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男,45岁,2007年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为无锡市公安局滨湖分局情指中心教导员,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江苏省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8次。
十载悠悠戎马深情
转身蓝装初心不改
他曾穿过炮声呼啸的维和战场
于烽烟里铸就铮铮铁骨
在风雨兼程的警营岁月里续写无双风华
张俊是“跨界硬汉”亦是“实战尖兵”
人们常说,军人,就是一身戎装一生铁骨,无一例外。
张俊的19岁,在充斥着汗水味道的迷彩色里,拼出了青春的轰轰烈烈,也是从这一天起,年轻的肩膀挑起守护平安的重担,便再未放下。
2005年6月,张俊接下了一项特殊而光荣的任务——境外维和,执行为期一年的战区保障,而目的地,是距离中国一万多公里的西非国家利比里亚。
刚一踏入这片陌生的土地,扑面而来的滚滚热浪里,混杂着一股愈演愈烈的不安气息,连年战乱,让利比里亚几近成为废墟,子弹炮火随处可见,空气里弥漫的都是硝烟火药的味道,再加上旱季酷热、雨季潮湿的地理环境,埃博拉、疟疾、拉萨热肆虐横行,每一步的前行都成了冒险,所谓生命之轻,莫过于此。
“当时,我们得从战区把物资安全运送到目的地,不断重复,来回往返,那些子弹就擦着车飞过去,也可能一不小心,前面就掉下来一颗炸弹……”说起那段日子,张俊依然心有余悸,可就是在这样的残酷凶险里,他也从来没想过放弃,“这是党交给我的任务,这里没有人害怕牺牲,没有人会后退!”
信念如斯,忠诚如炬,“为和平而战,是每一位军人最崇高的使命!”,在利比里亚,他挺过来了,异国天空下,激荡着他“保家卫国责无旁贷、冲锋陷阵义无反顾”的豪迈宣言。
12个月后,张俊圆满完成了维和任务,被授予联合国二级维和勋章。抖落大西洋的风尘,带着“蓝盔勇士”的荣光,2007年1月,张俊从部队转业,成为了一名警察,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故乡——无锡。
从军营到警营,这一场“跨界”不是一字之差那么简单。2013年,他主动到警情最多、业务最忙的基层派出所工作,学习审讯、钻研侦查、调处纠纷,那段时间,他几乎挤掉了所有个人的业余时间,用来“填补”公安工作的相关知识。700多个日夜,他接处警1100多次、侦办案件200余起、调解纠纷180余场,亲历了服务人民、打击犯罪的点点滴滴。
挑战无处不在,2016年初,张俊到滨湖公安分局情指中心工作,全新的工作领域对他来说又是一场历练。“大概千磨万击才成材!”他总是笑着调侃自己,便开始新一轮的“沉浸式”学习钻研。8年情指生涯,他创新组建了具有滨湖特色的合成研判行动队,抓获在逃人员300余人,破获案件570余起。
和数据交谈、与信息赛跑、将符号解码,有智、有谋,也得有勇有恒心。2018年5月,张俊在工作中发现一起案件的6名嫌疑人正逃往柬埔寨,他主动请缨作为抓捕组组长带队出发。9月,恰逢当地雨季,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泥泞飞溅,疑犯的踪迹被这场大雨浇得七零八落。“不抓到人绝不回去!”历时一个月苦战,在柬埔寨警方的大力协助下,追逃小组成功收网,嫌疑人悉数被抓获。
在反诈斗争中,张俊作为滨湖公安分局紧急指令处置工作专班负责人,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他升级紧急预警指令处置模式,分类施策、环环相扣,有效提升了紧急预警处置工作的前瞻性和靶向性。同时,从指令流转、劝阻质态、止付数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闭环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发现一个、跟进一个、解决一个,确保反诈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面对“孤注一掷”的犯罪分子,他就像“钉子”一样追根溯源、虽远必诛。
8年如一日,他深深地扎根情指岗位发光发热。随着“情指行”一体化改革的推进,情指中心作为“龙头中枢”更是异常忙碌,张俊几乎“住”在了办公室,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对家人亏欠太多。
2023年1月5日,对于张俊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亲手将父亲送进了医院的重症病房,亲手接到了医生开来的病危通知书,也是在同一天,在接到紧急任务的电话后,他被父亲从病床前“赶回”了单位。
还是在这一天,深夜11点,张俊接到了人生第一个由自己单位处警民警打来的电话,一开口,对方就是十分急切的语气,“喂,您好,您是张XX的儿子吗?老人家现在情况比较危险,怎么能让他一个人待在医院呢?医生问他,只说儿子在忙工作,我们问,他还是不讲,我就查询了你的联系方式……”处警民警说得絮絮叨叨,而电话这头的张俊早已泪流满面。
原来,为了平安坚守奉献的人,除了他,还有家人。
十几天后,父亲还是走了,用一种依旧默默无声的方式,但谁都知道,这份信仰传承永恒不灭。
熠熠警徽、心火滚烫
壮怀激烈、犹在昨日
张俊目光坚定
用忠诚和担当守护平安征程
来源:平安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