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王澍称为“中国唯一的建筑师”,没有他,南京城将少了一半的光彩

文化   2024-11-26 21:04   上海  


“建筑狂人”,普利兹克奖唯一的中国籍得主王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杨廷宝是一个,齐康老师算半个。

 

那么杨廷宝到底是谁呢?

 

他与梁思成、童寯、刘敦桢并成称为“建筑四杰”。

 

他与梁思成齐名,被称为中国建筑界的“南杨北梁”。


建筑师杨廷宝(图源:《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

 

杨廷宝这个在建筑圈如雷贯耳的名字,之所以不被大众所熟悉,是因为他一生低调做人,埋头做事,很少著书立说,从不张扬个人的成就。

 

就算你不知道杨廷宝,你也一定去过或听说过中山陵音乐台、下关火车站、紫金山天文台这些可以被称为“南京名片”的建筑。

 

杨廷宝与南京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缘分,自他1927年从事建筑设计的55年生涯中,有案可查的建筑设计项目多达120项,其中有超过半数(67项)建筑是为南京而设计的,其中又有近一半(33项)的项目作为珍贵的建筑遗产已被列为国家、江苏省、南京市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绝大多数杨廷宝所设计的建筑依然耸立在南京大街小巷,掩映在梧桐林荫之中。


南京城市建筑(图源:pixabay)

 

了解一位建筑师最好的途径,就是去认识他设计的建筑。

 

《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这本书,堪称一本大型南京Citywalk指南,书里不仅记录了杨廷宝为南京设计的67项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更贴心地设计了探访路线和参观指南,赶快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位建筑大师和他所设计的城市吧。


 (戳卡片即可购买)

 

01

从“超级学神”到“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

 

杨廷宝(1901—1982),河南南阳人,14岁考入清华大学,20岁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杨廷宝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图源:东南大学)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杨廷宝堪称“超级学神”,他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一般人要四年才能完成的本科学业,又用半年多的时间,完成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毕业时年仅24岁。


杨廷宝的照片曾登上美国费城最有影响力的报纸《费城晚报》,报道称他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学院最聪明的学生”(纪录片《百年巨匠——建筑篇:杨廷宝》截图)

 

杨廷宝是留学生中最耀眼的明星,他几乎拿到了一个建筑系学生能拿到的所有奖项。


杨廷宝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期间的西建史作业——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剖面图(图源:《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

 

毕业后,杨廷宝在其导师保罗·克瑞(Paul Cret)的事务所实习工作了一年半,保罗·克瑞非常欣赏他,邀请他留在美国,但杨廷宝放弃了参与美国一流建筑设计的机会,坚持回国参与祖国的建设。

 

他一生坚定的信念,都源于要读书救国,实业救国。


杨廷宝的毕业照片,与他间隔一人的,是美国建筑界泰斗级人物路易斯·康,当年他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杨廷宝出色(纪录片《百年巨匠——建筑篇:杨廷宝》截图)

 

1927年,26岁的杨廷宝学成归国。

 

他一回来,就应邀加入当时国内赫赫有名的基泰工程司,成为公司的总建筑师。基泰工程司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赢得了许多在南京的委托项目,自此,杨廷宝与南京这座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杨廷宝在他出生的祖国大地上,凭借他无可复制的设计才华,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杨廷宝在天津基泰工程司前(纪录片《百年巨匠——建筑篇:杨廷宝》截图)

 

在40岁之前,杨廷宝的成就就已经超越了大多数建筑师一辈子的梦想。

 

在职业生涯中,杨廷宝先生在天津、沈阳、北京、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从事了大量设计实践工作,从国家大型公共建筑到普通民居,从中国古建的修缮到历史建筑的扩建,他完成了一系列对于中国现代建筑史而言意义非凡的建筑作品。

 

杨廷宝设计的沈阳京奉铁路辽宁总站、北京交通银行、南京中山陵音乐台、南京中央体育场、南京中央医院、北京和平宾馆以及扩建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工程,都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杨廷宝主持设计的京奉铁路辽宁总站,是继北平前门火车站、济南车站之后,由我国建筑师自己设计建造的当时国内最大的火车站(图源:东南大学)

 

在大屋顶风潮盛行的时候,杨廷宝“顶风”设计了简约美观的北京和平宾馆,后来该项目成为中国公共建筑之典范(图源:《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

 

抗战结束后,杨廷宝选择在南京定居。自1946年起,这位建筑巨匠一直在南京工作和生活,直至1982年辞世。

 

晚年的杨廷宝身兼数职(南京工学院副院长、建筑系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副省长、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等),但他仍然走遍大江南北,视察指导全国各地的城市规划、景区建设、环境保护、古建修缮。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建筑,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北京站、毛主席纪念堂等工程,他都参与了方案指导并提出建议。杨廷宝培养出来的吴良镛、钟训正、齐康等许多人才后来都成为享誉全国的建筑师、学者,为现代中国建筑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76年10月,杨廷宝(左八)参加毛主席纪念堂方案的集体讨论(图源:东南大学)

 

02

探访杨廷宝的建筑,必走的南京Citywalk经典路线

 

以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旧址(今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为起点(此处包含地质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和总办事处3处杨廷宝设计的建筑),沿中山东路,途经中央医院(今东部战区总医院)、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旧址(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办公楼旧址(今东部战区档案馆)、国立中央博物院旧址(今南京博物院),直达南京体育学院的中央体育场旧址,最后在中山陵音乐台结束旅程。

 

在这条路上可以看到,杨廷宝是如何努力寻求新民族形式与现代派风格并重的设计方法的,以及寻找中国文化传统在建筑学领域走向现代文明道路

 

南京中央医院建于1933年,是中西方建筑文化结合而呈现“新民族形式”建筑的杰作,简朴实用且略带中国色彩。


南京中央医院鸟瞰渲染图,1932 年基泰工程司绘(图源:《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

 

中央医院主楼为“开”对称平面,采用砖混结构,内廊式布局。在建筑造型设计上,杨廷宝为体现现代建筑风格,采用了平屋顶,浅黄色耐火砖外墙,屋顶周边施以空心十字花女儿墙,在西方古典建筑严谨构图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使整幢建筑既达到功能、形式、技术的紧密结合,又蕴含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


中央医院旧址,今东部战区总医院(图源:《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

 

中山东路309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原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旧址),是杨廷宝探索中国传统建筑样式的尝试,主体建筑两层高重檐歇山覆棕色琉璃瓦大屋顶,呈宫殿样式,朱红立柱光彩夺目,加上梁枋斗拱、沥粉彩画、棂花门窗、白玉石栏等,尽显中国传统建筑无与伦比的端庄华美。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图源:《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

 

南京体育学院位于紫金山麓,灵谷寺路上,这一条幽深的林荫大道被称为“世界冠军之路”,杨廷宝设计的民国时期的中央体育场的田径赛场、国术场、篮球场、游泳池等保存至今。

 

南京中央体育场于1933年建成,是当时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运动场,设计因地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杨廷宝珍藏的中央体育场鸟瞰图(图源:《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

 

田径赛场是中央体育场的主体建筑,设计既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外观,又具有场内田径赛事要求的超前设计,造型巍巍壮观、气势磅礴,功能一应俱全、合规完善,堪称民国建筑的典范。


中央体育场田径赛场鸟瞰图(图源:《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

 

国术场的设计构思相当巧妙,杨廷宝将国术场的平面设计成正八边形,以象征太极八卦,含包容之意。牌坊数、武术器械陈列平台各边缘的石栏开间数等都设计为奇数,即阳数,以象征“天”;观众看台阶数、售票亭数等设计为偶数,即阴数,以象征“地”。“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思想体现在建筑的细微之处。


修缮后的国术场(图源:《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像是从山里长出来的一个建筑,这也是杨廷宝最喜欢的作品,晚年时他常常来这里散步。

 

在音乐台整体设计中,杨廷宝借鉴古希腊的露天剧场形式,巧妙地利用天然坡地,以大片倾斜的草坪成为看台,观众坐在这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油然而生。

 

乐坛的设计,更是充分展现出杨廷宝深厚的专业功底,他以弧形照壁作为乐坛背景,其造型不但成为音乐台的主景,而且可起到声反射作用,以提高观众席各处的音质。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图源:《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

 

照壁的设计倾注了杨廷宝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爱,他以宫殿式须弥座、顶部云纹图案及龙头和灯槽等元素对照壁加以装饰,处处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音乐台照壁顶端装饰细部(图源:《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

 

03

逛一逛南京城,了解一个更完整的杨廷宝

 

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104号的“成贤小筑”,是一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二层小楼,这是杨廷宝的故居,他人生的最后36年,便是在这里度过的。

 

这座建筑外表辨识度很低,并不追求任何象征意义,没有一丝的浮夸与虚构,像是出自一位寂寂无名的匠人之手。然而,这座建筑却体现出杨廷宝最为人称道的建筑理念——从实际出发,尊重环境,为人而设计。

 

杨廷宝利用旧有的地基,采用废旧的木头和砖块,不到100天就建起了这座简朴而实用的小楼,它诠释了建筑应有的本质,也像它的主人一样,朴实无华、与世无争。


杨廷宝故居(纪录片《百年巨匠——建筑篇:杨廷宝》截图)

 

在那个年代,国内建筑界热衷于彰显中国传统气派的“大屋顶”,杨廷宝却说,“那太浪费钱了,我们搞设计,不能赶浪头、随风倒。”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杨廷宝还在南京设计了一系列集合住宅——公交新村,这些住宅建筑造型简约,用料简单,功能齐全,建造速度快且价格低廉,有效解决了抗战胜利后住房紧张的问题。

 

杨廷宝说:“建筑师要具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树立雄心壮志,要全心全意为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服务,力求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公交新村(图源:东南大学)

 

20世纪30年代,杨廷宝和建筑工匠们实地修缮了天坛圜丘和皇穹宇、天坛祈年殿、东南角楼、西直门箭楼、国子监辟雍、紫光阁等重要建筑文物,为保护国粹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廷宝在修缮天坛祈年殿的工地上,1935年(图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于是在杨廷宝的后期创作中,他在设计和修缮“中国固有式”建筑时,对材料、构造、比例、色彩的把握更加娴熟自如。

 

在南京,也可以看到杨廷宝修复改建的中国传统建筑。

 

崇正书院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980年春,在杨廷宝指导下,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对损毁的建筑进行了重新设计。重建的崇正书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厅堂布局对称严谨,与清凉山整体环境交融汇合,浑然一体,形成轴线穿通、层次丰富的庭院建筑群。


崇正书院(图源:百度百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廷宝在南京参与指导或主持设计的建筑工程包括:南京大学和南京工学院校区规划与建设、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南京民航候机楼、南京雨花台红领巾广场、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

 

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是杨廷宝生前设计的最后一座建筑,他本着现实主义的精神,将自己曾经反对用在住宅等建筑上的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重檐屋顶用在了这里,并使用了白色琉璃瓦,完美地塑造出纪念馆庄严肃穆的气质。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图源:公众号“江苏文脉”)

 

 

04

寻迹建筑大师,5条南京行走路线完全指南

 

我们今天所介绍这些建筑,仅仅只是杨廷宝作品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你正准备到南京来逛逛,不如带上这本《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细细寻访杨廷宝在南京的所有建筑。

 

书中包括:

 

5条路线、9幅地图、3个层级——用最便捷的交通方式走读南京,寻迹大师

114张高清全彩实景照片——独特的摄影视角独特,足不出户也能尽赏建筑之美

80张珍稀历史旧照——今昔对比,看建成之初的原始样貌

42幅杨廷宝手稿——品读大师的设计巧思,一睹大师的手绘功底

145幅作者亲手测绘的建筑图纸——还原建筑真实尺度,尽显专业著者的严谨和水准

45条参观指南——贴心提示每处建筑可看的重点,以及参观须知和更多相关信息



《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的作者黎志涛,师从杨廷宝的弟子刘光华教授、齐康院士、钟训正院士。他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专注于杨廷宝研究,著有传记《中国建筑名师丛书:杨廷宝》,主编大型文献《杨廷宝全集》。

 

本书以杨廷宝一生时间轴为序,将120个杨廷宝设计的建筑按南京与其他城市分别归类,并依年代顺序列出图表,一目了然。

作者精心总结了南京的所有杨廷宝设计的建筑,以便捷交通、骑行、徒步等不同出行方式,归纳出了5条参观路线,并在3个不同层级的地图上展现,便于读者集中参观沿线杨廷宝建筑,不走冤枉路,还贴心地提示了每处杨廷宝建筑可看的重点部位,以及参观小贴士。

全书图文并茂,有高清全彩的实景照片、珍稀的历史旧照、杨廷宝的珍贵手稿,还有作者黎志涛亲手测绘的建筑图纸,文句通俗,专业解读中穿插着建筑背后的逸闻趣事。

本书小巧玲珑,开本袖珍,便于携带,可以随身携带一边行走一边翻阅。

随书还附赠1本“漫步杨廷宝的南京城”手账本,4张杨廷宝水彩素描藏书票,4款各具特色的杨廷宝建筑手绘贴纸,超值收藏。


青年建筑正版书店
原价:98
【青年建筑】特价:68.6元
点击下方卡片即可购买!

正版图书请前往青年建筑橱窗选购



青年建筑
建筑师设计杂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