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各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文化站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长期以来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职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之下,在民政部和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的全力推动下,2014年9月11日,中国文化馆协会(以下简称“文化馆协会”或“协会”)成立。
成立10年来,文化馆协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历届全会精神,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充分发挥行业代表、行业指导、行业自律、行业协调作用,服务文化馆(站)行业发展,积极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文化馆(站)及其工作者、其他社会机构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通过积极联络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文化馆(站)、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文化馆协会逐步构建起了主体突出、覆盖广泛的行业组织体系。截至2023年底,文化馆协会共发展会员954个,包括省级文化馆32个、副省级文化馆15个,市县级文化馆859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和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32个、企业会员16个。通过举办两届理事会,专业委员会从10个增至14个。
推动理论研究 组织交流培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以挂靠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为契机,文化馆协会秘书处对标“文化馆行业代表”职能开展相关工作,并通过成立研究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研究、编制行业蓝皮书、举办行业培训活动等,持续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在推动文化馆改革创新、加强行业理论研究方面,2020年,文化馆协会与发展中心推动成立文化馆发展研究院,积极参与文化馆事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理论和实践问题调查研究,组织、指导、协调全国各级文化馆及相关机构开展文化馆事业理论与实践的调查研究等。同年共同启动“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计划”,资助相关单位围绕文化馆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文化馆协会还与发展中心联合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开展《文化馆蓝皮书》编制工作。蓝皮书包含专家学者、行业管理者、建设者研究撰写的阶段性行业发展情况总报告、行业观察分报告、地方创新案例以及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行业调研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文化馆协会与发展中心联合创办了《中国文化馆》辑刊,旨在打造全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出版物。截至2023年底,《中国文化馆》共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00余篇。目前,协会正在积极推动《中国文化馆》进入中国学术类核心期刊或重要期刊行列,改变文化馆领域学术期刊在我国学术期刊阵营中空缺的现状。随着第四、五辑《中国文化馆》的出版发行,“《中国文化馆》通联网络”建设工作也正式启动。该项工作通过与全国各级文化馆(站)紧密互动,形成常态合作机制。
在促进从业者学术交流,提升从业者专业素养、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方面,文化馆协会举办中国文化馆年会,致力于展示创新成果、研讨重大问题、举办交流展演、开展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需对接活动,构建全国文化馆(站)交流研讨的空间和平台。2018年创建了“全国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理论交流活动品牌,旨在汇集文化馆行业理论研究骨干,共同探讨文化馆基础理论研究重点问题,搭建全国性文化馆理论研讨交流平台。同时,与各专业委员会、各级文化馆合作,着力打造“全民艺术普及技能提升计划”“文化馆(站)高质量发展培训计划”等。截至2023年底,已建成专业化师资库、体系化课程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行业培训平台,累计覆盖培训人次超500万。
此外,为广泛发动业内同仁分享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文化馆协会于2014起重点瞄准理论研究性文章,每年举办“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活动”;2018年,配合全国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同期开展了专项征文活动,此后每年举办一次,参与稿件重点聚焦各地文化馆(站)服务创新案例。截至2023年,两项征文活动共吸引来自2581位作者参与,投稿总量累计5100余篇,近1100余篇入围论文、案例集。
搭建联动机制 持续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
为进一步健全行业交流机制,文化馆协会、发展中心联合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共同推动了全国、省、市、县四级文化馆联动机制建设。文化馆协会还借力承担全国文化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0,以下简称“文标委”)秘书处工作的契机,高质量推动文化馆(站)标准化建设,并积极承建政府委托项目,高质量履行“办文化”的职能。
在发展中,文化馆行业各级联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理论指导实践,以交流促进互鉴,以展示促进供需对接,共同探索行业发展之路。2014年以来,文化馆协会联合发展中心举办全国省级、副省级文化(群艺)馆馆长联席会,汇集副省级以上文化馆长、协会常务理事、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省级联络员、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等,共同总结文化馆全国性年度重点项目,部署、商讨下一年度重点工作。文化馆协会于2019年开始参与举办全国地市级文化馆“百馆联动”活动,2020年发展成为以地市级文化馆为主要参与单位、以集“演展论”为一体的全国性综合交流活动。由文化馆协会联合发展中心发起的县级文化馆“百馆联动”,旨在通过专家演讲、专题研讨、案例分享等形式,围绕基层文化馆(站)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政策理论及实践创新问题进行研讨。
2018年开始,文化馆协会承担了文标委秘书处工作。文标委紧扣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高质量推动文化馆(站)标准化建设,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关键性专题研究、制度建设、培训宣贯等各方面成效显著。如在国家标准制修订方面,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优先开展文化馆信息化建设国家标准制定;推动文化馆适老化国家标准制定;紧抓基础性标准制修订工作,夯实文化馆标准体系底层支撑。在行业标准研究、制定方面,聚焦文化馆(站)行业建设重点任务,加强先导性研究;围绕行业发展现实需求及核心业务,推动行业标准的预研和制订。持续强化标准基础性研究,为完善和深化标准化体系建设积蓄力量。此外,还积极开展标准预研工作,申报立项了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标准化研究项目4项,依托发展中心和文化馆协会设立的“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计划”支持开展标准化课题研究项目6项。加速推进标准宣贯工作,通过系统化和普及性培训,引导各级文化馆馆员认识标准、了解标准,提升标准申报编制数量和质量,强化标准对文化馆业务的基础支撑作用。
此外,文化馆协会积极承接政府委托项目,先后承办了第四、五、六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文化馆评估定级指标体系、评估细则,研编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数据分析报告等,并承办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相关工作,配合公共服务司研究制定示范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细则,搭建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填报系统等。
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开辟发展新路径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补齐文化发展短板的重要途径。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还要着眼人民群众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化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大力创新服务形式,举办了全国百姓广场舞活动、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等,持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文化馆协会充分发挥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的引领作用,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全民艺术普及服务多元化、多样化、品质化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从保基本、促均等向高质量、高效能方向迈进。2023年,文化馆协会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合作设立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全民艺术普及专项基金”。基金在全国遴选符合创建条件的文化馆(站)、中小学、社会主体,挂牌创建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服务青少年美育事业创新发展,打造全国样板。
文化馆协会还紧抓主业和发挥优势,充分调动全国各地优秀群众文化品牌资源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创建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活动品牌,同时也带动了一批地方特色品牌活动向更大范围辐射。如依托发展中心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平台,举办“欢跃四季”——全国百姓广场舞活动,实现了“互联网+广场舞”群众文化活动模式新突破。参与举办“我和我的祖国”——文化新生活全国广场舞成果汇报展演。联合举办2024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与抖音直播联合发起“我要办村晚”乡村文化能人抖音直播扶持计划。此外,协会还联合开展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专题、“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品牌项目等。
成立10年来,文化馆协会大力支持各地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先后参与举办了四川省的“中国(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第10届巴人文化艺术节,陕西省的“中国西部民间刺绣艺术精品联展”等特色品牌活动;与农民书画研究会合作举办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农民画精品展”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前,文化强国建设如火如荼,新政策不断推出,新模式不断涌现,新成果不断凸显,为文化馆行业发展带来了重要利好。在文化和旅游部、民政部的正确领导下,文化馆协会将吹响全新十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以人才为本,创新为魂,不断助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馆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推荐阅读】
责编:潘诗雨
审核:王 凡
终审:祝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