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好 的 挽 救 就 是 预 防
“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流感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趋缓,预计1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可能会逐步下降。”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王丽萍说。
专家介绍,由于气候等原因,不同省份间流感活动水平有所不同,除南方个别省份处于流行早期外,大多数省份流行强度处于中等水平;人偏肺病毒阳性率在北方省份上升趋缓,14岁及以下病例中阳性率开始下降;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在0至4岁年龄组中呈波动上升趋势。
人偏肺病毒是常见病毒
并非当前优势病原体
有部分网友对人偏肺病毒不熟悉,在网络上“求”科普。对此,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副所长黄芳表示,人偏肺病毒是一种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2001年被荷兰科学家发现,但研究表明,它已经在人类中存在了60多年,并不属于新毒株。
“人偏肺病毒感染后常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症状可自行消失。在我国集中在12月至次年4月流行。”黄芳说,该病毒在2025年第1周全国检测阳性率为6.2%,低于流感,并非当前我国呼吸道传染病优势病原体。
不推荐流感“预防性”用药
目前仍鼓励打流感疫苗
“流感是相对常见疾病,建议公众尽量以接种流感疫苗、加强个人防护来预防。对于健康成人和儿童,不推荐‘预防性’服用药物。”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弘说。
出现流感症状怎么办?张弘建议,健康人如出现低热、流鼻涕等症状可以先观察,在家好好休息,对症治疗即可;如出现高热、头痛、四肢酸痛明显,建议到发热门诊就诊,或选择病毒检测试剂,若确认是甲流阳性,在医生指导下可选择抗甲流药物,如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婴幼儿、高龄老人或有较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尽早检测或就诊。
专家提示,很多人在服用抗病毒药、感冒药后可能出现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甚至腹泻,这些可能与药物抗过敏成分有关,不必过于担心。
春节人群流动增多
查收这份健康防护小贴士
2025年春运已经启动,人群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王丽萍建议,可从出行前准备、旅途中防护、旅途后卫生三方面着手,做好呼吸道传染病健康防护。健康小贴士包括:
出行前,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和天气情况;备好口罩、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液;境外旅行人员需做好个人健康申报;建议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积极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疫苗;如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建议居家休息,推迟出行。
旅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密闭、人群密集场所时,科学佩戴口罩;老年人、严重慢性病患者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接触公共设施后勤洗手或用消毒纸巾擦手。
在流感肆虐的季节
口罩是我们抵御病毒的
第一道防线
你是否真的了解
如何科学正确地佩戴口罩
使其发挥最大的防护功效呢?
首先,选择合适的口罩至关重要。市面上常见的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都能有效预防流感病毒。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挡大部分飞沫,而N95口罩的过滤效率更高,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
佩戴口罩前,务必洗净双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污染口罩。口罩的深色面朝外,浅色面朝向口鼻,金属条朝上。将口罩上方的带子挂在耳朵上,然后将下方带子拉过头顶,置于耳朵下方,确保口罩紧密贴合脸部。接着,用食指和拇指按压金属条,使其贴合鼻梁的形状,塑造出良好的密闭空间。
佩戴过程中,避免触摸口罩外侧,防止手上的病毒沾染到口罩上。如果口罩出现破损、污染或呼吸阻力增大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换。
摘下口罩时,同样要先洗手。从耳朵处取下带子,避免触摸口罩的外侧,将用过的口罩放入密封袋或垃圾桶中。
科学正确地佩戴口罩
不仅是对自己负责
也是对他人负责
让我们在流感季节里
用这一简单有效的防护措施
守护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
来源:半岛都市报、大众日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
文字的魅力在于深度,而视频的魅力在于直观。想要两者兼得吗?那就请关注我们的视频号,让精彩内容随时伴随你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