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我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和修复工作,探索多元化资金筹措模式、推动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2024年12月17日-18日,UNDP-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融资机制研讨会在云南省昭通市召开。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东锋出席会议并致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助理驻华代表马超德、国家林草局规划院教授袁军、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钟明川等领导在会上致辞。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教授受邀出席,并在会上做专题演讲。
会议聚焦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与修复的现状和挑战,探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气候适应相关的创新融资机制。王遥教授的演讲围绕“创新自然融资机制的六个问题”展开。她明确提出,创新融资机制不仅是钱的问题,更要从机制设计方面提高可融资性。“创新融资机制,需要明确是否设计了长期可持续的项目?项目是否具备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项目是否形成了多样化的资金来源?项目是否开拓了更多的抵质押物?项目是否有多元化的风险分担机制?政策是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王遥教授表示。
在多元化风险分担机制方面,王遥教授介绍了碳汇指数保险这一创新产品。保险公司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采集近十年来林业额碳汇变化情况。如果林木由于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原因造成其实际碳汇量低于约定目标碳汇量,并由此造成修复恢复等方面的费用损失的,则视为保险事故发生。浙江丽水市推出“林业碳汇权证质押+未来收益保险贷款”模式,就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农户融资时以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证作为质押物,以“林木碳汇保险”和“林木碳汇价格指数保险”等保险作为保障,由于保险的介入,此类贷款产品利率可比普通利率低50BP-100BP,贷款额度高于普通贷款。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 BIOFIN 项目协调员冷斐、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贺超、蔚来汽车 Clean Parks负责人钟宇晴、红树林基金会秘书长闫保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克亮、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兰科其、中国人民银行昭通市分行副行长唐涛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生物多样性金融(BIOFIN)》《生态保护可持续融资模式探讨》《企业对生物多样性的支持策略》《跨界合作 共护迁徙:社会化参与的候鸟迁飞通道保护》《海洋保护地补偿融资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宏观构思与持续资助的重要性》《昭通的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享》专题演讲。
此次研讨会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昭通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昭阳区人民政府和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承办。来自国际组织、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保护地管理机构、社会组织、科研机构、企业和媒体代表共8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