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大学生,斩获全国金奖!

时事   2024-12-17 17:59   安徽  


冬日的芜湖,夜晚气温低下。可是在皖南医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的一间多功能厅里,近百名学生却不畏寒冷聚集在一起,期待一场分享。


晚八点半,主角正式上台。他叫黄宇,是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三学生。之所以登台分享,是因为他在前不久的一个全国比赛中斩获金奖。



遗体捐献公益事业
全国比赛斩获金奖

黄宇是皖南医学院的大三学生,同时也是芜湖市“医路铸魂”遗体捐献公益宣传中心理事长。


前不久,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广东汕头圆满落下帷幕。由黄宇作为领衔答辩人的《“遗路有爱”——遗体捐献公益事业赋能行动》入围大赛终评并斩获金奖。


这是今年芜湖市唯一入围大赛终评并斩获金奖的项目,也是皖南医学院首次在该项比赛中捧得金奖,实现学校志愿服务工作历史性突破。


《“遗路有爱”——遗体捐献公益事业赋能行动》是依托芜湖市“医路铸魂”遗体捐献公益宣传中心,以“感无言良师之恩·传人间大爱之美”为目标,首创“1314”志愿服务模式,助力遗体捐献领域知识普及、捐献登记和人文关怀的志愿服务项目。



首创“1314”志愿服务模式
助力遗体捐献便捷规范文明

学生通常称呼遗体为“大体老师”或“无言良师”。作为皖南医学院的学生,与遗体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他们课程学习的一部分。


据黄宇介绍,“遗路有爱”遗体捐献公益行动缘起于学校解剖学课程遗体数量不足,这对学校教学和学生培养造成了很大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校师生历时8年,调研264个乡村、社区,回收有效问卷3141份,找到了本地区遗体捐献的痛点。随后,在芜湖市红十字会和皖南医学院校团委的指导下,首创“1314”志愿服务模式的皖南医学院遗体捐献志愿服务队成立了。


“1314”志愿服务模式即通过打造1支专业队伍——以医学生为主体的“医路铸魂”志愿服务队,以“人文、科技、艺术”3项赋能遗体捐献,同时开设1门面对医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生命教育实践课程,并结合“理论、楼宇、社区、指尖”4大课堂开展的志愿服务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以皖南医学院医学生为主体,打造1支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伍,让医学生从遗体捐献的“受益者”向遗体捐献的“服务者”转化。以人文(遗体捐献“一站式”服务)、科技(遗体捐献“信息化”平台)、艺术(遗体捐献“多元化”文创产品)3项赋能遗体捐献。依托皖南医学院“无言良师”育人基地,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设1项既面对医学生又面向社会大众的“生命教育实践”课程;并结合理论课堂、楼宇课堂、社区课堂、指尖课堂等4条路径,助力本地区遗体捐献活动便捷规范文明。



小行动收获大成果
传大爱未来规划多

以黄宇为代表的皖南医学院“医路铸魂”志愿服务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潜心探索、主动思考、积极实践,分析问题痛点难点,解决问题堵点盲点,为本地区遗体捐献做了一些工作。


通过几年来的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医路铸魂”志愿服务队的“小行动”也收获了一些成果。

据了解,截至目前,“遗路有爱”遗体捐献公益行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6.4万小时,志愿服务覆盖安徽省内52个县(市、区),开展科普宣传教育2265场,举办缅怀纪念仪式2772场,接触遗体捐献者家庭304户协助发放慰问金108万元。



通过开展遗体捐献公益行动,该校遗体捐献登记数量也实现历史性跨越:2005年到2017年的13年里,该校收到遗体捐献登记109例,而2018年到2023年的6年里,该校收到遗体捐献登记3758例。


黄宇介绍道,从2005年至2023年,该校的遗体捐献年平均登记量增长了34.5倍,他所带领的“医路铸魂”志愿服务队也累计协助完成遗体捐献登记1841例。


《“遗路有爱”——遗体捐献公益事业赋能行动》也被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千余次,收获点击量超千万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78项。


“医路铸魂”志愿服务队准备在现有成绩基础上,在2025年将公益行动推广覆盖到安徽省所有医学院校,在2027年进一步推广至长三角地区,在2030年将此公益行动推广至全国医学院校。

记者:田龙 时峰 胡睿

编辑:叶荔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大江晚报 设为星标 


大江晚报
28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1996年创刊的大江晚报,致力于关注民生、服务城市,用我们的温暖、理性,犀利、细腻,用可读可视可感可亲,打造情系百姓的现代化互联网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