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月11日至12日在京举行
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
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
中财大师生热切关注
第一时间学习会议精神
各领域专家学者结合研究方向
在多家主流媒体
发出“中财大声音”
校长 马海涛 教授
阅读全文
学习时报: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
研究生院院长 白彦锋 教授
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促进消费、促进投资、扩大内需,将为经济持续向好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要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债券工具,对社会资金更好地进行跨期配置,以提高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
阅读全文
光明日报: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 >>>
财政税务学院院长 樊勇 教授
收听全文
央广经济之声:“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何深意? >>>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 张晓涛 教授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因此,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态势与全球经济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我国而言,在变局之中加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阅读全文
21世纪经济报道: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服务业开放吸引外商投资>>>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刘春生 副教授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姚东旻 教授
阅读全文
中国财经报:转变财政政策理念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
阅读全文
中国财经报: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扩大国内需求 >>>
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王遥 研究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重要议题,这标志着我国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这一决策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在“绿色”已然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当下,所有行业和企业都必须加快适应这一趋势,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本次会议首次将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纳入议程,这也彰显了我国在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方面的新决心。
阅读全文
南方都市报: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首次被纳入议程 >>>
电力网:王遥:我国绿色信贷资金投向不均衡,光伏风电领域竞争过激 >>>
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傅奕蕾 研究员
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绿色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政策部署,背后动因源于生产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互动、能源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及生态环境压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双重挑战。
投资者和企业家们应敏锐捕捉到绿色转型中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碳市场及其相关服务领域,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碳市场不仅仅是环境政策工具,更将成为企业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乃至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逐步纳入碳交易体系,碳市场在环境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变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预计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阅读全文
中新经纬:傅奕蕾 绿色转型推动下碳市场迎来发展机遇 >>>
财政税务学院 温来成 教授
阅读全文
第一财经日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提地方债,怎么看?>>>
基于内外环境,我们必须拿出更加积极的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应对挑战,拉动经济增长。
明年财政赤字率有可能突破4%的界限。
科技、教育等一直都是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明年财政支出在保证这些重点领域的基础上,会更加注重消费,关注中低收入群体,进而提振经济。
阅读全文
南方都市报:明年钱花向哪?财政政策如何更给力?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文化与传媒学院 魏鹏举 教授
阅读全文
中国旅游报:把积极因素转化为文化旅游业发展实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凝聚力量激发动能>>>
经济学院 戴宏伟 教授
要积极培育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尤其是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注重发挥中心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带动周边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发挥好城市群在促进协同创新、组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还要支持经济发展优势区域和经济大省创新发展,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阅读全文
上海证券报: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戴宏伟:必须注重发挥中心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
经济学院 刘轶芳 教授
会议中提到“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零碳园区是推动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有效率的关键经济主体。全国碳市场是在国内最大范围内充分发挥市场在碳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将进一步降低减碳边际成本,提高减碳边际收益。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助于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碳减排,培育低碳消费习惯,推动形成全社会减碳模式。碳标识认证制度同时促进绿色消费与低碳产品供给,也为产品出海应对国际涉碳贸易壁垒奠定关键基础。
阅读全文
上海证券报: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刘轶芳:零碳园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有效率的关键经济主体>>>
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
陈辉 副研究员
阅读全文
中国银行保险报: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
会计学院 李晓 副教授
阅读全文
证券时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打牢投融资协调发展基础>>>
商学院 张光利 副教授
阅读全文
大众日报:六大关键词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文化与传媒学院 陈端 副教授
阅读全文
齐鲁晚报网:AI+更注重智能化应用场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内容)
编辑:健翔 雅洋 宇昂 卢西
审核: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