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性问题好比大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任务开展的“一把钥匙”。
新课标提出,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强调整合课程内容。教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大任务提炼驱动性问题,搭建学习支架?
大单元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
夏绮云
驱动性问题好比大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任务开展的“一把钥匙”。
我从“闻道”与“循道”两个角度探索设计大单元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有效策略。
【闻道】
厘清关系是设计驱动性问题的出发点
· 大任务与小任务
大单元整体教学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构建学生整体性思维,落实核心素养。语文新课标提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一个具体的目标任务可以分解为几个具有一定层次性、逻辑性的小任务。
在大单元教学中,这个具体的目标任务称为大任务,是“典型且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是单元整体学习的核心任务。而由核心任务分解成的有层次、逻辑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则被称为小任务,这些在主题、目标、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相关联的小任务组成了“学习任务群”。
单元大任务具有包容性和系统性,它以目标为导向,统领所有的小任务;小任务从属于大任务,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
每个小任务不是孤立存在的,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且与大任务的情境、主题、内容体系相呼应。
每一项任务既是前一项任务的扩展,又是后一项任务的准备,通过循序渐进落实每个小任务,让学生经历一个持续探究的过程,最终完成大任务,实现单元整体的学习目标。
大任务与小任务紧密关联、有机统整,共同构成学习任务群,将知识结构化,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实践中提升能力发展素养。
· 驱动性问题与大单元任务
大单元教学中的驱动性问题是基于学习任务群教学而设计,能够引起并维持学习者持久探究行为的问题,可以由师生共同设计、探究和回答。
它相当于是学习任务的动力装置,以“问题”去“驱动”学习任务,将学习置于具体问题之中,体现以“学”为中心。
处理驱动性问题并不是一个提出到解决的闭环,而是处于不断提出后被解决又被提出的弹性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学习任务的目标和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驱动性问题。
例如,探究型任务可以设计问题导向的驱动性问题,设计型任务可以设计角色代入的驱动性问题,制作型任务可以设计产品创制的驱动性问题,展示型任务可以设计分享类驱动性问题,评鉴型任务可以设计专题类驱动性问题。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和“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教师组织了“讲不厌的民间故事”主题活动,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驱动性问题。
有产品创制的驱动性问题:“经典永流传,你读了哪些民间故事?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给他们制作合适的人物印象贴吧!”有角色代入的驱动性问题:“讲好民间故事,做好民间故事传承人!年级开展故事会,你会讲哪个故事?怎么讲好民间故事?”还有问题导向的驱动性问题:“借助目录读故事,你发现民间故事有哪些特点?请用表格梳理要点”“民间故事是穿越千年的精彩,以不同的形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展现着文化的魅力,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哪些民间故事被改编成了其他形式的作品?请分类搜集资料。”
这些驱动性问题以产品创制、角色代入、问题导向为指引,密切联系知识和生活,加强学生完成单元任务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帮助学生在保证学科核心内容基础上具有足够的开放性,提高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彰显了单元的育人价值。
【循道】
有序进阶是设计驱动性问题的关键点
驱动性问题是单元学习任务展开的核心和灵魂,具有激发和组织学习活动的功能。
设计驱动性问题,真切的“驱动”是前提,真正的“探究”是关键,真实的“学习”是根本。我尝试“起—承—转—合”有序进阶的策略,设计驱动性问题,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简要说明。
· 起——基于单元整体,统筹布局,体现情境性与综合性
大单元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可基于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和课程标准,整合单元学习内容,确定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关键性的驱动性问题。
真实、有挑战性、有趣味性的驱动性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紧扣语文要素和核心知识点,落实单元学习任务,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观人文主题,问题指向真实情境。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异域风情”。3篇选文体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的魅力,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习作是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民族自豪感。关注人文主题,本单元驱动性问题的情境可初步设定为旅游和探秘,欣赏世界风光,增强中国文化自信。
思语文要素,问题兼顾综合训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这是单元大任务需要解决的核心知识。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紧密联系,教师设计驱动性问题时,聚焦语文要素,加强目标导向,可关注两者的结合和转换,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本单元驱动性问题的设定可兼顾欣赏与介绍。
加生活元素,问题更具趣味和激励。关联生活设计驱动性问题,可使课程内容、语文实践与学生真实生活更加协调融通,实现驱动价值最大化。对五年级学生来说,看世界是他们的梦想,爱分享是他们的天性,单元大任务的驱动性问题为“用心丈量世界,用情介绍中国”,进而分解成“绝美风景代言人”“古老遗迹探秘者”“文化遗产讲解员”3个小任务。教师设计有效的驱动性问题,整合重构语文资源,驱动学生主动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从异域风情走向家国情怀的世界多元文化。
· 承——对接单篇文本,有的放矢,体现探究性与指导性
大单元教学的发展阶段,教师可围绕大任务的核心驱动性问题,针对单篇文本内容和特点,设计指向具体小任务的驱动性问题。
通过具有探究性与指导性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语文实践,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性思考。
析文本特点,定问题指向。教师认真分析比对单元多篇文本,明确其承载的不同任务,依据文本特点确定小任务驱动性问题的指向,使问题探究的目的更加明确。《威尼斯的小艇》通过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言表现小艇的魅力;《牧场之国》以动衬静,展现荷兰牧场的风光。小任务“绝美风景代言人”聚焦文本特点,指向“看奇妙世界,悟动静之美”,教师设计的驱动性问题有“游览水城,当小导游。品味文本观小艇,你能结合图示解说小艇设计之妙吗?乘小艇,看水城情趣,你能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介绍水城吗?”“漫步牧场,图鉴荷兰,能给每幅画面拟小标题吗?概览牧场动静之美,小组合作完成牧场生活明信片,你们会怎么绘制?”帮助学生快速建立任务与目标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
研篇章联系,理问题层次。设计驱动性问题时,教师要注意篇章之间的关系,设置有梯度的驱动性问题,指导学生循序渐进达成学习目标。在小任务“绝美风景代言人”中,教师设计的驱动性问题链指向具体、针对性强,由扶到放,指导学生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深化阅读理解,并迁移运用。教师将驱动性问题细化为特定情境下若干富含语文知识的实践活动,创设真实性的探索空间,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此及彼,从语文课堂联结到生活应用,步步为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 转——着眼高阶思维,融通方法,体现思辨性和整合性
大单元教学的突破阶段,教师可以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前提下,有效预设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提炼转化;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融通学习方法,有效整合。
通过具有思辨性和整合性的驱动性问题,提供多维度探究空间,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任务中调动高阶思维解决问题,实现语文知识内容主体化、系统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多法“探秘”,促思维发展。教师捕捉文本独特的“秘妙之处”,或者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然生成的疑惑点、冲突点、异同点,将其转化为更具思辨性的驱动性问题。小任务“古老遗迹探秘者”,指向“寻人间奇景,感静中遐思”,课文首次出现非连续性文本。教师组织了“解锁金字塔,制作手账”活动,设计了驱动性问题链:“寻美赏美,解锁金字塔,对比阅读,你能感悟写法的不同之处吗?”“联想美,传播美,搜集资料,请为金字塔写广告语。”“大胆猜想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体会‘不可思议’,探究古埃及的成就。你能给金字塔设计‘魅力名片’吗?”“花样盘点非连续性文本,你能绘制思维导图,制作‘云游’手账吗?”利用转化策略,帮助学生将已有知识经验、想法或疑问转变成想要探究的驱动性问题,提升思辨性,借助文字、图画、表格、数字等进行个性化再创造,将学习引向深入,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整合推进,助学以致用。教师在对单元学习内容分析重组、二度开发生成任务的基础上,设计的驱动性问题更具整合性。小任务“文化遗产讲解员”指向“赞江山胜迹,展文化自信”。教师整合单篇课文、口语交际和习作等多项学习内容,设计的驱动性问题有“搜集资料,点亮地图,趣觅世界文化遗产。看谁一站到底?”“资料变形记,谁是整理高手?文稿换新颜,谁是最佳讲解员?”将搜集资料、改写文稿、制作文创、发表倡议、创意介绍等多项学习活动整合在一起,更加强调内部协同性和整体性,引导学生在实践性、综合性活动中积极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
· 合——立足实际学情,提升学力,体现开放性与创新性
大单元教学的总结延伸阶段,教师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或生活经验,引出新的问题和探究,适切的挑战具有足够的内驱力,实现真正有效果、可持续的学习过程。
驱动性问题由单一转向多元探究,具有开放性与创新性。教师组织“文化遗产耀中华”活动,“推荐文化遗产打卡地。朋友圈晒花样文案,你会怎样设计”“班级开展最美文创分享会,游览地图、景点模型、文化书签……你喜欢哪种方式?看看最美文创花落谁家”,学生可以制作丰富多样的作品在班级展示。这些驱动性问题“入手容易、完成不易”,学生突破自身局限,充分借助资料,选择独具特色的内容进行创作。
问题的解决过程不仅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使学科领域与现实世界建立关联,提高了学生解决面向未知领域的复杂问题的能力。
大单元教学中的驱动性问题以“问”求“质”,以“问”明“法”,以“问”勾连,以“问”生“问”,促进学生深入阅读,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作者系特级教师、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教研员
来源 | 《中国教师报2022年中国课改观察》