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人的一生中日常生活所用到的90%以上的基础知识,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过并掌握了;人的性格形成在小学阶段已经完成了90%;人的大脑开发在小学阶段已经完成了90%;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小学阶段已经基本趋向定型。
众所周知,学生评价体系中,成绩不是单一的评价标准;特别是小学阶段。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家庭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教育孩子,如何为人处世、发掘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塑造孩子的品格、关注孩子的意志品质、培养孩子的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关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和好习惯的培养。
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的影响复杂因素来看,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成长是个变化的过程。如果这阶段出现以下这几个特点,家长们就应注意了,应该需要及时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
01
过度依赖父母
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不易融入新的集体,表现扭扭捏捏,抱着家长的大腿;有的学生早上在校门口跟家长闹,不进学校;有的学生一碰到稍微困难的问题,就喊家长等等。
中高年级开始,家长让孩子学习什么,孩子会照本宣科,如果父母不督促,完全没有自学的意识;生活中去采购学习用品时,犹豫不决,不知该买哪一种;学校运动会,极少主动报名参与等等。
家长包办或代替过多,孩子缺乏主动,缺乏独立思考,依赖性强。
02
自律性比较差
作业磨蹭,易受环境影响,身边稍有动静,就会分心;丢三落四,红领巾忘带了、笔记本不知道去哪儿了、上课专注的时间短,思想易游离抠手把玩小东西;情绪容易暴躁,经常不分场合乱发脾气;抱着电子产品不离手等等。
自制力弱,使他们的学习效率低下,做事不能专注,处事无计划性。
03
不喜欢阅读
课余时间不能很好的自我安排时间去阅读的;老师或家长催着去阅读的,情不甘意不愿的;假性阅读,只看没有营养的书籍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书籍,如恐怖的、爆笑的、暴力的等等。
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进行相应的阅读积累,进入了初中直至高中,随着考试难度的逐渐提升,对课外的阅读量和知识面的外延要求就更高。就会出现跟不上队伍的情况,成绩和其他的也就没有了竞争力。
04
基础不扎实
这个基础指的是习惯的基础。但凡中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基础,打得并不扎实。
虽然很多家长认为:小学的知识并没有任何难度,只需要死记硬背,只需要花费时间即可。
殊不知,小学是各种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小学阶段,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基础的阶段,是真正开始学习文化课的最初启程,是每个人整个求学阶段的起跑线。
成绩,只是学生在学习的这一方面的外在的一种形式的具体表现(成绩不重要也重要,通过成绩是最能反映问题的)。小学阶段,孩子的成长是积累沉淀、循序渐进地变化过程,所以,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家长要随时和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在校的情况,适时调整教育方式;并且在家庭教育中,更要注重对孩子的陪伴,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打好教育阶段的成长基础。
图文:张宇 编辑:董胜男
校版:张宇 初审:郭世杰
复审:董胜男 终审:于忠林 解娓娜
德州市第十中学教育惠民一码通
非常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教育诉求,您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下方“德州市第十中学教育惠民一码通”留言给我们,我们将及时予以反馈回复。
(德州市第十中学教育惠民一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