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红色的温度
财富
2024-12-18 11:06
山东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东岳客”快速关注
拿起遥控传感器,按下起飞按钮,数架无人机正按照工作人员的指令缓缓向前飞去,吸引在场观众激动地拍手称赞。这是今年4月26日,山东省无人机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举办当日,在高新区无人机基地龙腾起降场举办的无人机表演编队首飞场景。近年来,滨州市建立“党建+企业服务+产业服务”机制,依托无人机产业党建联合体搭建“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抢抓“风口”,竞逐“低空经济”赛道,从空域资源到地面设施日益完善,从管控平台到数字网络系统布局,从产业培育到试点争创坚实推进。
10月28日,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同意滨州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于11月1日揭牌试运行,这是山东省首家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不止如此。走进滨州,可以看到党建融入服务,不仅在无人机领域奋力“领飞”,在企业,在院校,在老百姓需要的每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红色”带来的可见可感、可触可及的幸福温度。今年初,滨州市就印发了2024年“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及措施清单(第一批),包括29项新政策和21项延续性政策。政策清单立足企业实际需求,如“强化对民间投资项目融资支持,建立市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预支新增用地指标保障项目落地,落实重大基础设施用地报批奖励机制”等措施,既有针对性,也极具含金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滨州强调营商环境,既是对滨州产业转移后巨大空缺快速恢复的考虑,也是给予自身以往发展经验的复制与创新。今年1月,滨州市召开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实施大会,把“党委政府想做的”与“企业想要的”统一起来,把党建引领与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坚持沉浸式顶格倾听、代入式顶格协调、延伸式顶格服务。(滨州市召开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实施大会)一方面,坚持双线联动发力,线下组建市县两级“梦想联络员”队伍,线上搭建集成式企业家梦想网上直报平台,一企一策形成梦想落实方案。今年以来,先后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等人才4123人,办理项目手续467项,为企业新增授信、获批贷款38.6亿元,争取奖补资金2.5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高效推动8000多个企业家梦想落地实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和“红色引领·服务暖企”党建联盟作用,创新开展“心安民营”工程,常态化开展“政企同心·亲情茶室”活动,顶格解决企业“急难愁盼”,全力解决好企业在技术持续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方面高质量发展问题。在新华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2024新质生产力发展案例分享会”上,《滨州市:深入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成功入选全国2024年度“新质生产力发展案例”,是唯一地方政府入选案例。有人说,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服务和监管,营商环境建设政策密集出台,深刻考验着滨州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能力。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提出,要优化一流服务,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让老百姓满意,持续叫响“滨周到”营商环境品牌。当前,各地都围绕人才招引展开竞逐。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精准度,或将成为“关键变量”之一。去年年底,“山东航空学院”校牌启用,滨州学院正式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自2006年开设飞行技术专业以来,作为老牌的飞行员培养院校,先后与国航、国货航、山航、川航等航司“订单式”联合培养飞行员等航空专业人才,现已培养各类航空航天专门人才8000余人,630余人升任机长。优秀航空人才的培养最是不易,而滨州却能在此达到很好的效果,从更长远的角度而言,这不仅关系着区域内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可能对未来招商引资带来影响,乃至决定着城市能否在新的赛道上行稳致远。近年来,滨州市持续以“党建红”引领“航空蓝”,不断深化省市共建、校城融合,把学院发展的事当成滨州自己的事,把扶持办学的事当成工作分内的事。通过深度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校企合作共建了14个现代产业学院,开展了500多个合作项目,转化了150多项科研成果,8万多名毕业生扎根滨州。滨州与山东航空学院“双向奔赴”,完美演绎了一所大学与一座城市彼此成就的精彩华章,也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为院校服务的又一典型范例。有学者指出,未来城市的发展氛围,不在于地方政府能提供什么,更多是服务能力的体现。滨州市委、市政府也多次强调,要为企业服务好、为院校服务好,让服务如沐春风、品质更有温度。如今,滨州全市有27所职业院校、11个产教联合体和行业共同体、1090个实训基地,每百万人口中职学校数量、专业点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举办首届“智惠滨城”产才融合发展大会暨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城市靠人才、人才靠城市”。五年来,累计800多名科技领军人才、7万多名本科及以上大学生选择留在滨州,滨州也借此实现“人才净流入”和“人口结构性增长”转变;全市职业院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超过80%,培养了10万多名高技能人才,为城市发展赋予了长远的内生动力。把党建融入服务中,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让服务品质更“有温度”,让市民享有高品质生活。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政务服务窗口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也人民至上的一面镜子。为此,滨州深入聚焦党建融入服务,锁定“一老一少”和特殊群体,滨州持续优化升级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硬设施”“软环境”。在大厅辟儿童绘本区、悉心打造母婴室,便利化建设无障碍休息区等适老“无碍”环境,专业化设置“医康养体验中心”,配备微高压氧舱、人体成分分析仪、卒中康复机器人、24小时智能药柜等设施,满足老年人健康疗养需求,让政务服务“微改变”更贴心、“微创新”更暖心、“微活动”更舒心、“微平台”更顺心。同时,持续深化升级党建模式,从窗口和工位抓起,全力打造党建1+5+8“心安大厅”服务体系,让“滨周到”服务品牌深入人心。滨州能做到服务品质“有温度”,其实根基还在于高效办事的“加速度”。近年来,滨州强化党建引领,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改革牵引,推动政务服务不断优化、行政效能逐步提升,做到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深化“红印滨周到”党建品牌,在全国首创“远程勘验+电子签章”应用模式,全省率先开启电子保函“掌上办”;打造全国第一个“信用无押金”城市,创建“无证明”城市,实现“一张清单管全市,清单之外无审批”“申请材料‘证照化’、办理流程‘并联化’”;出台《滨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十证联发”实施办法》,成为全国首个将土地、能耗、污染物和水资源4个要素保障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城市。(省重大项目无棣智慧农博城在全市首个实现“十证联发”)今年以来,滨州第一批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部运行实施,其中社会保障卡“一件事”在各领域应用2224.61万次,其他12个“一件事”累计办件量21.94万件。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一个个政务服务窗口成为党和人民的连心桥。服务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度。提高服务品质、打造品质服务,既是职责使命,也是群众期盼。滨州以党建融入服务,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延伸到城市的角角落落,党建的“红绣针”正织出品质城市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