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2月10日上午10时,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汉举行。汕头社会各界和广大学子以不同的方式,深切悼念黄旭华院士。在黄旭华院士的母校汕头市聿怀中学,师生进行缅怀悼念,送别这位以身许国、功勋不朽的爱国科学家。
10日上午,聿怀中学校园内洒满阳光,温暖而安宁。校园一角的“名人苑”里,黄旭华院士和其他几位院士学者的铜像,就在春风亭边。在黄旭华院士铜像前,市教育局的代表和聿怀中学师生、校友庄严肃立、鞠躬默哀,并依次上前敬献白菊,表达深切追思和缅怀。“大师兄,一路走好”成了学子们的真切心声。
聿怀中学学生在黄旭华院士铜像前敬献鲜花
“这几天广大汕头学子和社会各界以不同的方式,深切悼念院士,每追思一次老人家的生平,就被深深地感动一次、震撼一次”,汕头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吴希颖表示,“院士是汕头学子的骄傲,汕头学子一定会继承和发扬院士这种矢志不渝的强国之志、报国之心,勇攀科学高峰,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
“黄旭华院士的事迹和精神如同璀璨星辰,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他让我们深知,只有心怀国家,勇于担当,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我们会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铜像前,“黄旭华英才班”高三学生肖温涵说道。
黄旭华院士祖籍揭阳,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工程,32岁的黄旭华受命参与核潜艇研制。在黄旭华和同事们的努力下,1970年12月,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1974年8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4月,我国进行核潜艇首次深潜试验,为鼓舞士气,黄旭华冒着艇毁人亡的风险,以总设计师身份亲自下潜至300米深海,成为世界首位参与深潜的核潜艇总师。
这位潮籍科学家与汕头有着深厚渊源。他的初中在聿怀中学度过,这片土地见证了黄旭华院士年少求学的时光,也为他日后的科研之路奠定基础。1993年以来,黄旭华院士多次回母校参加活动,以自身经历激励聿怀学子矢志为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六二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我那么多年的志愿是志探‘龙宫’。不管这过程中风浪怎么大,我一直不动摇我的目标,我一直这样子干,我就是乐在其中。”2012年,聿怀中学135周年校庆之际,黄旭华院士回到母校,与师生畅叙往事、探讨人生理想时这样说道。“志探‘龙宫’”四个字,道出了院士探索科学领域的崇高追求,这也成为广大学子的求学目标。
“他对于我们而言,不仅是一位专研潜艇的科学家,更是陪伴我们成长的榜样师兄。大师兄教导我们‘学习要专,兴趣要广,人品要好’,他用切实的行动贯彻自己的理念,言传身教。愿以黄旭华大师兄‘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精神为长明之灯,引领我们乐观积极地面对学习、以至事业的困难,志探未来的‘龙宫’。”同为“黄旭华英才班”的高三学生刘唐洲满怀斗志地表示。
2017年,黄旭华院士被授予“潮汕星河成就奖”,这一奖项承载着家乡人民对他的敬重与爱戴。而他也默默地反哺家乡、回报祖国:黄旭华生前已将个人所得的各级各类奖项奖金逾2000万元,几乎全部捐献出来,用于国家的教育、科研及科普事业。其中,50万元奖金捐赠予广东省潮汕星河奖基金会,40万元捐给了聿怀中学,作为启动资金设立“黄旭华育才奖”,并成立“黄旭华育才奖理事会”。从2018年秋季学期起,聿怀中学应黄旭华院士心愿,设立“黄旭华英才班”,为国家培养更多像黄旭华院士一样的科技人才。
师生默哀
“黄旭华院士的离去,对于每一位聿怀人而言,深切痛惜。他不仅是共和国的脊梁,更像一座矗立在母校历史长河中的精神丰碑。黄院士心系母校,多次归省母校,给我们聿怀学子作励志讲座。他用一生为我们作出解答: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被多少人知晓,而在于将个人理想深深扎根于民族复兴的洪流。”高三英才班班主任张少苹说道,“我们将继续教导聿怀学子以黄院士为明镜,从中清晰照见自己的担当与使命;以黄院士的精神为锚,在时代的大潮中定住方向,奋勇向前!我们永远缅怀他。”
旭日东升,光耀中华,国威已扬,赤忱未凉。“深潜”一生、志探“龙宫”的黄旭华院士,将赤胆忠心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广大学子将继承院士遗志,永攀科学高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奋斗。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
编辑:书剑
校对: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