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针对Deepfake深度伪造的危害,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不同角度的检测算法,但是在实际的Deepfake相关案例中,鲜有检测算法被成功应用于司法判决。我们分析,在当前领域内的研究中,尚缺乏一条完整的桥梁,可以将Deepfake检测模型与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联系起来。
本综述从可靠性的角度全面回顾了当前领域内的Deepfake检测模型,并提出了三个值得研究者们持续探索的话题和挑战(图1):迁移性(transferability),可解释性(interpretability),鲁棒性(robustness)。除了深入探讨这三个话题的意义以及总结相关工作之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个针对模型可靠的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和模拟真实世界中的Deepfake population,结合随机采样的方法,科学地评估检测模型的可靠性,从而提供关于Deepfake检测模型性能的统计学指标,作为法庭审判的潜在证据和辅助证据。该可靠性评估方法的初步探索,旨在提供一条路线可以使Deepfake检测模型们能够在实际生活案例中真正发挥价值。 图1 关于三种话题和挑战的阐述
论文信息
相关论文已被ACM Computing Surveys录用,作者是香港大学的王天一、Kam Pui Chow,湖南大学的廖鑫,圭尔夫大学的林晓东,和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王英龙。文章第一作者王天一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目前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Tianyi Wang, Xin Liao, Kam Pui Chow, Xiaodong Lin, Yinglong Wang. Deepfake Detection: A Comprehensive Study from the Reliability Perspective. In ACM Computing Surveys, 2024.供稿人:王天一
原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211.1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