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男子独自爬崂山出事了→

教育   2025-01-26 09:33   山东  

最 好 的 挽 救 就 是 预 防


应急说
1月24日晚,青岛崂山羊头石附近,一小伙在社交软件上搜来路线,独自走野路爬山迷路,出现“失温”症状。青岛红十字搜救队紧急出动救援。


💥北京儿艺倾力打造,央视力挺

🏯《长安在哪里》一场奇幻穿越之旅,

带你走进古韵长安!

💫精彩剧情搭配精湛演绎,

沉浸式感受千年韵味。

让孩子在古诗词中对话古人,

开启诗意童年!

🥳青岛首演,6.5折特惠~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感谢您对安全记的认可



2025年1月24日16:24,青岛红十字搜救队接到驴友求助,其在崂山巨峰景区附近羊头石迷路被困,需要救援!




失温



    求助者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说自己太冷了,腿没有知觉无法站立,头部昏昏沉沉想要睡觉,通过其自述判断求助者接近中度失温状态。


    救援队告诫求助者尽量活动,哪怕用双手揉搓大腿,裹紧衣服,绝对不能睡觉,如果睡觉,就可能再也醒不过来。

左图为被困者位置

右图为被困者状态



    5分钟后,救援队员携带保温毯、暖宝宝、热水等分别从港东基地、大河东工作站、城阳、市区、西海岸新区等处向事发山域集结。


    17:18,一梯队队员到达山下,开始登山搜救。前指指令后续队员跟着一梯队留下的路标进山。



      期间,求助者多次拨打电话,但是意识模糊,语言不清,嗜睡,情况危急。

 

       18:31,一梯队距离求助者直线距离约1000米,此时,求助者已经无法接听电话。



极速接近


   队员快马加鞭,极速前进。19:03,终于在海拔700多米的羊头石附近找到了求助者,立即为其补充热水,并采取物理复温措施。



    鉴于求助者的状况,前指联系求助者家属拨打120上山接应。


    19:19,山上气温下降,被救人员依然未恢复独立行走能力,搜救队计划担架转运,因山势陡峭,决定启动第二梯队支援。




与时间赛跑-生命救援




     一梯队增援队员到达现场后,经过现场急救,求助者逐渐清醒,腿部知觉有所恢复,队员开始搀扶其慢慢活动,以尽快恢复体温及活动能力。





    19:41,求助者逐渐恢复行动能力,队员搀扶其往山下转移。此时,二梯队队员陆续到达,登山增援。




     经过近2个小时的下撤,21:30,全员到达天地醇和。鉴于求助者的状态已恢复正常,经与120指挥中心沟通,取消120救援,求助者跟随家人回家



     21:34,清点人员装备后,全员从天地淳和回撤。23:24,最后一名队员报备到家,救援结束。



     据了解,该求助青年已婚,有一个五岁儿子,个体经营者,经常独自爬山。此次是依据某APP路线穿越野路,结果迷路、失温,遂求救......


什么情况身体容易发生失温

失温症又称低体温症,描述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时的现象(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失温症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是暴露在极低温的环境中;另外一个原因是处于任何一种抑制体内产热机制或增加失温速度的情况下。


失温分为几期

失温症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期。

第 一 期

轻度失温

体温降至32℃~35℃。在这一阶段,人体会颤抖、双手麻木、无法完成复杂动作;远端肢体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呼吸快而浅;皮肤上出现“鸡皮疙瘩”,它是尝试使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隔热层。失温者可能感觉疲劳和腹部疼痛、视力困难,有反常的尿多。有时候失温者反而有温暖的感觉,但事实上这是失温症将要发展到第二期的信号。一种测试病情向第二期发展程度的方法是病人能否使拇指和小指接触,这是肌肉停止工作的第一阶段。

第 二 期

中度失温

体温降至28℃~32℃。肌肉不协调更明显,人的行动更迟缓、困难,伴有步伐不稳、方向感混乱。浅层皮肤血管继续收缩,以保持重要器官的温度。失温者面色苍白,唇、耳、手指和脚趾的颜色可能变蓝。出现反常脱衣现象,这是身体自身调节机制失衡,原来始终收缩的周围血管扩张,导致短暂“热起来”的错觉。

第 三 期

重度失温

体温降至28℃以下。肌肉颤抖通常已停止。说话困难,思维迟钝。暴露的皮肤变蓝、肌肉协调能力几乎完全丧失,不能行走,甚至昏迷。脉搏和呼吸显著减慢,可能发生心率过快或心房纤维性颤动,最终导致心肺衰竭。


如何应对失温

第一

去除导致失温的原因

遭遇失温时最关键的,是首先去除导致失温的原因,其次根据失温的不同阶段做不同处理。因为失温跟温度、湿度、风力都有关。所以应该尽快进入避风避雨场所,换上干燥衣物。有条件时保温转运至专业医疗救治场所。

第二

分级复温,循序渐进

复温的处理要遵循分级、温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专业的施救反而可能加重对身体的危害。

1.轻度失温:将失温者转移到避风、避雨的安全地带,将人体与地面隔绝开来,更换干燥衣物。要避免对周围的肌肉(如手足)按摩,因为外周低温的血液回到内脏会带来更多伤害。可以烤火取暖,或者使用加热毯和室温加热,室温推荐在28℃。


2.中度及重度失温:需要对躯体核心区加热复苏,可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区给予保温袋加热,如在医疗场所可用温热等渗液体腹腔冲洗。在缺少这些条件时,应尝试可能的其它复温方法,同时尽快实施转运。现场救援主要是做好身体的包裹,用轻柔的手法担架转运。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给中重度的失温者进行四肢加热或者喝热水,因为大量低温血液回到循环,会带来低血压和温度进一步降低,增加失温者死亡的风险。
另外,对于失温患者的抢救,不要轻易放弃。中重度失温对身体组织,尤其是大脑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会出现类似“假死”的状态:瞳孔放大、没有痛觉、心率和呼吸减慢,但实际上人还活着。只有当失温者的体温接近正常,仍没有生命体征的才可宣告死亡。

怎样避免失温

失温是严重的急性伤害事件,死亡率高,所以预防很关键。不要长时间待在寒冷环境中,确保穿着足够保暖的衣物,被雨打湿衣物后,要尽快换下湿衣服。
参加户外越野运动的人们,应当提前熟悉当地天气情况,根据天气状况做好合适的衣物准备;按照要求携带各种强制安全装备;了解赛道中途的补给点设置和呼叫救援方式;进食携带足够的高热量食物;遭遇突发恶劣天气,要及时躲避,及时撤离求救;不要凭侥幸一味坚持。
一旦遭遇失温,需要及时到急诊科或烧伤科紧急处理治疗。
有当失温者的体温接近正常,仍没有生命体征的才可宣告死亡。

错误处理方法


处理失温时,错误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加剧病情,因此应避免以下常见误区。

直接给患者洗热水澡或热敷

快速加热身体会导致皮肤血管扩张,血液从体内核心区域流向体表,加速核心温度下降,导致“复冷”效应。

过度搬动患者

失温患者尤其是中重度失温时,过度搬动可能导致心律不齐或心脏骤停,应尽量避免大幅度移动。

给患者饮用酒精

酒精会扩张血管,增加体表热量流失,加重失温情况。且饮酒可能影响患者意识,加剧判断力下降。

忽视核心区域保温

身体核心区域(如胸腔、腹部)的保温是防止体温进一步下降的关键,不能只注重四肢的保暖。

失温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紧急情况,尤其是在寒冷环境中,理解其原因、症状和正确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预防失温的最好方式是做好充分的准备,穿着适当的衣物,及时保持身体温暖。一旦发现失温症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进一步的恶化,并尽快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



来源:青岛红十字同尘救援中心、青岛晚报、健康中国、新华网

文字的魅力在于深度,而视频的魅力在于直观。想要两者兼得吗?那就请关注我们的视频号,让精彩内容随时伴随你左右!


商务合作 敬请添加



安全记
宣传安全及防灾减灾知识,总结各类突发事件案例的经验教训,介绍日常生活中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要点和预防措施,从而提升公众的安全防范和自救互救能力,弘扬安全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