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始终是一个热点问题,一个重大社会课题,备受国家、社会、高校、大学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共同关注。立足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能力素质要求,确立立德树人、关口前移、服务青年、社会功能等四个方面目标,着力在德育引导、学生为本、职业规划、丰富载体、就业帮扶、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八个方面上下功夫,构筑“四梁八柱”体系,积极探索中医药学生就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坚持在德育引导、学生为本上下功夫
“立德”是通过德育引导感化人;“树人”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方式塑造并发展人。大学生就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离不开立德树人思想,需要引导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未来相结合,积极投身基层。
中医药院校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择业践行立德思想,培养以爱国为核心、以道德为要求、以知识服务社会、以才能报答人民的就业观。首先,将“到基层就业”的教育理念融入大学生涯全过程,让学生在入学时就了解“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将基层就业教育融入开学季、实习季、毕业季。第二,要进行“全阶段”的就业指导服务,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年级等个性化特点讲授具体择业技巧。第三,要优化“以政策为导向、学校积极推荐、招聘单位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就业结构,积极扩展就业渠道,利用访企拓岗、走访实习教学医院、回访用人单位等机会,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以及对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建立具有参考价值的就业数据库。
以关口前移为导向,坚持在职业规划、丰富载体上下功夫
从入学开始,学生可利用科学的认知方法和专业的职业个性测评系统,结合自我判断与评价,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进行分析,形成科学的自我认知。重视实习实践机会,根据个人职业目标和发展规划去相关医疗机构实习,早跟师、早临床、早实践,深入了解目标岗位及市场对就业能力的需求,切实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水平。
中医药院校应立足多维度推进、多载体落实的理念,从学生活动与实践技能的不同角度为大学生构建层次丰富的就业指导体系。一方面,通过举办中医文献经典背诵大赛、针灸推拿技能大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社区义诊等中医药专业类活动,引导学生传承中医经典、培养中医思维、传递医者仁心。另一方面,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模拟职场求职比赛、创新创业比赛、简历设计比赛、优秀校友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强化自身规划,提升求职技巧。
以服务青年为宗旨,坚持在就业帮扶、创新创业上下功夫
中医药院校可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活动从而加强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建立校院合作基地,充分融合专业特色,与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建立见习和实习基地,通过安排学生定期参与见习、实习,高质量开展与提升专业技能相匹配的实训实践,帮助学生获得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现实践实训与接续就业有效衔接。
在创新创业方面,中医药院校应坚持创新融合专业、创新融合创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理念。一方面,学校要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项目引导、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与政策咨询等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充分利用学校的专业设备、实验室资源、医疗资源等,为创业团队提供技能培训、产品研发、测试、成果转化等专业化服务。
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可以接触到真正的创业氛围,学习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为学生提供在具体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运用理论知识的平台。
以社会功能为方向,坚持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上下功夫
坚持就业教育与青春建功、担当奉献相结合,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明确方向,鼓励青年在感悟红色思想伟力中履行青年担当、奉献青春力量。
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学子,可以组建社区义诊服务队,以恤病助医和传播中医药文化为目标,扎根基层,投身公益,可以学校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广泛开展各类中医特色服务,如举办中医药文化知识讲座、开展义诊服务等,以期在基层社区织就一条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扬和中医特色诊疗于一体的服务网。同时,服务队可以与周边社区开展进一步的交流合作,通过共建党支部、合作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合作,让同学们在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作者:陈欣 王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