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物集 | 蓝白之间 传承千年:大理白族扎染的传承与坚守

政务   2024-11-09 22:38   云南  

苍山巍峨,洱海澄澈,在云南大理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生活着崇尚白色的白族人民。11月6日,央视网的记者走进大理市喜洲镇,在全国规模最大的白族村中探寻白族扎染的传承发展之路,聆听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之音。

“白色,是白族人心中纯洁与美好的象征。蓝色,取自苍山洱海间的天然植物染料——板蓝根。从传统意义上来说,白族扎染只有蓝白两种颜色,寓意着清清白白。”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负责人段树坤说。

扎染,起源于秦汉,成熟于唐宋,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该项技艺最初兴起于中原地区,后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逐渐被传播到了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在大理扎根发展,成为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被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大理白族的扎染主要以蓝色为主,制作工艺独具特色,主要包括选布、绘图、扎花、染色、拆线、固色等环节。由于手工制作的不可复制性,每一件扎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周城村,这个被誉为“白族扎染艺术之乡”的地方,扎染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这里“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村里人大多七八岁就开始跟随父母接触扎染,基本人人都会。”已从事扎染技艺40多年的村民段银利告诉记者,从2003年起,她就开始到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给研学的学生、游客和村民教授白族扎染捆扎和针扎的技法。

段树坤介绍,从技艺方面来说,白族扎染与其他地区的扎染差异性不大,但就因为周城村家家户户都掌握这门技艺,所以一代一代传承下来,针法和扎法的技艺就特别细腻,因此出现了差别。

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供图

段树坤作为白族扎染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其妻子段银开在2018年也被命为国家级白族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能做出好的设计图不代表就一定做出好的扎染作品,这项技艺最大的考验在于对全工艺流程的掌握,有任意一个环节不熟悉,都不可能做出好的作品。” 段树坤说。对待扎染,他一直力求每一个环节精益求精。

“我们白族人一辈子都离不开扎染。”说起对白族扎染的情怀,段树坤介绍,他自幼就在扎染的氛围中成长,对此有着深厚的情感,多年来,他不仅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还积极探索创新之路。

“整个旅游市场打开之后,国内很多设计师、青年背包客就被吸引到这里来了,跟他们交流之后,我们打开了思路,成立了一个工作站,与很多高校开始‘双向’合作,我们授课培养学生,学生再把审美理念融入到扎染的创新创作中,开发新的文化系列产品,由此传统技艺得到了转化。” 段树坤介绍,目前已经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

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供图

在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中,总有游客络绎不绝地进入参观、学习。“博物馆是公益性的,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到白族扎染的历史与工艺,使得扎染文化更好的传播出去。” 段树坤介绍,2003年前,周城村的扎染作坊只有四五家,整个村子每天也只有百余游客。自从重建家族扎染坊,再到如今博物馆的成立,每年光博物馆接待中外游客就有20余万人。

“我们广西是壮族文化,跟这里的白族文化是不同的,只有学习不同的文化,有新的内容注入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产出。”正在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进行研学的广西河池学院学生告诉记者。

白族扎染的蓝白交织,如同云南的蓝天白云般纯净自然,像大理的苍山洱海般宁静深远。它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它让人们在这里放慢脚步,沉浸在简单而美好的生活中,真切地领略到云南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体验到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惬意与悠然。


【推荐阅读】


来源:央视网、云南文旅探秘

责编:潘诗雨

审核:王   凡

终审:祝立业

云南公共文化云
普及艺术 服务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