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该出海“捞鱼”的时候,选择窝在家晒太阳

文摘   2024-09-21 23:08   马来西亚  

            关注我,提高出海认知,具备海外视野



今天来书店,想找一些关于写出海的书,做参考资料。转悠了一圈也没看到,好像专门写出海的书,确实很少。



在想回头有没有机会自己写一本。

书名就叫《出海去哪儿》或者叫《中国人的出海之路》再或者叫《出海做全世界的生意》你们觉得哪个好听呢?

我说句非常现实的话,早出海、晚出海,都要出海。


国内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生产力过剩。中国人口基数足够大,内循环可以维持温饱,但你要发展,必须出海,做全世界的生意。

这半年来,加我微信的也快2万人了,见过面的各行业老板大概500多位。我自己目前服务的客户主要以中小企业主和个体为主。

这类人群呢,目前大概是分两类:1,要出海。就是已经确定要出来。有一些在各国考察,有一些刚刚落地从0到1阶段,有一些是从1到10阶段。

我在做的就是前端的服务,以及随着这类客户的发展,我也在发展,能够延伸的去做接下来的陪伴服务。

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迭代我的产品。

2,看世界。这一部分目前占比也比较大,指的是人在国内,内心十分渴望出来,但还没有跨出“勇气”那一步,没有身体力行,躬身入局。

还处在观望状态,通过各类自媒体,社交平台,付费社群和身边人传递的消息来了解信息。

这类人群基数大,且后期有可能就会转变成第1类。



为什么我那么笃定的再说这个事。


出海不是这两年才喊出来的口号了,回顾历史,就没停过。当年的下南洋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及做出巨大贡献的福建同胞,趟出了一条路出来。

就现在可以说,同胞遍布全世界。我的朋友圈就是一张巨大的线上世界地图。每天都能看到各个国家的同胞的活动轨迹,而且基数与日俱增。

疫情前就出来一大批人,疫情的时候回去了很多。疫情刚结束也就是去年,又出来了一大批人,不过留下来的特别少。

今年是属于出海元年了,“井喷式”的增长呈现。是因为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一是大家对疫情放开后的经济情况预判错误了,比想象中糟糕。二是国际关系和局势,造就了一些国家的利好,和一些国家的衰败。

动荡的年代,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是更有机会的。规则发生变化,重新制定规则的过程,就会有很多漏洞,规则不健全的过程就是普通人快速发展的机会。

所以很多人选择出海“捞鱼”。 不过有的人水性好,又有捕鱼技术榜身,当然就捞的不亦乐乎,满载而归。

岸边的人看到了,就跃跃欲试,有人就跟着一起出海,拣点人家捞剩下的,但总归还是有点小鱼小虾。

有的水性不好,驾船技术也不好,以前根本没有任何捞鱼的经验,再加上刚好出海的时候碰到了极端的恶劣天气,有的就溺水了。有的一无所获的就掉头回去了,嘴上还骂骂咧咧…

这时候岸边的人,就眺望着远处而归的人。一部分带着大鱼,一部分带着小鱼,还有一部分空着手。

而带着小鱼的这类人占大多数,带着大鱼的人呢,很小一部分,也是那帮最早出去打鱼的,知道哪里有鱼,空着手的就骂骂咧咧地说:根本就没有鱼,都是骗人的。

那现在的情况呢。捞到大鱼的人,说你们要想出来捞大鱼,得练习水性,练习捞鱼技巧,避开恶劣天气,就有机会捞大鱼。

略懂水性,有过捞鱼经验的人呢,可以在浅水区捞点小鱼,深水区的天气啊,谁也不好预告,有时准有时不准,难免就有风险。

在岸边的人呢,你是准备捞大鱼,还是捞小鱼再或者不捞鱼呢。需要提醒岸边的人的是,目前是风浪大,鱼贵的阶段,等到风平浪静的时候,鱼儿就被捞完了。

到时候想捞,估计也没有机会了。



另外说一句:你可以自己捕鱼,卖给别人。也可以买别人的鱼加价卖给别人。也可以在海上搭鱼棚服务捞鱼的人,或者捕到鱼等涨价后再卖,以及卖渔网卖鱼桶鱼钩鱼线,以及组织一帮人出来捞鱼。

当然啊,海上风大浪大,不保证捞到鱼能带回去,也不保证一定能捞到鱼,很有可能鱼棚被风吹倒,掉入大海里。

老话说的“富贵险中求”。就是这道理。如今这形势,都不是求富贵了,大多数人其实是在求出路。


还窝在家里晒太阳的话,估计就要晒一辈子了。

      

         关注我,提高出海认知,具备海外视野。


加我微信,备注出海,围观白哥的出海朋友圈系列。


出海白哥
合拍社群创始人、出海策划人。加我V: C69752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