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香港的一刹那,保险广告就扑面而来,不管是地铁站、高铁站、机场,还是路边的广告牌,差不多充斥着每一处地方。
这无疑体现了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众多广告更是直接面向内地居民。
一位刚从香港旅行回来的杭州白领对此感受颇深。在社交媒体上,“资产全球配置”、“预期收益 7%”等香港保险广告也屡屡现身。
今年 6 月底,一单总保费高达 3.6 亿元人民币的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的保单,更是让极力推荐香港保险的内地中介近乎疯狂。
内地居民“特种兵”式赴港投保,成为香港保险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的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内地访客赴港新增保单的保费为 156 亿港元,创五年来的新高,同比增长 62.6%。去年全年,这个数据是 590 亿港元,仅低于 2016 年 727 亿港元的峰值。
橙柿互动对香港保险的购买者展开了深入的调查,旨在探究到底是哪些群体在选购香港保险,
以及香港保险是否真如传闻中那样备受欢迎。
在签约区域,人群熙熙攘攘,甚至乘坐电梯都得排队等待。
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全面通行已经恢复,此前因疫情而受到抑制的资本配置需求此刻集中释放。
李明是在香港工作的保险代理人,他于 2018 年获得香港身份后,从杭州的一家互联网公司跳槽到香港的一家顶尖保险公司。
“今年 3 月,我陪着一位内地朋友在公司的签约区谈业务,看着忙碌不休的代理人和客户,我的朋友打趣说这里就像菜市场。
”李明回忆道。客户源源不断,代理人忙于签订保单,这样的情景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频繁出现。
另一家顶尖港险公司的代理人杨立表示,尽管香港保监局允许在任何香港境内的地点签单,但代理人更倾向于带客户来公司,享受海景办公室和免费的下午茶。
所以,公司的内地客户服务中心常常处于饱和状态。“我们谈的时间长了,超过了预定的时间,前台小姐会轻声地提醒,下一批客人在门口等着了。
”李明说。在周末和节假日,甚至公司的电梯厅前都排起了长队。他给记者发来一张照片,粗略地数了数,有 50 个人,他们背着大包小包,一旁的工作人员拉起一条警戒线,组织大家分批进入电梯。2024 年,李明的业绩大幅提升,签单量是疫情前的两倍还多。
香港保险公司的业绩也迎来了高速增长。例如,保诚保险第一季度新业务利润达到 8.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保费等值销售额同比增长 7%至 16.25 亿美元。
一季度友邦保险香港业务实现了 43%的新业务价值增长,新业务价值利润率也从 2023 年下半年的 58.1%猛涨至 64.3%,今年 3 月份更是成为自 2023 年 2 月通关以来新业务价值增长最高的一个月。
“特种兵”购买保险时,更倾向于选择何种类型的保险产品?
内地居民前往香港购买保险的群体特点表明,他们主要来自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年龄集中于 30 至 40 岁之间。
在产品的选择方面,这些消费者倾向于终身寿险、储蓄型寿险、重大疾病保险、养老金保险、教育基金以及医疗保险。内地人士赴港投保的趋势起始于 2010 年,并于 2016 年达到了 727 亿港元的历史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
2020 年至 2022 年期间,由于疫情的影响,赴港投保的人数大幅减少,2021 年的新增保单保费仅有 7 亿港元。
然而,在 2023 年,也就是恢复通行的第一年,内地赴港投保的新签保单保费猛增了 27 倍,达到 590 亿元。依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内地访客的新签保单保费为 156 亿港元,占当季个人业务总新签保单保费的 24%。在保单的数量方面,终身寿险、重大疾病保险和储蓄型寿险是最受内地消费者欢迎的保险类型,分别占据了 58.8%、29.8%和 3.4%的比例。
而在保费方面,终身寿险、储蓄型寿险和重大疾病保险分别占比 77.5%、14.5%和 2.6%。不管是从保单数量还是保费金额来看,终身寿险和储蓄型寿险的增长都十分明显,尤其是储蓄型寿险,其一季度的保单数量同比增长了 155%,保费同比增长了 137%。
多位香港保险代理人向记者透露,近期咨询储蓄类保险的客户数量显著增多。
这主要是由于香港的储蓄型保险投资策略灵活并且预期收益率较高,特别是在内地利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这一优势更为凸显。
此外,内地投资者对于资产多元化配置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强。
“复利 7%”“朋友买了”“产品创新”是记者在采访多位购买香港保险的杭州消费者时所听到的高频词汇。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从而跟风购买,对于内地和香港两地保险产品的差别并非十分了解。
港险代理人李明在接受采访时称,尽管她在社交媒体上拥有 6 万粉丝,掌控大量潜在客户资源,但实际下单的主要还是老客户以及由其介绍来的新客户。在朋友的影响下,2017 年,杭州的王先生为自己和女儿分别购置了重疾险,并额外投保了储蓄险作为女儿的教育基金。其中,重疾险每年需要缴纳 3000 美元保费,教育金的缴费金额并不固定,最多一年能达到七八千美元,总共缴纳 5 年,目前已全部缴清。
吸引他选择香港重疾险的主要因素是其分红机制,和内地重疾险固定保额不同,香港重疾险的保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累加。
“在缴费期和年缴保费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香港重疾险具备分红优势,初始 100 万元的保额,到了 60 岁能增加到 200 万元,70 岁时能达到 300 万元。相比之下,三四十年后的 100 万元在内地的购买力将会大幅下降。”李明解释道。对于内地消费者来说,香港保险的另一个吸引力在于其较高的预期收益率。
相较于内地储蓄型保险当前 3%的预定利率上限,香港同类型保险宣传的预期收益率达到 5%-7%,这无疑令人心动不已。
此外,产品设计的灵活性也是吸引内地人群投保的原因之一。
多位港险代理人向记者透露,由于香港保险的监管相对宽松,所以产品更具创新性。
“我们公司销量最佳的一款储蓄型保险是能够不断更改受保人(相当于内地保险的被保险人)的产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类似信托的功能,达成了财富传承的目的,深受高净值人群的青睐。”李经补充道。最后,购买香港保险还是海外实业投资人群分散投资的一种策略。
投保人能够通过香港保险自由选择以不同货币计价的保单,借助香港自由经济体的优势进行多元资产配置和参与全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