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说故丨护城河外太平湖

文摘   历史   2024-12-14 09:00   北京  



【东升说故·91】


太平湖位于原东升乡东南部,元代以前为积水潭的北部。据元代《析津志》记载,今西海的西北边有名为“抄纸坊泓渟”的湖泊,二者之间为铁平章桥。由此可见,到元代后期,原来浑然一体的积水潭已经被分为了两部分,成了两个湖泊,西面的叫抄纸坊泓渟,东面的叫玄武池(今什刹海)。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城外的来水渐少,积水潭的补给水源不足,造成其中较浅的部分成为陆地,从而一分为二。


明朝建立后,徐达将元大都的北城墙拆除,向南缩五里后重建,这样一来,原来完全处于城墙之内的积水潭就被分割为两部分,处于明城墙之外的积水潭,其大体范围就是元代后期出现的“抄纸坊泓渟”。


据《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称:“太平湖为元代积水潭的一部分,明代为京城西北墙外的湖沼地带,清末有一家姓贡的大户在此经营芦苇业,人称‘贡家苇塘’。”可见这个抄纸坊泓渟在明代因水源逐渐枯竭,已经变成沼泽地带,而到了清末不过是一片芦苇荡了。


(民国时期的太平湖)


1949年前后,龚家已不再经营芦苇生意,所以这一带芦苇和杂草丛生,水塘深约2米,腥气熏人。此地在护城河的北岸,东面正临新街口外大街,西边是一片菜地,西北面是饮马槽和索家坟两个小村,湖的北侧是民房和一条小路,再往北就是小西天。


为了改善这里的环境,当时的北太平庄乡政府在1953年便发动群众对苇塘进行初步治理,苇塘被疏浚成湖泊。因靠近南太平庄而得名“太平湖”。1958年北京市政府又在这里兴修蓄水湖,半年后修成一个葫芦状的人工湖,并在“葫芦”的腰上,横跨一座木桥,使整个湖面分为东西二湖,其中东湖湖面较大,湖中心有一湖心小岛,岛上生长着芦苇,并有许多水鸟栖息在岛上。


太平湖与护城河仅一堤之隔,并与护城河相通。一到夏天,太平湖的北半边荷花盛开,夜间蛙声此起彼伏,呈现出一派郊野景象。解放初期,太平湖附近有许多农田,为北太平庄乡太平湖生产大队管理,多种植蔬菜。1958年为东升公社辖域,除了有菜地外,还有鱼塘,每到农历八月十五左右社员们便到此挖藕,捕鱼。由于这里的景致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风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多部电影拍摄的外景地,电影《柳堡的故事》中主人公“二妹子”登船等水上镜头,就是在太平湖上拍摄的,另外电影《水上春秋》“华教练”带队回家乡、《无名岛》海战等外景也是在太平湖拍摄的。


“文革”时期,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惨遭迫害,将太平湖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宿,于1966年8月24日含冤自沉于太平湖中,从此使太平湖在北京人的心中又有了一种特殊的记忆。


(太平湖新貌)


1972年,太平湖在修环城地铁(今2号线)时被填平,原址上建成现在的地铁检修车辆段,北京从此失去了这一片水域,“太平湖”之名也逐渐被人们所谈忘。此后随着“地铁太平湖车辆段”和“太平湖小区”的出现,才使人们对“太平湖”三个字多了一些记忆。


2005年8月,水务部门启动北护城河综合治理工程时,将“重现太平湖”列入规划。但“新太平湖”并非在原址上复建,而是将北护城河西直门暗涵至新街口大街段拓宽改造而成。水源来自于密云水库,经京密引水渠、昆玉河、长河、转河流入北护城河松林闸。由松林闸抽水泵提升至西直门暗涵出口注入太平湖,再流入北护城河。 


特约撰稿人:户力平


魅力东升 梦想新城
魅力东升 梦想新城—东升地区资讯平台,讲述东升故事,服务地区群众。融合街区、校区、园区、社区,彰显创新东升、智慧东升、美丽东升、幸福东升之魅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筑梦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