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最顶尖的设计院

时尚   2024-10-15 08:10   广东  

文章转自:搬起shi头

每次写关于炼化工程公司的文章,总会收到读者留言,让聊聊关于SEI的情况。最近也一直在查询资料,想争取把文章写的详实、准确——对于这样一家顶级的石油化工设计院,写不好是要挨骂的。

当然,做公众号难免不被骂,重要的是尽力而为。

对于SEI,小shi头称不上了解,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起认识下这家屹立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行业巅峰的企业吧。



图片来源:http://sei.sinopec.com


先放一段官网的含蓄自述: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inopec Engineering Incorporation, 简称 SEI),前身成立于1953年。在全国勘察设计企业、工程总承包企业百强排名中多次排名第一,在国际权威的《工程新闻记录》(ENR)和《建筑时报》联合推出的"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排名中,八次荣登榜首,六次蝉联"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总承包企业百强"榜首,综合实力在国内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在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SEI先后完成了3000多套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装置的设计建设,创造了辉煌的工程业绩。先后荣获国家级优秀设计奖50项、优质工程奖21项、优秀工程总承包奖19项,两次荣获在国际工程咨询界享有盛誉的"菲迪克"奖。
同样,根据SEI官网的介绍,其是由原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BDI)、中国石化北京石化工程公司(BPEC)改革重组而成。


BDI和BPEC分别自1953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炼油、化工专业设计院演变而来。而原SEI则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后,组建的工程建设业务协调管理机构。

壹|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BDI)

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设计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炼油专业设计机构,以总局设计处为基础,同时从东北石油管理局和玉门矿务局调入部分设计人员组建。

1955年,在石油管理总局的基础上成立石油工业部。1956年,石油工业部撤销设计局,成立了石油工业部北京设计院(以下称北京院)。同年,为贯彻执行天然油与人造油并举的方针,石油部又成立了抚顺石油设计院和广州石油设计院,从北京院抽调数十名技术干部到两地工作。

wg时期,北京院“革委会”将设计院的部室及党政系统改编为10个连队。1969年,150多名职工下放到石油部的湖北潜江“五七”干校。同年,又将10个连队改编为3个综合连:一连留京,承担北京东方红炼油厂和援外工程设计;二、三连迁入湖北:二连承担其他炼油厂的工程设计;三连承担五号炼油厂(即荆门炼油厂)的工程设计。后来二、三连与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迁入五号炼油厂的一个研究连,合编组成设计研究大队。

 


“设计研究大队”


1971年,燃化部军官会决定将留在北京的大部分人员下放到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并入该厂的设计所(后改为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其余人员到新成立的燃化部规划设计总院工作。

至此,北京院实际已被拆解,名称也暂时停止了使用。

1973年,荆门设研所原北京院的设计人员返京,参加北京石油化工总厂30万吨/年乙烯工程会战。

1975年,燃化部改组为石油化学工业部;1978年,石油化学工业部撤销,成立石油工业部。原由北京院并入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的人员回归到炼油设计院。

在此期间,院名也几经变更。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石油工业部北京石油设计院。

1983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将北京院划归总公司直属。后改名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北京石油设计院。1984年,改名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北京设计院

1985年,北京院与美国鲁姆斯(LUMMUS)公司合资,成立了中美合营华鲁工程有限公司。

1991年,北京院在西城区新建办公楼落成,全体职工搬入新址办公,结束了长达22年的分散状态

1992年,更名为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


1953~1992年间,北京院独立完成了国内外32座炼油和石油化工厂、419套装置、102座油库、10条长距离管线的工程设计和服务工作。


我们曾在前文展示过一本北京院的宣传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小shi头们听过吗?(一份旧样本,带你穿越回上个世纪......)



1993~1994年,北京院批准的高级工程师名单


 贰|中国石化北京石化工程公司(BPEC)


前文我们曾专篇讲过寰球(化工部设计院中的“0号特工”,霸气的名字傲视群雄——详述中国寰球的发展历程),其实BPEC和寰球同出一门,也演变自1953年成立的重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化学工业设计公司。

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华东军政委员会化学工业管理局和东北人民政府化学工业管理局相继成立了设计处(室)单位,主要任务是收集和整编有关资料,摸清化学工业生产状况,同时对现有的化工产业进行恢复、改扩建等。

1953年,中央同意组建化工设计公司,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化学工业设计公司,全称为重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化学工业设计公司。


1969年10月,燃化部军管会紧急动员职工及家属搬迁娘子关。但有三个综合设计小分队在北京燕山的胜利、向阳、东风三个现场设计组,分别负责顺丁橡胶、苯酚丙酮、合成氨装置的工程设计,谱写建设石油化工基地的“前奏曲”。


1971年,燃化部将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北京石油设计院下放给北京市,组成了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所。石油设计院200余人,仍在北京市内原址;化工部第一设计院400余人,由山西省娘子关迁至北京石化总厂。

随着形势发展,设计所很快壮大成为设计院——这是我国炼油和化工设计院的第一次融合,北京石化设计院也成了当时国内唯一一所既可承担石油炼制,又可承担石油化工设计的综合设计院。(当时采用综合室建制,一室负责石油炼制,二、三室负责石油化工。)

1979年,随着燃化部分开,成立了石油部和化工部,石油设计院部分(一室)归属石油部北京设计院,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易名为燕山石油化学总公司设计院。


1983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次年,燕山石油化学总公司设计院成建制改归中国石化总公司领导,随后作为建设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改建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另一家改建单位是洛阳炼油设计院)。


1987年,BPEC公司机关迁入北京胜古西庄的办公楼,1991年集中到苇子坑业务楼,1996年迁入亚运村业务楼办公。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石化的支持下,80、90年代的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与外资企业筹建合营公司,以锻炼设计人员,同时也更好地与国际技术、理念接轨。1985年,与美国福禄组成华福公司,1991年与台湾中鼎组建京鼎公司。
叁|原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SEI)


相比于BDI和BPEC,原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则年轻很多。


根据查询到的资料,该公司应成立于1985年,是当时成立不久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为加强对工程建设市场的协调管理而组建,归口组织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业务。
90年代,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与中国石油工程公司联合投标,承担完成了科威特AHAMADI炼油厂的维修等工程,在国际石化工程建设市场上打开了局面。
肆|重组


1999年,原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SEI)、中国石化集团北京设计院(BDI)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石化工程公司(BPEC),重组成立了新的“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实际上,此时组建的SEI(SINOPEC ENGINEERING INCORPORATION),还包括有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 (LPEC)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 (LDI) 和中国石化集团勘察设计院 (GIDI),一共是6家单位。其中SEI、BDI、BPEC重组为工程建设公司“实体性本部”,LPEC和LDI分别作为工程建设公司的分公司, GIDI作为工程建设公司的勘察设计院。

这样的SEI,整合了当时中国石化旗下主要的炼化工程设计力量,以迎接中国加入WTO后,炼化工程行业所面临的挑战,要与发达国家的一流国际工程公司“比高低、论伯仲、共经纬”。而这其实也是日后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的雏形。

但如此组合未能持续推进,真正完成融合的仍是原SEI、BDI、BPEC三家“本部”单位。如今的SEI仍是以此为主。

重组后的SEI,对内不断进行理念和结构改革,对外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不断锤炼自身,迅速提升竞争力。2002年,在ENR排行榜“2002年世界顶级设计企业150强”中,SEI名列第56位,在“2002年世界级国际化工程公司200强”中名列第64位,在上榜的中国公司中名列第一。

在“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SEI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生产经营指标均实现了量的跨越,年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利润总额突破十亿。五年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20 亿元,利润总额44.6亿元。

从2023年度的"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排名中,我们可以一窥SEI的设计营业额:



2023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


如今,在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SEG)下属的所有境内、外分子公司中,深度融合了炼油和化工设计的SEI,无疑是绝对的实力担当。
回顾我国石化工程技术的发展,炼油和化工两者其实有着非常不同的成长路径——规模化炼油技术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古巴学习”的基础上,在严密封锁中蹚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开发道路,绽放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五朵金花”。而在精细程度更高的化工行业,我们的技术进步更多建立在七、八十年代的大规模成套引进、消化吸收上。
前面我们用三篇文章,分别盘点了化工部下属九大设计院,以及“0号特工”寰球院,炼油这边则主要是北京院和洛阳院。
所以,我国的炼油和化工设计院,从研发和创新能力、市场和全球化意识、与国际接轨的程度等各方面而言,都有着相当程度的差别。
而融合了两者之长的SEI,天生拥有强大基因,再加上中国石化大规模投资项目的支持,以及企业自身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开拓精神,包括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SEI实现了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共同的腾飞。


正在建设中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图片来源:SEI官方微信)


整理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查询了许多历史素材,其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者。在张旭之先生(原BPEC总经理)20年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从SEI的发展,看企业如何聚焦核心竞争力,向国际顶级工程公司迈进》,有这样一段话,与各位读者分享:


“SEI当前的主业是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设计,而化工设计部分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当前还不明显,或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指打造核心竞争力),一定要依靠年轻人的战略眼光。特别是那些品质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年轻人,他们看重个人收入固然是一个方面,但他们更看重个人的发展……我们可以创建若干个核心技术,培养出许许多多的第一把‘交椅’。要让年轻人体会到,做SEI的第一把‘交椅’,就是中国的第一把‘交椅’,进而就会成为世界上知名的人物。公司要从现在的日常繁忙的工作中抽调相当的力量去打造核心竞争力。”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段文字读来仍能触动人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SEI的理想,如今实现了吗?


絮絮叨叨,这篇文章已经超过四千字,该到了收尾的时候。本文的写作,参考了很多资料,主要是《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志 1953~1992》、《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志 1953~1998》,以及其他一些论文、报道等材料。


根据这些素材,大致的企业演变脉络是可以理清的。但文字记载以外的诸多因素,可能更加贴近事实,却无法为外人道。关于SEI,小shi头也有不少问题没有弄清楚,比如1999的六家重组为何未能持续推行?而后又推出了炼化工程集团?
另外,还有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下属的所有企业(包括炼化工程集团自身),除了SEI,其他都是以“中石化”,而非“中国石化”打头。有关于此,坊间有许多说法,小shi头也无法取舍。希望有之情的读者,可以不吝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


关于红哥本人

80后,公司在深圳,集团公司股东。


目前主要做两件事。


第一,分公司合作,因为集团本身也是分公司受益者,十几年前公司没钱办资质,单项目合作抽点多,压帐久,手续繁琐,一个偶然机会了解到分公司模式,合作以后受益匪浅,慢慢自己有了资质,也开展分公司业务,目前最早开设的一批分公司经营已经快8年了(可验证)。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自有及控股几十家资质公司,涉及造价,监理,勘察设计,施工、规划、地灾等资质,都可以合作分公司,全国分公司几千家,使很多人受益。


资质不应该成为门槛,让工程人都可以低成本创业开公司,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理念。


第二件事,通过自媒体分享行业有价值的内容。


电话微信15150485570






红哥说建企
工程资质开分公司(造价、监理、施工、设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