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六尺巷,精神永流传。这条百米窄巷,承载了“以和为贵”的中国历史智慧,蕴含着“安土息民”的社会治理巧思。“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新时代基层选调生必须牢牢站稳人民立场,走好基层治理“真心路”“艰辛路”“创新路”,以“基层善治”夯实“中国之治”。
走“万家忧乐到心头”的“心路”,用真情化矛盾,凝聚基层治理“最大合力”。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始终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与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我们应汲取六尺巷“和睦礼让”的处世智慧,在与群众相处中秉持“互谅互让”原则,当好“贴心人”、办好“暖心事”、架起“连心桥”,坚定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才能实现从化解矛盾纠纷到开展基层治理的转化升级。六尺巷的形成,实际上是双方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的结果。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这种协商共治的方式同样适用。无论是面对群众诉求,还是处理邻里纠纷,都可以借鉴“六尺巷”的做法,通过平等对话、友好协商,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推进基层治理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合机制。与人民心心相印,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走“栉风沐雨砥砺行”的“辛路”,用实干换信任,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基层治理的根基,在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并非朝夕之间可以达成的目标,而需通过一件件实事、一项项惠民举措的扎实落地,逐步累积而成。正如“六尺巷”中张英用大度和智慧,赢得了乡邻乃至后世的尊敬。同样,年轻干部若能站在群众立场考虑问题,以实际行动回应民众关切,哪怕只是解决了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逐渐建立起不可替代的公信力,为深化治理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基层治理,往往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和多元化的利益诉求。这就要求身处基层“一线”的选调生们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执行力。不畏艰辛,在一次次深入社区、村落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锻炼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在实干中增强综合治理本领,才能有的放矢,精准发力,赢得群众信任,提高基层治理效率。
走“惟改革创新者胜”的“新路”,用科技破难题,推动基层治理“转型升级”。“六尺巷”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谦让和谐的传统美德,也为现代基层治理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治理需要走出一条“科技引领”的新路。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理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与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重视运用“数据+治理”“网络+治理”“智能+治理”等技术,实现“人、事、物、地、组织”等全要素融合,推动基层治理实现“智变”。六尺巷“新路”的探索还体现在加强公民参与和社会共治上。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互动平台,鼓励群众参与决策过程中来,形成多元治理格局。摒弃“九龙治水、各管一头”,而应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积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统筹好各方面利益、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让人民共享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带来的实惠和红利。
作者简介
于越,2024年选调生,现任威海市乳山市夏村镇姜家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编辑 | 徐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