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水稻进入成熟期
姚渡镇马坪村合作社的农机手唐友
和他的农机队伍也成了“最忙碌的人”
在马坪村村民眼中,唐友是个十足的“农机”万事通,收割机、烘干机、旋耕机、插秧机就没有他不会用的。秋收时节,他也成了大家眼里的“香饽饽”。
“我家几亩稻子‘腰’都弯了,来帮我们收一下哇!”
“莫得问题!”
唐友的电话和微信一直处于在线状态,对大家的请求,他都爽快答应。
“他来了,我们才能放心。”蔡大姐家种了三亩水稻,每年秋收时,唐友都会先来帮他们收稻谷,几乎形成了一种“合作默契”。
“今年气候条件比较复杂,让散户先‘颗粒归仓’,大家才能安心。”唐友说,像这样的散户种植,马坪村大概有3000余亩,农机站就建在农田附近,“出勤”十分方便。散户收割也很便宜,每亩80元左右,大家都乐意来找他们。“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双向奔赴吧!”唐友笑着说。
唐友操作农机0
来到马坪村一片农地,远远就听到了机器的轰隆声。两台收割机在田野里穿梭,白鹭、燕子围绕着机械盘旋,空气中弥漫着稻香……但唐友和农机队成员还来不及欣赏这秋景。
他们全神贯注,操控着面前复杂的控制面板,眼神时而扫向仪表盘,确认各项参数是否正常;时而透过挡风玻璃,望向前方待收割的稻穗,调整前进速度和割幅宽度,计算最佳行进路线。在他们操作下,稻穗迅速被卷入机器内部,谷粒源源不断地落入集谷箱,碎秸秆则从机器后方均匀铺撒回田间,作为来年的肥料。
唐友正在收割作业
唐友的农机合作社有5名队员,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岁,是合作社的“中坚力量”。
下田时,大家分工协作,搬运谷袋、收运稻谷、检修机械,配合有序。合作社的水稻有1000多亩,是摆在他们眼前的一块“大蛋糕”。在帮散户收割的间隙,也会承接合作社的工作。“我们两台机子,每天多‘啃’一块,就能早一天收完!”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水稻田,他掰着指头估算,“按目前的行进速度,估计到十月中下旬就能收完。”
颗粒归仓0
在唐友眼里,秋收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天气、市场、机械状态等等,都是不可预料的因素。因此,从田里回来的稻子,马上就被送进了合作社烘干房,一刻都不耽搁。
合作社打米房
在这里,一组庞大的烘干机时刻“待命”。在唐友的操作下,轰鸣声四起,把新收获的水稻倒入机器,开启一场“桑拿之旅”:高温的热风从机器的四面八方吹来,水稻在烘干机内翻滚、跳跃,稻香四溢。随着烘干过程的结束,它们变得干燥、饱满,落入一旁的收集筐中。之后,它们将被送入仓库,进行进一步储存保管,等待着被加工成美味的米饭,走上人们的餐桌。
等待烘干处理的稻谷
“现在的期望,就是能够进一步加强力量。”唐友坦言,目前合作社的两台收割机,面对一千多亩的水稻,还有周边散户的收割需求,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合作社正在想办法增添更多农机,吸引更多农机手加入队伍。
“秋收完成之后,就种小麦,那时候就该旋耕机上场了!”唐友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