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到个帖子,讲的是今年校招的套路,说实话,看完我是真为现在的求职环境捏把汗。帖子里说,部门一早就把校招指标用完了,剩下的那些面试基本是“遛狗”——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去面试、刷存在感,但其实一点机会都不给。
也就是说,这帮学生像是被安排到场子里“陪跑”,啥也拿不到。各位年轻人辛辛苦苦准备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结果到头来只是人力的“宣传工具”。听着就让人心寒。
现在就业市场卷成什么样了,大家多多少少都看在眼里。公司有时招的岗位是稀缺资源,指标少得跟大熊猫似的。尤其是帖子里提到的某研究所,百人团队全年招个研发三人、测试两人,分分钟就签满了。
以往的那些条条框框啥都上了,这次就好比盖了层铁板,还要加上各种奇奇怪怪的隐形门槛:专业跨考、复读、高考失利、性别限制……好家伙,光条条框框都能绕地球好几圈了。
今日面试题
今天聊聊面试的时候经常被问到Vue 3.0的新特性之一——Tree shaking
。这个技术让打包体积变得更小,代码运行速度更快,简直是程序员的福音。
那么究竟什么是Tree shaking
,它是怎么实现的呢?今天咱们好好聊聊这个东西,并通过代码示例带大家感受下Vue 3.0中的Tree shaking
特性。
Tree shaking
,简单来说,就是在打包时剔除那些没有用到的代码。打个比方,如果把代码打包比作做蛋糕,传统方式就是把所有材料,包括鸡蛋壳、蛋白蛋黄统统搅拌在一起,等到出炉了再把没用的东西剔除。
但Tree shaking
则是在一开始就只把蛋白和蛋黄放进去,最后省时又省力,直接出一个无杂质的蛋糕。换到代码打包上,就是在编译时分析代码,找到用到的部分并打包,没用到的部分就直接忽略掉。这样一来,代码体积小了,运行更高效。
在Vue 2.x中,由于Vue实例是一个单例对象,代码的所有功能和模块都会一起打包进项目里,即使某些功能并不在项目中用到,最终的打包文件中也会出现这些无用的代码。例如,我们在代码中引入Vue并使用nextTick
方法:
import Vue from 'vue';
Vue.nextTick(() => {});
即使我们只是使用nextTick
这个功能,整个Vue对象还是会被完整地打包进生产代码中。这样就导致了我们需要的代码少,而实际打包的体积却庞大,这对性能和存储都不太友好。
到了Vue 3.0,情况就大不相同了。Vue 3引入了模块化的设计,全局API可以分块处理。这意味着可以在项目中按需引入不同的功能,不需要的代码就不会出现在最终打包中。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像这样使用Tree shaking
来按需加载Vue的功能:
import { nextTick, reactive } from 'vue';
nextTick(() => {});
在这种方式下,Vue
实例的相关依赖只有我们引入的nextTick
和reactive
部分会被打包,而那些我们没用到的功能就不会出现在代码中。这样可以有效缩小打包体积。
Tree shaking
的实现依赖于ES6模块语法,因为ES6的import
和export
是静态的,可以在编译时确定模块的依赖关系以及哪些变量被导入导出。
Tree shaking
做了两件事:首先在编译阶段通过ES6模块语法判断哪些模块已加载;然后检查未被使用的模块和变量并将其删除。正是这种静态编译的特性使得Tree shaking
在Vue 3.0中可以大展身手。
来看个实际例子。我们可以通过Vue CLI创建一个简单的Vue 2和Vue 3项目进行对比。
首先,Vue 2的项目代码可能是这样的: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 ({
count: 1,
}),
};
</script>
如果我们对这个项目进行打包,打包出来的文件会包含所有Vue实例的代码,即使我们只是用了data
属性。如果我们在这个项目中加上computed
和watch
这些属性,虽然功能增多了,但打包体积却没有明显变化,因为Vue 2的单例设计会将所有功能打包进去,不论是否使用:
export default {
data: () => ({
question: "",
count: 1,
}),
computed: {
double() {
return this.count * 2;
},
},
watch: {
question(newQuestion, oldQuestion) {
this.answer = 'xxxx';
},
},
};
在Vue 3.0项目中情况不同,代码可能长这样:
import { reactive, defineComponent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1,
});
return {
state,
};
},
});
如果我们仅引入reactive
和defineComponent
,那么打包出来的体积会比Vue 2小很多,因为Vue 3的模块化设计允许只加载必要的部分。然后,当我们引入更多的功能,如computed
和watch
时:
import { reactive, defineComponent, computed, watch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1,
});
const double = computed(() => {
return state.count * 2;
});
watch(
() => state.count,
(count, preCount) => {
console.log(count);
console.log(preCount);
}
);
return {
state,
double,
};
},
});
在引入了computed
和watch
后,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打包体积的增大。这样,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Vue 3的Tree shaking
特性,哪些功能我们用到就加载,没用到的部分根本不打包进去。
Tree shaking
在Vue 3中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减少了程序体积,让打包文件更小;第二,减少了代码执行时间,因为只有必要的代码被加载;第三,为项目架构优化提供了便利,因为按需加载的机制使代码更轻量,便于将来进行扩展和维护。
最后,假如面试官问到Vue 3中的Tree shaking
特性,最优回答可能是这样的:
Vue 3中的
Tree shaking
是一种在打包时剔除无用代码的优化技术,通过ES6模块化语法实现。Vue 3将全局API分块管理,在打包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按需加载模块,未使用的模块则不被打包。这种机制减少了项目体积,提高了执行效率。
目前,对编程、职场感兴趣的同学,大家可以联系我微信:golang404,拉你进入“程序员交流群”。
虎哥私藏精品 热门推荐 虎哥作为一名老码农,整理了全网最全《前端资料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