰,他深刻知道:流量其实是把双刃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于他而言,粉丝是陪伴自己多年的老朋友,不是他的“韭菜”。
 
他开播的目的也不是赚钱。
 
他只想和粉丝平常地聊天、调侃,而不是把粉丝塞进“小黄车”。
 
他的直播,不该和利益挂钩。
 
被流量和利益裹挟,只会让人迷失自我。
 
深知这一点的大冰,选择了“逆向行驶”,急流勇退。
 
更通透,更豁达,更清醒。
 
慎终如始,大概是为了保留心底那份单纯的心境吧。
 
大冰变了吗?
 
没有。
 
过尽千帆,他还是那个纯粹的、真诚的他。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和大冰一样,保持最本初的自我。
 

有书倾情打造新栏目“点亮城市计划”,愿与你一起领略全国600+城市的风貌,点击#点亮城市-四川 进行阅读。

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今天,有书君精心整理了“名著原创专栏”,希望能帮书友们从书籍中收获成长,点击#名著2024 进行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书每日听
有书每日听,每天20分钟,带你听懂一本书。有书相伴终身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