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大学者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教育   2024-12-21 22:35   北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月11日至12日在京举行

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

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


中财大师生热切关注

第一时间学习会议精神

各领域专家学者结合研究方向

在多家主流媒体

发出“中财大声音”

一起学习!




校长 马海涛 教授




12月16日,《学习时报》头版刊发校长马海涛教授署名文章《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文章指出,应当把“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作为逻辑起点,充分发挥中央的宏观调控功能,从税制体系、地方专项债券和预算支出等维度进行制度与政策的优化调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文章强调,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处理好中央宏观调控与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关系是重要前提,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是关键策略,加强中央事权、加大财政支出强度是必然要求。


阅读全文

学习时报: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




研究生院院长 白彦锋 教授





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促进消费、促进投资、扩大内需,将为经济持续向好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要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债券工具,对社会资金更好地进行跨期配置,以提高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

要发挥好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注重央地以及地方财政政策协同,消除政策内耗,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形成政策合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统筹好绿色、协调发展的发展理念,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实现经济发展量的适度扩张与质的有效提升相统一。


阅读全文

光明日报: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 >>>


近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次会议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应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进行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需要。在财政赤字率方面,2024年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2025年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考虑到当前市场利率水平较低,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能引导社会资金进行更好的跨期配置,以提高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

阅读全文
经济参考报: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明确!>>>
新华网:财政政策“组合拳”发力 赤字提升有空间 >>>


 

财政税务学院院长 樊勇 教授




所谓更加积极,是与今年、乃至前些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相较而言,“更加积极”一方面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贯性与稳定性,是对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所发挥积极宏观调控作用的肯定,也就是说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需要继续实施;另一方面,结合国内外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形式的变化,尤其是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的叠加出现,为进一步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利用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空间和储备,将实施力度较之前更大的积极财政政策,以进一步推动消费、拉动投资,进而扩大国内需求,为经济的持续回暖与良好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政策支撑,这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在现有积极财政财政基础上继续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即提高财政赤字率,以增加可支配财力;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以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以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等。

收听全文

央广经济之声:“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何深意? >>>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 张晓涛 教授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因此,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态势与全球经济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我国而言,在变局之中加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阅读全文

21世纪经济报道: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服务业开放吸引外商投资>>>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刘春生 副教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意在凸显科技创新在经济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竞争,开辟新产业赛道,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制定优惠补贴政策;企业要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全社会需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发展科技金融,各方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利用数字技术可通过工业互联网、电商等方式改造传统产业,绿色技术则可从节能、可再生能源使用、绿色建筑等角度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促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阅读全文
央广网:2025中国经济关键词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为经济持续增长增添动力 >>>

稳住股市是维护金融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举措,对于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股市的稳定对于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吸引国内外长期资本,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还能减少市场的波动性,促进资本的有效形成和资源配置,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稳住股市还对社会财富管理和公众心理预期有着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广大股民的资产价值,进而影响消费倾向和社会稳定。

阅读全文
中国国际电视台:Boosting domestic demand and promoting consumption: Key tasks of China's economy in 2025 >>>
证券日报:积极发展首发经济 各方如何做?>>>
中国经济时报:稳住股市有助于完善“长钱长投”政策体系  >>>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姚东旻 教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与打好政策“组合拳”,这一系列举措是是对总需求不足的准确回应,是促进供需平衡、提振市场信心的有力手段,也说明我国财政仍有较大扩张空间,体现了财政政策理念的转变,将促进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总需求不足问题,可以从利用好可提升的赤字空间,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不断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与有效性,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阅读全文

中国财经报:转变财政政策理念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


2009年以来,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在不同阶段展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适应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球经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延续与发展,体现了政府对财政政策本质的正确认识。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扩大国内需求需要转变政策理念,即从短期平衡型财政转向中长期功能型财政,并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阅读全文

中国财经报: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扩大国内需求 >>>




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王遥 研究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重要议题,这标志着我国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这一决策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在“绿色”已然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当下,所有行业和企业都必须加快适应这一趋势,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本次会议首次将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纳入议程,这也彰显了我国在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方面的新决心。

阅读全文

南方都市报: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首次被纳入议程 >>>


商业银行是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需从战略设计、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三方面练好“内功”。
构建粤、港、澳三方在金融层面的政策协同机制,加强在绿色金融标准制定、监管规则统一、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优化区域绿色金融政策环境。

阅读全文

电力网:王遥:我国绿色信贷资金投向不均衡,光伏风电领域竞争过激 >>>



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傅奕蕾 研究员




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绿色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政策部署,背后动因源于生产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互动、能源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及生态环境压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双重挑战。

投资者和企业家们应敏锐捕捉到绿色转型中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碳市场及其相关服务领域,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碳市场不仅仅是环境政策工具,更将成为企业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乃至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逐步纳入碳交易体系,碳市场在环境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变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预计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阅读全文

中新经纬:傅奕蕾 绿色转型推动下碳市场迎来发展机遇 >>>



财政税务学院 温来成 教授




经中央同意,近期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实施,地方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压力大幅减轻。化债工作正按此前部署正逐步推进,因此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没有再提及,因为化债工作按既定安排推动即可。


阅读全文

第一财经日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提地方债,怎么看?>>>


提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密不可分。

基于内外环境,我们必须拿出更加积极的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应对挑战,拉动经济增长。

明年财政赤字率有可能突破4%的界限。

科技、教育等一直都是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明年财政支出在保证这些重点领域的基础上,会更加注重消费,关注中低收入群体,进而提振经济。


阅读全文

南方都市报:明年钱花向哪?财政政策如何更给力?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文化与传媒学院 魏鹏举 教授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深厚的底蕴和韧性所在,旅游业已然具备了拉动消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活力和潜力。
相信在中央利好政策的加持下,旅游业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撑和发展引擎。


阅读全文

中国旅游报:把积极因素转化为文化旅游业发展实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凝聚力量激发动能>>>





经济学院  戴宏伟 教授




必须注重区域战略实施的统筹协调,打好政策“组合拳”,充分发挥区域协调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稳步推进东、中、西、东北地区合作尤其是产业协作,逐步缩小南北地区差距,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要积极培育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尤其是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注重发挥中心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带动周边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发挥好城市群在促进协同创新、组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还要支持经济发展优势区域和经济大省创新发展,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阅读全文

上海证券报: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戴宏伟:必须注重发挥中心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



经济学院 刘轶芳 教授




会议中提到“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零碳园区是推动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有效率的关键经济主体。全国碳市场是在国内最大范围内充分发挥市场在碳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将进一步降低减碳边际成本,提高减碳边际收益。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助于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碳减排,培育低碳消费习惯,推动形成全社会减碳模式。碳标识认证制度同时促进绿色消费与低碳产品供给,也为产品出海应对国际涉碳贸易壁垒奠定关键基础。


阅读全文

上海证券报: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刘轶芳:零碳园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有效率的关键经济主体>>>



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

陈辉 副研究员




保险机构不仅能够促进就业,还能在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民生保障提供坚实支持。
健全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应强化政府、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动,深化多维度协作。保险业应健全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同时,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优势,加大对科技研发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阅读全文

中国银行保险报: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


会计学院 李晓 副教授




投融资综合改革或将打牢投融资协调发展基础,建议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提高市场效率;优化融资工具,丰富融资方式;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提高市场参与度;完善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


阅读全文

证券时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打牢投融资协调发展基础>>>



商学院  张光利 副教授




楼市股市稳不稳定,关系到居民的存量财富和财产性收入,关系到社会消费和国内需求。中央关于稳住楼市股市的最新要求,与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举措一脉相承。
“稳住”这个词,相信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决定。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果断提出稳住楼市股市,不仅体现了提振经济的决心,更体现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决心。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明年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阅读全文

大众日报:六大关键词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文化与传媒学院 陈端 副教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人工智能+”是技术驱动的创新而非简单模式驱动,而且它本身从历史阶段看,也是在“互联网+”广泛赋能的发展底盘之上,因而对各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力度更大,有望形成新一轮的发展动能。
随着人工智能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领域的深入渗透,将催生新一轮智能产业和智能商业经济融合创新生态。
对未来产业的布局,既要体现前瞻性、引领性,但又不能太过超前。


阅读全文

齐鲁晚报网:AI+更注重智能化应用场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内容)


编辑:健翔 雅洋 宇昂 卢西

审核:于晓明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