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
作为汕头“两特”产业之一
历经40年的发展
成为汕头首个产值突破千亿元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汕头锚定“打造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目标,着力补链强链延链,高标准谋划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四大工程”,即汕头国际纺织城、纺织大厦、中国家居服专业采购基地及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已逐步落地成为强劲有力的产业引擎。随着2024年9月28日汕头国际纺织城及纺织大厦的集中交付,纺织服装产业“四大工程”全面落成,标志着汕头纺织服装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第四届潮汕服博会
将于今年3月18日在汕头开幕
以“归·潮”为主题的第四届潮汕服博会将于2025年3月18日至20日在汕头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会规模将超12万平方米。
作为汕头推动产业商贸发展的有力举措之一,潮汕服博会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从首届的3万平方米到2024年的10万平方米,再到2025年的超12万平方米,规模更大、规格更高、活力更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贴身服饰原产地展会。
据介绍,作为贴身服饰行业的开年首展,第四届潮汕服博会将有来自广东乃至全国17个贴身服饰产业集群汇聚汕头,超1000家企业参展,涵盖内衣、家居服、保暖内衣、内裤、袜子、面辅料、机械设备等贴身服饰全品类及产业链上下游。届时,服博会还将同步举办首届汕头国际贴身服饰时装周,而时装周除了在汕头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外,还设立了汕头小公园、北回归线标志塔等分会场,打造“美丽汕头,时尚之都”名片。
值得关注的是,依托产业基地优势,第四届潮汕服博会在行业内首创“前展后厂、日展夜播、展播结合”的创新型展会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静态展览+工厂溯源+动态演绎发布+在线直播”的方式,将线上和线下充分结合,打造ToB加ToC全域会展新模式。同时,依托全球潮人及华侨资源优势,服博会将联合国际商协会、跨境平台,广邀全球客商;主流电商、跨境电商平台也会共同参与,举办电商应用大会,拓展“买全球、卖全球”战略。目前,展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自去年11月起,潮汕服博会陆续开展全国巡展活动,依托产业资源,通过不间断组织潮品中国行、潮品面料行、面料中国行等国内外巡回活动,带领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深入全国产业带及各个国家,为企业搭建商贸交流平台。
当纺织遇上“智造”
汕头服装产业升级蝶变
一个产业,激发一座城市的活力。
汕头是全球纺织服装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核心基地之一,拥有从纺纱、织造、染整、辅料到成品生产乃至展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以家居服装、针织内衣和工艺毛衫为主的纺织服装产业圈,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市、中国内衣家居服之都、中国工艺毛衫出口基地、中国弹力面料之城。内衣家居服产量约占全国45%,锦纶面料产量全国第一。在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新时代,汕头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重构产业创新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回顾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历程,可谓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2021年,汕头高规格举办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成立大会,仅用50天就实现产业协会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带动企业商家握指成拳、抱团发展;
2022年,汕头举办首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推出“潮品·中国行”活动,引领潮汕名企、名品走向全国、一战成名;
2023年,汕头引进多个锦纶项目补齐广东化纤生产短板,实现50公里范围内从一滴原油、到一条纱线、再到一件成衣的全球最完整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发展聚链成群、集群起势;
2024年,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展会展览中心、智能化纺织工业产业园区、产业总部大厦“四大工程”全面落成,为产业加速向国际化、品牌化、数字化、绿色化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它的过程是采用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使传统服装生产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品质与效率,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助力服装企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名业内专家的话,道出了服装产业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经过多年来汕头服装产业的持续发展,现在不仅生产的各种服饰、内衣等畅销海内外,与产业相关的生产设备、技术“含金量”也在不断提高。
如今,从“做大”到“做强”、从“制造”到“智造”、从“产品”到“品牌”……近年来,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大发展”的步伐稳健有力,行业领先地位不断巩固,产业能级持续跃升,“中国内衣家居服产业看广东,广东内衣家居服产业看汕头”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大潮奔涌逐浪高
扬帆奋进正当时
展望未来
伴随着政策扶持、项目落地、
市场扩大等多重叠加效应
乘着“三新两特一大”
产业发展格局的东风
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必将
更好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实现扩量提质的新突破新跨越
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文:
广东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
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春节假期刚过,位于广东佛山顺德区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里,一派繁忙景象。“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平均3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机器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洪波说。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牢记嘱托,广东一直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更是将它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2月5日召开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广东将“主动作为、前瞻布局,全面优化升级产业体系,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制胜新赛道,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勇立时代潮头、不断向新向上的新广东”。《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同时发布,将实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八大行动、26项工作举措。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筋骨。在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超72亿元的25个项目2月5日集中动工开建,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在汕头,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纺织服装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广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巩固优化,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壮大。
“广东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打造集成电路‘第三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扩量提质,丰富低空经济发展场景;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布局商业航天产业,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说。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向“高”攀登,广东建好用好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广东强芯”、核心软件攻关等重大专项。向“实”聚焦,广东研发更多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持续提高生产质量、提升生产效率。今年,广东将实施科技创新强基行动,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启动研发攻关项目,首批布局建设不少于30家省级中试平台,推动不少于100项新技术新产品首试首用。
现代企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所在。广东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努力造就5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100家链主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今年,广东将培育一批新的链主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新培育3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推动5500家以上企业“小升规”。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智造”,从“外向依存”到“自主可控”,广东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人民日报
编辑:嘉嘉
校对: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