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青年“读讲一本书” | 第5期:“医”心坚守,“医”路向前

文摘   2024-12-10 07:00   北京  


-“读讲一本书”-


为营造书香协和氛围,涵育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风尚。团委&青工部“书香协和”项目组开展了“好书读享汇”活动,向全体协和青年征集好书推荐。活动得到了各级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大力支持,共收集到10余份推荐书稿与视频,并将优秀作品报送参加院校“读讲一本书”青年演讲比赛。今后于“医学新青年”公众号为大家陆续展示。

本期为大家分享的是由中医科2023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李耀洋推荐的《医之心-百名协和医学专家医学人文志》。该作品在2024年国家卫健委“读讲一本书”决赛中获得一等奖。现邀大家共赏,与大家共勉。


书香协和:好书读享汇


视频由国家卫健委宣传司提供


“世界上没有一种职业,能像医生这么特殊,也没有哪种服务,能像医学这样与被服务者的疾苦与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张抒扬院长在《医之心——百名协和医学专家医学人文志》序言里的第一句话。


“向大夫,我不切除双侧卵巢可行吗?如果保留了,复发的概率是多少?我才刚结婚,还没有孩子。”这是一位30岁的女性患者,影像学提示“双侧卵巢囊性肿物,恶性不除外”。面对已婚未育的年轻女性,这道选择题到底该怎样做?妇产科向阳教授最终决定,为她行双侧卵巢肿瘤剔除术,保留一部分正常的卵巢组织。术后患者很快恢复健康,几年后也已经成功升级为妈妈了!生存率、复发率、死亡率……我们医学越来越发展的同时,似乎也成为了各种近乎冰冷的概率数字。向阳教授说:“概率”是印在书本上的,但通过我们医生的口和手传递的“概率”却来源于医者之心。我们要让概率因我们内心的仁爱而更有温度。


患者唐先生坦言,在多年病痛的折磨下,他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没事的。你的病虽然很重,但是经过治疗会慢慢好起来的,你不要着急,先吃几付汤药试试嘛。”中医科梁晓春教授温婉地说。十多年过去了,曾患有糖尿病肾病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唐先生不仅转危为安,更重拾生活信心。现在啊,他对梁晓春教授开的方子更是奉为“圣旨”,不许增减一味药。在中医科,可以看到许多像唐先生这样的老病友,坚定不移地跟着梁晓春教授。梁老师认为,医生的态度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我们医生要“走进病人的心里”,真正做到“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才能收获最真挚的信任和最理想的疗效。


在书中,102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汇聚成向善向美的动人故事,展现了医者的尽责走心和悲悯仁心,鼓励着我勇往直前。在书外,更多协和专家和老师用润物无声的言传身教,传承与守护着医学人文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学医路。


还记得2023年被协和录取时我的激动心情,怀揣着对协和的无限敬仰和对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矢志追求,我来到了协和中医科。

当我走进中医科门诊大厅时候,我被这样一幅画深深地吸引,这是一个大大的“和”字,而“和”字的一笔一画是由中医科所有人的照片组成,在“和”字的背影里边,是孙思邈的《大医精诚》。



入学后,我逐渐了解,中医科已把传统医德教育融入医学院《中医学》课程十多年了,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评价。他们写道:“作为西医学生不能只知道希波克拉底誓言,更应该懂得中国传统医德,以此鞭策我们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医生”。


我最难忘的是一次教学门诊。“你把我们中医问诊的‘十问歌’再给我好好地背一遍!”导师吴群励主任严厉地批评了我。记得当时坐在我的旁边的是一位40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而我在问诊时却没有问及月经情况。那次批评,让我牢记,协和要求严格严谨,只有始终把患者装在心里,以人为本,才能在诊断和治疗的各个环节做出最精准的判断。


在“中西医并重”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指引下,今天的协和成功获批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单位,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赶上了大有可为的好时代。接受协和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医德教育的双重滋养,我辈青年当以人为本,“医”心坚守,“医”路向前,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读讲人

李耀洋

门急诊党总支中医科

2023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衷心感谢宣传处、中医科以及

门急诊党总支的大力支持


活动策划:团委&青工部“书香协和”项目组

策划人:谢海燕

读讲人:李耀洋

编辑:谢海燕

责编:阮戈冲 苏龙翔 陈倩



长按

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 

newdoctor2024@sina.com



医学新青年
传播医学正能量,服务医学新青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