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选时评 | 循迹“湖北之行”,走实“减负”之路

文摘   2024-11-16 20:44   山东  



11月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在了解村级组织运行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工作时强调,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在当前社会治理的新形势下,为基层减负已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稳固基层政权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举措,要走稳走实减负之路,让基层干部能够更好地为群众做服务、为当地谋发展。


兼顾“考评”与“管理”



优化考核机制,化繁为简“谋长远”。考核作为工作的“指挥棒”,旨在检验工作成效,推动工作高效开展。但屡禁不止的“千分制”考核指标、“套娃式”考核方式、“嵌入式”评价过程让基层疲于应付、不堪重负。繁琐冗杂的考核反映出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存在问题,但实质上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作祟。考评是优化管理的工具,不是任性管理的手段,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得当处理考评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以考准考精考实为出发点,把干部从“机械式”、“自欺式”的考核中解脱出来,实现管准管优管效。从实际出发推动考核化繁为简、以简驭繁,在控制考核频次的同时加强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材料数据实现清单化、共享化管理。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地区设定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制宜式”考核体系,设置引领性、差异性指标内容,提高考核的精准度。更大限度发挥以考促管、以考促干的实际效能,使考核真正回归推动工作落实、激励干部干事的初衷。


平衡“权限”与“责任”



精准放权赋能,真抓实干“重实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关键一环,直接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在“条条”结构中,基层承载着来自上级部门的各项行政事务,但是相应的管理权限和资源附属却存在缺位。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的“小马拉大车”困境成为阻碍基层高效运转的主要矛盾。因此,要理顺基层权责关系、厘清责任承担主体,上交基层无力承担之权,下放基层确需拥有之力,使其有限的“自由裁量权”能够用在抓落实、促发展、惠民生上。积极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权限等向基层下沉,让基层摆脱“有心无力”的尴尬处境,改变基层“责重而权轻”的失衡现象。要坚持真抓实干,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层层加码”的压力传导转变为“层层负责”的积极担当,帮助基层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融合“机制”与“人民”



强化制度保障,作风优良“守恒心”。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提出“要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基层工作是直面群众的工作,绝非单纯的“造表格”、“填数据”就能提高群众满意度,华而不实的形式只会弱化基层治理根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总结成熟的经验做法并固化为长效机制,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确保减负工作能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确保干部履职干事有据可依、为民服务有章可循,用制度推动减负工作抓长效、见实效。同时,广大基层干部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为民造福当作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最大政绩,把工作“痕迹”留在人民群众中,把为民事业做到百姓“心窝”上。





为基层减负,既是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轻装上阵,更体现的是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的价值导向。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减负工作,助推基层治理“壮马轻车”,让基层减负成果切实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





作者简介


      王爱博2023年选调生,现任泰安市肥城市安驾庄镇正东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编辑 | 孙绪娜

选调新声
山东省选调生风采展示、工作交流、宣传互鉴的网络新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