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总是会来,它会让人生变得无常而残酷。有时候它会造访襁褓中的婴儿,有时候它时隔一个世纪才来找你。回首往事,我已经非常幸运了,不过代价就是现在我的孩子都已经时日无多了,他们分别是71岁、69岁和66岁。”
这是现年94岁的巴菲特在当地时间11月25日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下简称“伯克希尔”)的股东们写的一封信的开头。
“股神”巴菲特宣布将继续捐出巨额财富,并分享了迄今为止最详细的遗嘱计划。
当地时间11月25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下称“伯克希尔”)发表声明,公司董事长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再次进行“感恩节捐款”,将1600股伯克希尔A类股转换成240万股B类股,捐给由其3个子女负责的4个家族基金会,这些股票价值约11亿美元。伯克希尔A类股是全世界价值最高的股票之一,一股的价格达到71.6万美元。
在长达三页的股东信中,94岁的巴菲特详细地分享了自己的遗产分配计划,以及自己的财富观念。巴菲特表示,这次捐赠后,他持有的伯克希尔A类股减少至206363股,自2006年承诺捐出99%的财富以来已经减少了56.6%。话虽如此,巴菲特依然拥有1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万亿元)的身家,也是全球第七大富豪。
Part 01
股神详谈遗嘱安排思路
这只是他为后事安排的启动动作,在信中他还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后事安排计划。
巴菲特明确提出,他的遗嘱计划的核心思想是:巨富的父母们需要给孩子们留下一笔合适的钱,它足够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又不足以让他们无所事事坐吃山空一辈子。
巴菲特还表示,他仍将坚守2006年的承诺,将自己在伯克希尔的全部股份捐给家族慈善基金。巴菲特称,伯克希尔的股份占他个人总财富的99.5%,也就是说他最终留给他三个孩子个人的遗产总共只占他个人财富的0.5%。
巴菲特谈到事先制定遗嘱计划的重要性,他曾经指望自己的已故妻子苏珊能活得比自己更长,帮他保管和分配他的巨大财富。不过当苏珊在2004年去世时,她将自己名下30亿美元的财富绝大部分都捐给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只给每个孩子留下了1000万美元。尽管这样,他们的三个孩子在当时仍然没有完全准备好接收这笔“巨款”。不过如今他“完全相信三个孩子的道德品行,以及他们有能力管理好我留下来的庞大慈善基金”。
巴菲特还写道,很多富人朋友向他请教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慈善基金,他表示他制定了一个基本的规则:任何基金的变动都必须三个孩子同时签名才能生效。巴菲特认为,这样做能够避免孩子们产生私吞资产的自私想法,因为其他二人一定不会同意。而且他的三个孩子从小和具有相同价值观的叔叔辈一起成长,他们的一举一动也会受到巴菲特核心朋友圈层的“监督”。巴菲特称,自己的安排也不适用于“八九个孩子”的庞大家庭。
此外巴菲特还建议,“在自己的遗嘱签字之前,应该先让孩子们来读一读,并且给他们解释你的逻辑。避免有的孩子不理解,会自己去琢磨你为什么这样安排。”
巴菲特表示,他和芒格见过许多因为遗嘱分裂的家庭,因为一些遗嘱会让继承者感到困惑,甚至愤怒。尤其是当儿子比女儿获得更多金钱或更重要的地位时,嫉妒心以及对儿时经历的不满都会被放大。
两人也见证过一些富有家庭在事先讨论过遗嘱后,变得更亲近的案例。巴菲特提问道:还能有比这更令人满足的事情么?
巴菲特在信中表示,自己的长寿也有不好的一面:自从他2006年作出捐款承诺以来,到今年3个子女的预期(剩余)寿命已经大幅缩短:三人现在分别是71、69和66岁。
巴菲特强调,自己没有打算建立一个家族传承的商业帝国,或者制定超越子女这一辈的财富计划。因为他完全了解并信任3个孩子,至于孙子辈和更年轻的后人们,他就无力做出安排了——在分配巨额财富时,他们的优先事项、智慧和忠诚无法预测,同时那时整个慈善的环境也有可能大相径庭。
所以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巴菲特的子女们年纪也都不小了,而分配巴菲特巨额财富的事业很有可能会比他们的寿命还要长。
巴菲特在信中披露,已经指定了3名潜在的“继承受托人”,可能在未来接替其子女分配财富。他们的年龄要比3个孩子稍年轻一些,均为巴菲特的孩子所熟悉,也被全家人认为是合适的人选。巴菲特没有披露具体的名字,仅强调这些人都在“候补名单”上,他依然希望能由3个孩子亲手分配他的财富。
巴菲特还在信中回顾了自己人生中的种种,称他“很早就确信”自己会变得富有:“在写下这些文字时,我依然觉得自己从1930年出生在美国成为一名白人男性开始,就一直处于一连串幸运事件中。”这种幸运促成巴菲特形成了一种“慈善哲学”,并将其传递给子女以及伯克希尔的其他股东。
他希望自己的后人能将他一生积攒的庞大财富好好用于慈善事业。“任何人都不能背叛我和查理(已故合伙人查理·芒格)建立起来的崇高慈善动机。”
Part 02
香港富豪家族财富传承
吕志和家族传承安排:各子女分别负责不同的业务板块
吕志和一生只娶了一位夫人-一赵锦屏,两人育有3子2女。大儿子吕耀东,二儿子吕耀南,三儿子吕耀华,大女儿吕慧瑜,小女儿吕慧玲。
吕志和曾表示,他竭力做到公平,但希望将来家族不要分散。因此在家族财富分配上,他确立了“分工不分家”的分配政策,按地区及业务分别由:
长子吕耀东负责澳门博彩业业务以及旗下建材业务的经营;
次子吕耀南负责欧美地区未上市的酒店和房地产业务;
三儿子吕耀华负责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的房地产业务;
大女儿吕慧瑜负责香港酒店业务的经营;
小女儿吕慧玲负责香港嘉华集团的行政工作。
为了控制香港嘉华集团的核心业务(上市公司),2012年,吕志和就以设立人身份成立了两支家族信托,其中一支家族信托持有银河娱乐的股份,受益人包括吕志和、吕耀东及吕慧瑜;另一支家族信托持有嘉华国际股份,受益人是吕志和、吕耀东、吕慧瑜和吕耀华。
“分工不分家+家族股权信托”:香港富豪家族的财富传承方式
像吕志和家族这样“分工不分家”的财富传承方式在香港还是比较常见的。
霍英东财富传承安排也是一个典型的“分工不分家”的范例。
霍英东是香港著名的实业家,其家族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地产、建筑、航运、酒楼及百货等。他通过独特的商业眼光和艰苦的努力,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为防止家族内斗,霍英东在1978年5月立下遗嘱,指定由其胞妹夫妇、长房长子、二子为遗嘱执行人及受托人,对各房遗产分配作出安排,并表示,在他逝世后20年内,不得分配剩余遗产,各房可按月支取生活费。同时,他还规定了13个子女每一个人具体的工作范围,以确保家族事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体而言,长子霍震霆负责体育事业,二儿子霍震赛负责南沙发展项目,三儿子霍震宇负责在港的业务。而二房和三房的子女则因不能经商,转向了教育行业。
这种“分工不分家”的传承方式,在家族产业业态众多且复杂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后代成员各司其职,让每位家族成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发挥最大优势,从而推动家族企业的多元化发展。然而,随着家族代际人口逐渐增加,家族可供分配产业的有限性,以及家族内部的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规模和前景,极有可能导致家族成员财富分配不均衡,不仅可能引发家族成员之间的不满和矛盾,还可能影响家族企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此外,通过家族信托持有公司股权,避免家族核心产业股权被分散也是香港富豪家族财富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比如,李嘉诚早在1980年就设立了家族信托基金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Limited(LKS Unity),用来控制包括和记黄埔、长江基建、长江实业、电能实业、赫斯基能源等22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李嘉诚、李泽钜、李泽楷分别持有该公司的三分一权益。不过,2012年,为了避免兄弟争产类似的家族纷争,李嘉诚修改了家族信托基金的权益安排,原本由幼子李泽楷持有的三分一权益转给了长子李泽钜,令李泽钜持股量增至三分二,余下三分一继续由李嘉诚持有,同时李嘉诚将家族现金类资产给予幼子李泽楷。由此,长子李泽钜主要负责庞大的房地产业务,而幼子李泽楷侧重于现金收购业务,业务范围涉及影视、电视及媒体公司。
目前香港的多数富豪家族处于初代向二代、二代向三代的过渡阶段家族企业传承,矛盾虽有但不突出。不过,从古今中外财富传承的历史来看,即便搭建了家族传承财富的所有权结构,并不能确保实现财富久远传承的目标。为了实现财富家族的有序传承,家族还应构建一系列规范、制度与机制,也就是家族治理体系,为家族的久远目标保驾护航。家族治理体系能够全面与系统地应对家族金融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面临的各种困境与矛盾,是财富家族实现基业长青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