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记忆 南钢的“十八股轨道”

文摘   2025-01-04 21:53   江苏  

投稿人戴万荣

职业|南化退休职工


我曾在南钢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随后我的弟弟和儿子也相继在该企业就职,可以说我们一家与南钢有着深厚的渊源。

在20世纪80年代初,南钢新上了个“大焦化项目”。随着项目的启动,新招聘了一批年轻的工人,而我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员。

那时,从南钢的一号门骑车到大焦化建设现场,短短几里路,需要穿过好多个铁路道口,跨越多股铁道。左侧一道、右侧一道,转个弯又一道,总共要跨过十八股铁路轨道才能抵达施工现场。

由此,我不由感叹,南钢的路不好走呀!

66年前,一座年产10万吨的钢厂在扬子江畔建成,江苏第一炉铁、第一炉钢和第一根钢材均在这里诞生。

然而,南钢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那个时期,纵观整个大厂地区,南钢员工的薪酬、福利、安全以及一线员工的作业环境相较于同区域的南化和南京热电厂,存在明显的差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改革发展也起起伏伏,多有挫折。

南钢的一线工人,每天要面对高热的炼钢炉和炙热的铁水。炼钢的工作:累、脏、重。一天下来,衣服被汗湿透是正常。更别提酷热的夏天,屋外是38℃的小火炉,屋内是超热的大火炉。

由于生活和工作条件的艰苦,大厂城镇的姑娘们较少愿意嫁给南钢的男职工。因此,许多南钢的男职工最终娶了周边农村的姑娘。

在大厂时常可以看到:每天清晨,部分来自南钢职工的妻子们便会手持镰刀,前往周围的山坡和田间地头割取新鲜的青草。她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勤劳而美丽。

傍晚时分,当丈夫们下班回家后,夫妻俩会一起将满满一车的青草送往浦口一带的奶牛养殖场。一人在前面拖,另一人在后面推,他们默契配合,形成了一幅温馨而感人的画面。

在南钢的建设发展历程中,从祖国各地精心挑选并调派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随着这些外来工程技术人员的到来,一个独特而有趣的现象悄然形成:尽管南钢厂区坐落于大厂地区,但那些来自他乡的建设者们,或许是因为对新环境的快速适应与归属感的建立,抑或是对南京这座城市深厚的情感联结,纷纷自豪地自称“南京人”。与此同时,他们将原本就居住在大厂地区的员工亲切地称为“大厂人”。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南钢人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行业内最早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之一,南钢在数据治理+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的技术架构下,形成了“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的转型战略路径和独具南钢特色的“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的复合竞争优势。

如今,南钢的生产和发展已跨过“十八股轨道”;展望未来,南钢将着重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强化科研能力,聚焦“绿色、智慧、人文、高科技”四大高质量发展特征,向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升级,推动“双碳”目标高质量发展。

南钢必将再次唱响新时代的南钢故事,中国故事!

来源:幸福大厂

南京大厂呼啦圈
我们与您分享南京大厂、葛塘及整个江北新区的民生资讯和最新实事。并为您整理出了优惠的吃喝玩乐和便民服务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