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南海如何建立“反杀伤链”体系?
科技
2025-01-02 21:01
北京
在美军发布《JADC2战略》以后,持续推动传统杀伤链F2T2EA模型向新型“感知-理解-行动”(SMA)模型转变,融入到近几年建设的杀伤网作战体系中。
近期,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布报告,披露了鲜为人知的破坏大国对手杀伤链的“非动能”手段,利用认知电磁战和网络攻击等使对手的杀伤链感知和理解能力难以正常进行。美军在2017年提出马赛克战之后,该项目的团队分为两条线路:一部分人员直接进入美国空军,参与建设其杀伤网设计规划项目,协助建设部门落实相关能力;另一部分人员继续留在智库领域,继续围绕分布式作战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哈德逊研究所的团队,正是当时参与马赛克战研究工作的班底,对未来战争的认识非常认可,他们持续跟踪大国竞争的新情况,创新式的提出解决方案,值得《杀伤链研究报告》的读者关注(专业版读者可以咨询您的客户经理,获得本文原文报告)。针对大国对手在南海等区域的情况,作者利用杀伤链的新模型,提出了非动能的削弱和攻击模式,企图实施新型的威慑行动。报告中提出的解决方案确实比较新颖,它主要采用了数字孪生体、AI/ML和数据科学等先进技术,构建一套“迷惑”大国对手的战斗体系,让真正具备软杀伤效果的电磁战或网络系统发挥效用,中断对手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通过天基、空基和海基模拟系统,给对手构建一种假象,让其杀伤链无法获得真实的美军力量分布情况,或者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当大国对手在跟踪识别美军装备时,美军可以利用先进的反杀伤链系统,发现其防空反导系统的薄弱之处,从而威慑对方不敢轻举妄动。从该报告透露的信息来看,似乎美军在南海已经实现以上场景。不过,值得行业人士特别关注的是,该报告提供了一套反杀伤链能力设计方法和流程,能够跟当前各种装备有效融合,包括C5ISR系统的测试验证整个过程。哈德逊研究所编写的报告,对电磁战和网络攻击的任务工程运用,较好体现了作者长期研究该领域的成果,符合美国联合参谋部JWC 3.0、JCIDS和JCTD等体系的基本要求。报告提出了“一种新的非动力能力发展过程”(A New Non-kinetic Capability Development Process)。功能1:定义作战问题新流程将从指挥官评估他们需要用非动能解决方案解决的差距和机会开始。这一起点将把非动力效应开发的重点放在短期能力上,这些能力能够充分满足当前的需求并不断发展,而预测性需求往往会推动精细的长期点解决方案。潜在供应商将探索使用非动能效应链来解决功能1中定义的作战问题的方法。国防部应建立一个联盟,向经批准的供应商通报作战挑战、相关情报、需要效果的设置或场景以及可能的交付机制,而不是像今天那样狭隘地规定行业供应商要满足的要求。为了为参与者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并确保拟议解决方案之间的一致性,该联盟将建立一个政府控制的LVC环境联盟,用于开发、评估和测试非动能效应和相关作战概念。事实上,美国联合参谋部已经拥有一个JLVC生态系统。功能4:原型有希望的效果链非动能能力的成功部分取决于它对目标的影响程度。美国国防部将资助执行者构建原型非动力学效应链进行评估。执行者将与非动能能力联盟和国防部实验组织合作开发原型,以尽可能利用HIL和LVC环境。例如,原型将在必要时依赖于美国军方的真实硬件系统,例如用于新的非动能效应的射频传输机制。功能5:整合成功的原型基于原型实验的结果,服务将从提供商那里获得非动力学效果。美国国防部应在商业产品模式下采购更多的非动能能力,而不是根据时间和材料合同。一旦获得了这些能力,军方将自己或通过与非动能效果供应商的合同,将效果整合到作战能力中,如网络交付架构和电子战系统。同样,美国网络司令部及其服务组件将新工具纳入政府所有的架构中进行交付。新效果集成到操作系统后,需要用户进行评估。这些现场评估最重要的方面是,非动能效应假设的作战概念或战术在部队将使用它的情况下是否可行。这基本上提供了一个反馈回路,以确定该效应是否仍然是启动开发过程的作战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大国竞争持续发展中,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杀伤链工程办公室秉承颠覆性创新原则,持续推动杀伤链集成工程,重点解决价值大、效果突出的一些杀手级应用。《杀伤链研究报告(2025)》包含标准版和专业版,具体情况如下:《杀伤链研究报告(2025)》标准版共计340页,不含“杀伤链设计方法和案例”(第10章),总字数为18万字(正文8万字,附录10万字),提供印刷报告2本。《杀伤链研究报告(2025)》专业版共计384页,包含“杀伤链设计方法和案例”(第10章),总字数为20万字(正文10万字,附录10万字),提供印刷报告5本。专业版客户可以获得精选原文资料20份,以及1年时间的资料更新和简易咨询服务(包括在线、电话等答疑)。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