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S商业
在过去的20年中,HKS的商业设计项目遍布全球45个国家,项目类型涵盖酒店、度假村、商业综合体、总部办公等。HKS的商业项目以人性化设计而知名,总能带给到访者别样的空间体验,多年来屡获殊荣,并在国内外众多重要媒体发表。
在极端环境气候、长时间高温辐射和沙尘暴等恶劣自然条件下,建筑需具备强大的韧性——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对自然友好、同时可以有效抵御恶劣环境影响的建筑形态与环境。这座建筑,需要为在此长期工作和生活的技术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与多功能空间,满足其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需求,确保他们的健康与幸福感;还要在推动沙漠旅游、支持光伏发电、沙漠治理策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建筑原型与模式,回应人类在极端自然环境中的生产挑战,探索缓解全球能源危机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HKS东亚及大中华区总经理曹斌如是说。
01.
来自沙漠的机遇
全球荒漠化问题日益严峻,约35%的全球土地正受到荒漠化影响,涉及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并引发贫困蔓延。在此背景下,光伏发电在荒漠地区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荒漠化面积约为17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位于西北部地区。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荒漠生态修复与新能源开发相结合,例如《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21-2035年)》和《“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加速新能源在荒漠地区的布局。
此外,中国还设定了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明确鼓励光伏和风电等清洁能源在西北荒漠地带的开发,以控制沙漠扩张、促进生态恢复和解决能源需求。这一战略不仅提升了新能源产业的经济效益,也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创新模式。中国绿色发展集团在新疆启动了五大新能源项目,通过利用丰富的阳光资源和广阔的荒漠土地,以实现经济与生态治理的双重目标。
上图中5个场站均为HKS设计
以米东光伏太阳能发电场为例,该项目占地超100平方公里,接入城市电网后每年可提供60.9亿度清洁电能,相当于30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这些光伏项目不仅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还能通过植被修复和生态治理逐步缓解荒漠化,对环境和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米东综合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将提供60位光伏产业工作人员的住宿、办公和休闲空间,既支持日常运营,也面向游客开放,兼具实用性与多功能性。
02.
恶劣环境中的韧性建筑
新疆准噶尔盆地的米东区温差极大,夏季最高温度可高达40℃,冬季低至-40℃。建筑需具备良好的隔热和保温性能,以提高员工舒适度;沙漠地形松散,建筑结构易受沙尘暴和飓风威胁。建筑结构采用稳定的三角形设计,内向封闭布局以减少风阻,最大化抗风性;亲近自然:内部封闭庭院打造与自然的连接,营造绿意盎然的户外空间,改善局部微生态,满足员工的自然亲近需求。在这些环境条件下,我们生成了适应性极强的“生命基地”建筑原型与模式。
(底图为AI生成意向图)
建筑形体的设计概念汲取自环保循环标志和中国绿发集团的品牌形象,象征着绿色能源在沙漠中生根发芽,带来生态复苏与希望。建筑整体像一株扎根于沙漠、向上生长的绿色嫩芽:覆盖屋顶为建筑提供遮阳,同时形成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标识;员工生活区则致敬那些在沙漠中奋斗的建设者,彰显他们对新能源发展的贡献;企业展示区作为绿发集团理念的展示窗口,向公众开放并承载科教职能,展现绿色科技的价值与前景。
03.
生命基地的友好空间
大多数新能源开发基地位于自然环境恶劣且基础设施匮乏的地区,员工在此类环境中工作和生活,面临着身心双重挑战。传统的服务站仅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功能受限,建筑设计缺乏多样性,活动空间严重不足。在深入的用户需求调研中,我们与客户一道收集了前线员工对空间和活动的需求,并结合多元化运营需求,重新定义项目方案,为未来综合服务站设计确立了衡量标准和设计基准。
米东综合服务中心涵盖工作、居住和娱乐三大功能。内部走廊形成一个圆环,连接所有功能区域。三角形楼梯作为垂直交通核心,高效联通宿舍区和办公区的不同楼层。便捷的室内流线设计促进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让他们在工作环境中保持联系,避免孤立感。
在沙漠环境中,舒适的活动空间极为稀缺,同时却对人员身心健康要求很高。友好的休闲活动场所不仅是保障健康的重点,也为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支持。
© TID INTERNATIONAL (SHANGHAI) PTE LTD
04.
可复制的可持续模式
光伏治沙战略已成为破解荒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的“金钥匙”。在新疆,成排的光伏阵列不仅让荒芜的沙漠焕发出无限生机,还为区域内的长远生态修复提供了重要支持。截至2024年6月,新疆集中式沙漠光伏电站的并网容量已达到403GW,光伏电站总数超过100座,且规模仍在迅速扩展。
光伏板面板可以发电,还能为地面遮挡强烈日照;光伏板与地面之间的空间为牲畜提供了栖息地;地面植被种植得以发展。由于光伏板遮挡阳光,蒸发速度减缓,形成了更适宜的种植条件,有助于固沙并改善土壤质量。这一模式未来将推广至全球,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新能源产业的开发中。通过在设计中考虑沙漠环境的严苛条件,本项目不仅致力于满足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也旨在尊重和肯定他们对绿色能源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